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3-01-25 23:03刘晋浩丁小康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

王 典 刘晋浩 丁小康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趋于大众化,普通的本科教育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已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近年来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2009年,国家在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扩大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收范围,允许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并大力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1]。然而,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同时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以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为例,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是历史最悠久、行业覆盖面最广、社会需求量最大、专业适应能力最强、社会贡献最大的工科专业之一。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2]。而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是以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目的,以工程力学和机械学为基础,研究采运工程建设和机械使用的专业。其紧密服务于林业建设,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011年,我国颁布了林业“十二五”规划,林业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林业产业正快速发展。面对林业行业的发展和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并积极引导森林工程的发展趋势,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和中长期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因此,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培养综合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的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所培养的专业硕士能够较快地适应林业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并有效地解决现场的实际工程问题[3]。

二、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与改革的初期、相应的培养制度与体系尚不够完善、相关培养单位的执行能力尚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所以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硕士缺乏学习热情

1.认识度不够

尽管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大力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国内毕竟是刚刚起步,招生比例仍然不大,再加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多年来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度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难度和录取分数线都相对较低,并常常需要通过调剂志愿来弥补报考人数的不足,所以大多数报考学生及其家长都不认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并将专业硕士作为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垫底选择。

2.定位不明确

虽然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一样可以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但是由于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时间短,所以不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对专业硕士的定位和培养方式都尚未完全明确,甚至于部分高校仍未能完全区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职业规划过程中都不能明确目标,也导致了专业硕士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不甚乐观。

综上所述,许多考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其初衷并非是攻读专业硕士,只是因为考试失利而做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再加上入学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混文凭”的心理。

(二)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所以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来说,更要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一般要求必须保证有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然而,由于目前专业硕士的培养体制尚不够完善,所以实践教学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相关的教学经费和实验设备不足,导致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缺少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作为依托,导致学生参加生产实践不够,实践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不能满足教学和企业的要求[4]。

(三)高等院校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得到不断壮大,然而导师队伍的建设速度还远远赶不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研究生导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一个导师辅导多个学生,指导质量自然会受到精力所限;②部分导师比较关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专业硕士的辅导;③许多导师虽然具有高学历,但是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校门入校门”,缺乏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在社会合作研究方面的能力也较弱。相关师资力量的不足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显然不利于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多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国家森林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目前,为了适应我国林业长期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应及早重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在现有条件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一)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培养制度

2010年,国家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这充分体现了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多年来我国以发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所以人们一时还难以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

一方面,政府方面应继续加强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宣传,强调专业硕士的优势,让社会和企业都能够全面地了解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之间的区别,提升社会和公众对专业硕士的认识度。同时,高校方面应在研究生招生宣传的时候重点介绍专业硕士的优势,消除报考学生对专业硕士教育的误解;并针对报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引导,鼓励条件适合的学生积极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

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例如,针对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要确定“宽口径、深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将有效的改革措施制度化。只有这样,专业硕士的培养才能彻底摆脱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才能深化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摸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森工智能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林业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学术交流,掌握科技动态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只有2年,第一学年是课程学习阶段,第二学年则进入实践和找工作的阶段。这种培养制度是为了重点培养专业硕士的应用能力,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则较为薄弱。可是,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学科是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科研动态,掌握本行业的最新科技动向。因此,笔者建议森林工程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开设专题讲座等途径提高专业硕士的学术敏感性和信息应用能力。

首先,对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及时补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其次,可以根据专业领域内最新的科技热点有针对性地选定题目,聘请有关专家开设一系列专题讲座和学科前沿动态报告。这样,通过参加讲座和学术交流,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启发,学术敏感性和科技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三)重视校内外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应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实践平台为培养应用型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创造必要的条件。

首先,在现有条件下,要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增加或升级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其次,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依托对口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为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从根本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向合作企业输送对口的专业人才,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为实现校企长期合作创造条件。最后,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毕业设计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予以高度重视。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毕业设计要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真实感受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改革导师制度

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课程选择、研究方向、毕业设计等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与导师共同商量完成的。因此,要做好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并对导师制度进行合理改革,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由于当前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几乎全部都是学术研究型的,所以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中缺乏经验。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基于国家出台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和规定,根据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高校要对专业硕士的导师进行专门培训,使导师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有准确的理解,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将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区别开来,能够突出指导工作的重点,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的。其次,高校要改变目前“学术至上”的教师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区别化的教师考核制度,以鼓励应用型教师的发展。此外,高校应通过选拔或积极引进为专业硕士配备优秀且有实践经验的导师。

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普遍采用的是单一导师制。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导师拥有的知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难免力不从心。因此,笔者建议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改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由学术型和应用型导师共同指导全日制专业硕士,学术型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学术素质培养,应用型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和职业发展。这样可以避免单一导师制导致的指导不全面、形式单一等问题,更加有利于培养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其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根据国家的林业发展要求和人才战略需求,高校不应只是套用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或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来培养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应以培养综合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的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适合自身规律和特点的突出林业特色和强化专业优势的培养模式,从而培养符合当代林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魏乐.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必然性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6):113-116.

[2]郝秀清,郭宗.机械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5):18-19.

[3]薛伟,辛颖,杨铁滨,等.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工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J].森林工程,2010,26(6):89-91.

[4]邢预恩,张根保.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4):176-177.

猜你喜欢
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