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在米兰举行的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年会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高血压临床管理指南即《2013 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医生及患者对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启动及强化药物治疗的问题上常犹豫不决以及医疗保健系统的结构性缺陷。新指南对高血压治疗的几项推荐做了修改,包括降压目标、降压治疗启动时机、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等,对血压监测、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特殊人群治疗及肾脏去神经术等各方面具有新的论述。
《2013 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更新要点:(1)欧洲高血压和血压控制的流行病学数据;(2)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预后价值得到强化,其诊断和管理作用仅次于动态血压监测(ABPM);(3)更新夜间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预后意义;(4)重新强调整合血压、心血管风险因素、无症状性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对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的意义;(5)更新无症状性器官损害包括心脏、血管、肾脏、眼、脑的预后意义;(6)重新考虑超重和高血压患者体质指数目标;(7)年轻患者的高血压;(8)降压治疗的启动:更多循证医学标准,正常高值血压不推荐药物治疗;(9)血压目标值:更多循证医学标准,心血管高危和低危患者统一目标值即140 mm Hg(1 mm Hg=0.133 kPa);(10)起始治疗方法自由选择,无等级排序;(11)修正首选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12)达到血压目标值的新治疗步骤;(13)详细论述特殊情况下的治疗策略;(14)修正老年患者高血压治疗推荐;(15)八旬老人的药物治疗;(16)特别关注难治性高血压和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