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洪,于 涛
(浙江省富阳市质量计量监测中心,浙江 富阳 311400)
贻贝 (Mytilus edulis),俗称海红、淡菜,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为世界性养殖的贝类,具有降血压、抗氧化等保健作用[1-4]。我国贻贝产量90%的新鲜制品用于出口。然而由于贻贝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导致其加工利用率低下,贻贝资源浪费严重。将其开发为海鲜调味料将是提高贻贝附加值的一条重要途径。
酶解液虽具有浓厚的海鲜味,味道甜鲜,但因其腥味过重,消费者难以接受,有报道称对酶解液进行发酵可有效改善其风味特征。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贻贝分段酶解液发酵前后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贻贝调味料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贻贝由杭州市水产供销有限公司提供,鲜度好;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 (16 万U·g-1),赛尔克试剂有限公司出品;风味蛋白酶 (Flavourzyme 500 MG),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出品;产酯酵母,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Trace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美国Finni-gan 公司产;手动SPME 进样器及65 μm(PDMS/DVB)纤维萃取头,美国Supelco 公司产;TS-5 离心机,长沙平凡仪表仪器有限公司产。
贻贝分段酶解液的制备。解冻、清洗后,取贻贝肉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取20 g 匀浆于1 000 mL锥形瓶中,磷酸盐缓冲液调pH 值至7.0,使料水比为1∶4 (m∶m),加入1 200 U·g-1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摇匀,45℃恒温酶解3.5 h,煮沸4 min,冷却至45℃,再加入550 U·g-1风味蛋白酶,摇匀,恒温酶解2.5 h,煮沸4 min,3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备用。
酶解液发酵。将活化后的产酯酵母接种于贻贝酶解液中,30℃下恒温发酵72 h 得酶解发酵液。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取样品10 mL 于25 mL萃取瓶中,置于55℃水浴锅中,水浴10 min,将SPME 萃取头插入样品瓶中顶空萃取25 min,最后用SPME 萃取头直接进样,使其在气相色谱的高温化室中解吸附15 min。
气相色谱条件。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HP-5MS,柱长30 m,内径0.32 μm×0.25 μm,载气He,柱流速2 mL·min-1,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50℃。采用3 阶段阶梯式程序升温,起始温度35℃,保持5 min,以6℃·min-1升温至50℃,再以8℃·min-1升温至140℃,最后以10℃·min-1升温至230℃,保持0 min。
质谱条件。EI 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33~450 amu。NIST05 质谱库。
酶解液和酶解发酵液的香气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知,发酵前贻贝调味料中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和其他含量分别为35.57%,36.76%,4.01%,2.99%,7.71% 和11.08%,种类分别为5种、10种、2种、5种、4种和6种,而发酵后其含量分别为29.93%,43.10%,0.41%,8.09%,6.29%和13.94%,种类也有很大变化,分别为8种、9种、1种、10种、3种和6种,可见发酵对调味料风味物质有很显著的影响,无论是种类还是含量都有了很大变化。发酵前共鉴定出32种香气成分,发酵后共鉴定出37种,其中新增3种醇和5种酯,1种醛、1种酮和1种烃在发酵后未检出。
贻贝调味料的风味物质主要由醛、醇、酯、酮、烃和含氮、硫、氧等杂环化合物组成,发酵后,其醛类、酯类、呋喃、吡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醇类、酮类、烃类等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醇类物质因其阈值较高,对整体风味贡献不大。醛类具有清香、果香和坚果香的芳香特质且化合物阈值较低。而呋喃、吡嗪等也对其风味有较大的贡献。另含硫化合物是海洋甲壳类鱼肉的重要挥发性成分,也是肉香味的主要成分[5-6]。未发酵的贻贝调味料含有一定量的三甲胺,这可能是其腥味较重的主要原因,而发酵后其含量显著减少。发酵后鉴定出的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具有水果的香气[7-8],也使得其香气更加协调。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贻贝分段酶解液发酵前后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别鉴定出32种和37种风味物质,发酵后醛类、酯类、呋喃、吡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醇类、酮类、烃类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三甲胺含量也明显减少,使其腥味明显减弱,而酯类物质、吡嗪、呋喃等的增加也使得其风味更加协调,且具有了一定的酱香味,表明发酵处理能够显著改善贻贝发酵液的感官特性。
[1]邱春江,陈瑜,刘利,等.贻贝酶解物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试验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 (10):133-137.
[2]常抗美,刘慧慧,李家乐,等.紫贻贝和厚壳贻贝杂交及F1代杂交优势初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0):133-137.
[3]毋瑾超,汪依凡,方长富.贻贝酶解降压肽的降压活性及其安全性评价[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638-652.
[4]张艳萍,戴志远,张虹,等.贻贝中ACE 抑制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及表征[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 (1):51-59.
[5]Shahidi F.肉制品与水产品的风味[M].李洁,朱国斌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154-155.
[6]Sizuyuki ota.Fish sauce [J].New Food Industry,1989,31(12):36-48.
[7]王林祥,刘杨岷,王建新.酱油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调味品,2005 (1):45-48.
[8]刘红,杨荣华,戴志远,等.利用鲢鱼制备肉味香精及其香气成分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 (2):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