吴卫华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石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5312)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患。它的主要特点是皮肤受到指甲或者其他硬物的刮挠之后,出现高出皮肤的红色或者白色丘疹,形状和划动的方向走行大小一致,并伴有比较明显的瘙痒,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笔者自2008年至今,通过针泻曲池和血海为主治疗皮肤划痕症32例,多数取得良好效果,并且通过随访,远期效果也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患者共61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和针灸科门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8岁,平均25.42岁;病程最短1月余,最长12年,平均3.55年。对照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0岁,平均27.23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0年,平均4.18年。两组经统计学对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治疗组: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前臂屈曲,下肢自然弯曲,取双侧曲池穴和血海穴,用0.30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快速直刺透皮,到达进针深度,然后进行捻转泻法,即用力重、幅度大、右转为泻,局部可出现明显的酸,重,甚或发凉的感觉,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30min,10min行针一次,保持针感。隔天治疗1次,治疗10次评价疗效。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天1次;维生素C片0.2g,每日3次。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皮肤划痕消退,瘙痒消失,并且通过指甲或者其他硬物刺激,不再发作者。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肤划痕明显消退,达到整体的30%以上,并且受到刺激后程度减轻,间隔时间延长。未愈:瘙痒和划痕未减轻,或者减轻不足30%。
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15例,占46.9%;好转13例,占40.6%;未愈4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29例,治愈10例,占34.5%;好转12例,占41.4%;未愈7例,占24.1%;总有效率为75.9%。
患者,女,28岁,2008年7月12日初诊。诉近2个月来洗澡后出现红色条形疹块,瘙痒明显,持续两三个小时才能逐渐改善,饮食、睡眠、二便基本正常,无明显口干及汗出。查体,皮肤外观正常,无突出及红肿,以棉签末端在前臂稍用力书写一个“十”字,2s后局部出现和写字形态一致的红色条形疹块,突出皮肤,患者自觉瘙痒。取双侧曲池、血海进行针刺泻法,患者感觉有酸重和发凉的感觉,并沿着本经向肢体远端放射,留针10min后,红色疹块缩小,瘙痒减轻,留针30min后红疹消失,瘙痒消失。继续针灸治疗4次,按前述方法刺激前臂皮肤,10s后局部仅出现淡淡红印,不高出皮肤,无明显瘙痒感觉。随访半年未复发。
人工荨麻疹,中医认为属于隐疹的范畴,时隐时现,时发时止,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缠绵难愈,其病因复杂,病机总不离风湿胶着,日久郁热。通过抗过敏、消炎、止痒等内服外用,仅有一时之效,过后则反复如旧。
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针泻血海能够活血凉血、消风止痒。而郁热不除,风湿难以彻底清除,故针泻曲池,泄热凉血,清除郁热。两穴配合,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风功效,能够解决上述病症,并且疗效能够持久。治疗期间应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接触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或者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