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

2013-01-25 23:03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硕士

钱 桦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人才是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国家建设赋予教育部门的一项伟大任务。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就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而开展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我们今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1]2009年以来,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招生5万人,2010年招生11万人,占2010年研究生招生总数的24%。国家确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持平[2-3]。因此,以应届本科生为主要生源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笔者从2011年起开始担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我国颁布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指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生对象、培养方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之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因此,每位有着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经验的导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在学位类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是有差异的。通常,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按学科招生,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于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侧重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承担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明确区分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转变指导思路,对专业学位硕士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专业实践导向这一特色,要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企联合、论文选题及其评价等方面体现明显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一)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

以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为例,所设置的课程要符合机械工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要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及时应用所学新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依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动态地调整课程设置,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此外,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课程的教学要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和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加强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优化设计的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第二,要加强学生机械制造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快速原型机操作等方面的技能。第三,要加强学生机电结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电控创新”等课程强化学生对当前常用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如对单片机、DSP、嵌入式计算机等的应用。

(二)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

培养高素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实践和实验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要能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切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校与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院系一起共同改善了数控机床和快速原型机操作等方面的实践和实验教学条件,配置了多款先进、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工程软件,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和全面。

(三)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

以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其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而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最佳模式。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各有所长,学校教育在理论教学和系统教学方面有优势,而企业在生产实践、资金方面有优势。所以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校企联合培养可以使专业硕士研究生尽早地接触到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并将学位论文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增强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校先后与北京绿友园林机械公司、福马集团以及“北京现代”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陆续安排多名专业学位硕士在企业开展学位论文的相关工作,从而为提高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四)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其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在评价其学位论文时就要摒弃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专业学位论文不像科学学位论文那样注重理论的独创性,而是侧重于实践探索与创新,要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内实际工作的能力。以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价为例,应重点考察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创新性、在制造工艺研究方面的先进性、在机电知识运用方面的综合性,以及论文的社会性和经济性价值;同时,应聘请具有机械及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企业专家作为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或参加答辩委员会,这样更便于把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性和技术进步性。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落实

在明确了培养目标和确定了培养方案之后,更具体的就是要落实培养环节,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在众多影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环节中,最关键的是导师指导环节和学生选题环节。

(一)导师指导环节

专业硕士的导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落实培养方案的关键人物,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与导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在保证学生精力投入的前提下,导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导师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学术潜力,为学生提供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导师是指导者和评论者,更应该是支持者。在指导专业硕士时,导师除了应该扮演上述角色之外,还需要转变思维观念,使指导工作有别于对学术型硕士的指导,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性问题,帮助学生从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专业硕士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导师要在选题、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论文提纲的撰写以及写作规范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此外,专业硕士导师的配备不仅要有高校的教师,还应该有来自生产一线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

(二)学生选题环节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选题是关键。没有确定合适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学位论文也就无从写起,所以学位论文的完成是从选题开始的。

首先,要确定选题范围。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应主要来自于生产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从实践中提炼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先进性。以机械类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为例,目前需要学生从现代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视角来关注更广泛、更细致、更深层次的实际问题,而且许多实际问题是要通过学科知识的交融才能够解决。

其次,要确定题目类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类型一定要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切忌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类型相混淆。专业学位论文的题目类型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调查报告、应用基础研究、产品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题目,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生产问题上,切忌空泛。

最后,要确定题目的来源。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最好来自于企业,要符合企业的需求,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例如,笔者在指导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时,就引导学生将目前某企业正在开发设计的一款产品作为论文选题。这样,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在机械设计能力、样机试制能力、试验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管控机制的构建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方面都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努力完善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运行的管控机制,以保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培养专业硕士的最佳模式。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要密切结合社会需求、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从相对封闭的学校培养模式转变为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开放式培养模式,从而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及时对人才市场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做出反应、能够适应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所以无论是在招生环节,还是在教学、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都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因此,高校需要逐步建立由合作企业参与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以保障各项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

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日常教学工作主要由高校完成,但是高校在招生宣传、课程设置、选派教师等方面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要求,并提供合作企业参与制度建设的渠道。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以及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等工作主要是在合作企业进行的。为了保证专业硕士培养的规范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高校需要建立双导师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担任专业硕士的导师;同时,在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在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和所涉及的企业实践内容等方面共同把关。此外,高校还要与合作企业一起建立导师的培训和管理制度。

(三)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但要符合高校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也要符合外部环境的具体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高校来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和严肃的工作。因此,在合作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按照“申请登记、实地考察、签订协议、实施办学”等程序,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或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以保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益。

[1]吴启迪.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1-5.

[2]肖顺华.浅析如何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教育观察,2012,1(1):50-55.

[3]苏建福.全日制专业硕士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1,1(22):228.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硕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