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种类之一,患儿在围生期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脑部缺氧、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损伤。严重影响到患儿生命安全及以后的生存。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干预外, 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本文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共60例, 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30例, 男16例, 女14例,胎龄最小为37周, 最大为41周, 平均胎龄为(39.1±3.4)周;对照组患儿30例, 男17例, 女13例, 胎龄最小为37周, 最大为41周, 平均胎龄为(39.2±2.8)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呼吸道管理。首先要及时清除患儿口腔中的黏液等,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在体位护理中, 要保持患儿侧卧位, 这样有助于分泌物流出而不会出现反流现象。②严密观察病情。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做好监测, 如果患儿出现睁眼时间过长、昏迷等症状时, 要立刻报告临床医师, 及时作出临床处理。③喂养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患儿, 要做好禁食干预, 缺氧症状改善后再给予奶粉喂养, 一般2.5 h喂养1次, 每次喂养约为5 ml, 根据患儿情况逐渐增加喂养量, 吮吸困难的患儿可给予鼻饲喂养。④体温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患儿体温改变情况, 体温过高或者体温过低均可导致患儿脑代谢异常, 所以要定时对患儿体温进行测量, 避免体温过高或者过低。体温过高者, 要尽量减少盖被。⑤做好感染预防护理干预。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病房要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暖箱内的小垫子等及时更换, 做好感染的预防措施。
1.3 疗效评定 患儿干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 患儿相关的临床检测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 疗效评定为基本治愈;干预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临床相关检测指标有较多改善, 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为有效;患儿病情较干预前没有改善或者加重, 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两组患儿所得临床效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观察组基本治愈共10例、所占比例为33.3%;有效18例, 所占比例为60.0%;无效22例,所占比例为6.7%。对照组基本治愈共6例、所占比例为20.0%;有效15例, 所占比例为50%;无效9例, 所占比例为30.0%。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种类之一,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围生期缺氧、脑血流减少所引起的的脑组织损伤。患儿可表现为意识障碍、严重的可出现昏迷表现, 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出现惊厥表现, 肌张力增高或者降低, 原始反射出现异常等[1,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外, 同时要给予有效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中, 要做好临床症状的观察, 根据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做好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做好喂养护理;做好体温护理干预, 避免体温过高;做好预防感染方面护理干预, 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4]。本文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效果, 值得借鉴。
[1] 解慧.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与预后.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29-30.
[2] 王海凤,孙友芬.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护理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0(1):284.
[3] 孙玉红,宋爱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护理研究, 2004, 9(4):767-769.
[4] 张霞,孙彩凤.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23(1):2971-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