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瑞发 李 云 彭湘萍 邓贱林
(江西省芦溪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芦溪 337200)
双J管在输尿管结石梗阻并感染ESWL中的应用
龙瑞发 李 云 彭湘萍 邓贱林
(江西省芦溪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芦溪 337200)
目的探讨双J管在输尿管结石梗阻并感染ESWL中的作用。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并肾盂感染时,予以双J管内引流并抗炎治疗后,再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ESWL)。结果18例患者均碎石成功,结石排尽。结论双J管的置入为微创伤操作,能迅速且通畅引流肾盂,尿路感染易于控制,使患者免于手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易于患者接受。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双J管;输尿管结石梗阻;感染;ESWL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最常见的疾病,除结石梗阻时引起明显的肾绞痛外,部分患者常合并肾盂感染,导致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尤以女性患者居多,常规应用抗炎镇痛效果不佳,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8月对18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并感染患者予以双J管内引流术及抗感染治疗,待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感染控制后采用ESWL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2例,女16例,年龄:20~48岁,平均30.5岁,左侧11例,右侧7例,上段13例,中段2例,下段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高达40.3℃。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证实输尿管结石,结石最大为13mm×8mm,最小为9mm×6mm,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提示患侧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其中5例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显影欠佳,经输尿管CT扫描证实,尿常规:WBC+++~++++/HP。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其明显的患侧腰腹部疼痛及发热症状,体格检查示体温升高,患侧肾区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辅助栓查示尿常规大量细胞,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及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明确诊断后,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2~3d,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在膀胱镜下逆行置入F6号或F7双J管至患侧肾盂、输尿管,置入时常可见到乳白色脓性尿液喷出,留置F16号双腔FOLEY导尿管,导尿管内可见乳白色脓性尿液引出。体温常在1~2d后恢复正常,继续抗炎治疗3~4d,待血常规恢复正常后拔除导尿管出院,口服抗炎治疗2周,返院摄片定位行ESWL治疗,10d后复查尿路平片如结石已粉碎则行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继续口服抗炎及排石治疗,多饮水,适当活动。如结石未完全粉碎,则再行一次ESWL治疗,将结石击碎。
18例患者常规应用抗炎镇痛等治疗效果不佳,均在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并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行抗感染等治疗,体温均在1~2d后恢复正常,15例患者行一次ESWL治疗,10d后复查结石已完全击碎,拔除双J管,结石多在3~7d内排尽,其余3例10d复查见结石未完全粉碎,再行一次ESWL治疗,10d后复查见结石已完全粉碎,拔除双J管,1周后复查无残石,回访患者未再出现腰腹疼痛及发热症状。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导致肾绞痛发作,常规予以解痉镇痛、预防感染等治疗为主,待绞痛缓解后再行口服排石治疗、ESWL治疗或输尿管镜治疗,但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输尿管结石梗阻后部分患者常并发肾盂感染,表现为畏寒、发热、腰痛、尿路刺激症状,往往致使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导致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感染中毒症状,急性感染期行ESWL治疗有导致感染扩散的危险性[1],同时也增加输尿管镜手术的风险性,可能出现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本文资料表明,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盂感染时,早期在膀胱镜下予以双J管行肾盂输尿管内引流,能迅速缓解患者畏寒、发热、腰腹疼痛的临床症状,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配合ESWL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双J管的置入及ESWL治疗均属于微创治疗,治疗效果确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1] 巢志复.体外冲击波碎石回顾及展望[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 21(12):764-766.
R693.4
B
1671-8194(2013)16-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