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36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3-01-25 23:06张隆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3期
关键词:巴曲纤溶酶脑血栓

张隆庆

江西省鄱阳县双港中心卫生院,江西 鄱阳 333100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36例临床疗效分析

张隆庆

江西省鄱阳县双港中心卫生院,江西 鄱阳 333100

目的:研究分析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纤溶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和纤溶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采用纤溶酶实施治疗,安全性更高。

纤溶酶;急性脑血栓;临床疗效

急性脑血栓患者,影像学检查其血栓部位,多见于患者的椎内或颈内动脉。若在基动脉系内形成闭塞性血栓,即使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动脉内也会出现较高的微血栓发病率[1]。为研究治疗急性脑血栓有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巴曲酶和纤溶酶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8例,年龄为47~67岁,平均年龄为(57±1.2)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纤溶酶治疗。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检查,患者被确诊为急性脑血栓。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首剂为10BU,与250m 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均匀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之后每隔一天给予患者5BU静脉滴注,共滴注3次,总剂量为20BU。治疗组患者采用纤溶酶治疗,每次取药剂量为100U,将其溶于250m l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点滴。两组患者均接受250~500m l/d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采用静脉点滴方式给予患者治疗,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14天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治疗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或脑水肿药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之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降糖药、降压药以及扩冠病均可继续使用。

1.3 疗效判定[2]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患者主要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超过90%,为基本痊愈;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40%~90%,为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为进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为无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大便潜血、穿刺部位出血、齿龈出血、皮下出血、皮肤瘙痒、皮疹、嗜睡、有无头痛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4例(11.1%),显著进步17例(47.2%),进步9例(25.0%),无效6例(16.7%),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基本治愈0例,显著进步27例(67.5%),进步5例(12.5%),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未见出血以及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其中1例(3.0%)患者会出现肢端麻木以及头痛,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少数出现不良反应,1例创面出血,1例头晕头痛神经症状,2例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栓为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心泵功能变化、脑血管病变、凝血机制紊乱和脑血流速度变化、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在理论上是与血液黏度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形成脑血栓的基本病因,最为常见的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基底节出现脑血栓。在正常状态下凝血和纤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机体出血或栓塞,需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止血或溶栓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限制血和纤溶活动,避免患者部分血管出现堵塞,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和血液循环。

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为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作为纤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内凝血和纤溶两系统是紧密相连的,一旦出现凝血反应,有利于消除多余的血栓,降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纤维蛋白的过多凝聚。该药物一方面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发生降解,可分化成可溶片断,在血液循环中便于将其清除,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另一方面,纤溶酶也可对纤维蛋白实施逐步降解,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加快血流速度,保证组织的血液灌注量,改善机体组织的缺血状态,治疗血栓效果显著。但采用巴曲酶对患者实施治疗后,疗效与治疗组纤溶酶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治疗组。由此可见,采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与巴曲酶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1]魏娟.纤溶酶治疗脑血栓12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07):159-160.

[2]卢爱平,韩涛.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研究[J].生物技术,2004,14(z1):23-25.

R743.3

A

1007-8517(2013)23-0118-01

2013.10.22)

猜你喜欢
巴曲纤溶酶脑血栓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养殖可口革囊星虫纤溶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蛹虫草液体发酵产纤溶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