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来
(沈阳急救中心东陵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5)
呼吸机在院前长途转送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黄 来
(沈阳急救中心东陵分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5)
目的通过分析172例院前长途转送过程中应用呼吸机的患者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患者病情稳定,49例患者病情恶化,转送成功率为92.44%,途中病死率为7.56%。结论只要熟知呼吸机操作规程和方法,完善物资准备,掌握用药原则,提高责任心,就可在长途转送时有效发挥呼吸机作用。
院前长途转送;呼吸机
呼吸机已普遍应用于呼吸、ICU、急诊等临床科室[1]。现对我中心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前长途转送患者时应用呼吸机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2例患者均存在各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在院期间均已行气管内插管或气切后接呼吸机治疗。其中男97例,女75例;年龄2~87岁。
1.2 气源供给
氧气由40L大氧气瓶减压后输出供给;或由美国雷博(Liberator L-20增强型)液态氧装置供给。
1.3 通气方式
转送途中患者均为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模式、潮气量、频率、吸气峰压、呼吸比及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等参数。
1.4 其他治疗
途中尽可能延续院内常规治疗,可从院内带出足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药物,注意途中特殊药物保管。
123例患者在转送途中病情较接诊时无明显变化。49例患者途中病情恶化,其中16例途中出现心搏骤停,有3例抢救成功,13例经抢救无效或家属放弃治疗死亡。转运成功率为92.44%,转运途中病死率为7.56%。
对长途转送患者时有效应用车载呼吸机有以下几点体会:①患者需要长途转送时,必须主动与所在医院管床医生进行联系。②提前根据路途、路况、天气情况等因素推断出大致行车时间,做好出车前呼吸机的相关检查。③根据患者院内治疗情况及现实病情,了解其呼吸衰竭的病因、基础肺功能及病理生理特点、结合自主呼吸强弱、并发症情况、各种通气模式特点、连接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通气模式。④转运途中应加强监护,注意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等指标变化[2,3]。⑤患者表现烦躁、胸腹矛盾呼吸或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其他心律失常等情况时提示可能有人机对抗,应及时寻找原因[4,5]。一时找不到原因,可选用自主通气模式或抱球进行过渡,排除可能的原因,如无法改善则考虑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此时设置压力上限报警,一般为35mmH2O,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低血压等的发生[6]。如患者清醒,多做思想工作,在转送时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⑥应用呼吸机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血容量不足、心功能较差和应用PEEP时,机械通气尤其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持续性低氧血症等。要积极处理原发病因素,对严重创伤的患者要尽快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加用多巴胺等药物稳定血压。如果血压下降幅度偏大,舒张压下降超过30~40mmHg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应重新设定呼吸参数,或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或降低PEEP,以降低平均气道压力。⑦转运途中要注意突然刹车和担架床摇晃时气管导管有无滑落、移位;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注意呼吸机管道有无脱落、折叠、过弯及痰堵。⑧要强化气道的管理:途中认真做好气管插管相关护理,注意气囊充盈度,现在气管导管和切开套管配备的为等压和低压性气囊,已不再强调每日至少1~2次的定时放气[7]。因车载呼吸机多无湿化装置,转送途中采用间断直接滴入法滴入生理盐水1~2次/小时,滴入量酌情掌握,每次一般少于3mL,也可间断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滴入[7]。目前已有带加温装置的湿化器可选配。同时做好分泌物吸引也很重要,尤其注意吸引时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
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车载呼吸机风险管理系统及其规避措施可减少在转送过程中患者出现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成功转送的比例[8]。总之只要认真了解呼吸机原理,了解机械类型和通气模式,熟悉调试程序,熟知操作规程和方法,完善物质准备,掌握药物处理原则,提高责任心,密切观察,积极处置,就可以在长途转送时更有效地发挥车载呼吸机作用。
[1] 钱洪津,唐绍辉,秦伟毅,等.呼吸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50-551.
[2] 苏磊,刘云松,秦伟毅,等.危重患者的陆地远程转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4(4): 347.
[3] 宋因力,张军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与使用简易皮囊长途转送效果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 1863.
[4] 孙裕强,董雪松,刘志.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1861.
[5] 徐思成,朱蕾.患者呼吸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8):457.
[6] Day MW.Tran sport of the criticallyil:l TheNorthwestmed star 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NorthAm,2005,17(2): 183-190.
[7] 宋志芳.呼吸机治疗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90-105.
[8] 赵静文,吴冰.院前急救过程中使用呼吸机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4(14):1260.
R459.7
B
1671-8194(2013)17-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