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蓉 舒 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
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气郁结型抑郁症30例
杨昆蓉 舒 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
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1]。同时,抑郁症也是导致自杀、自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社会危害性大,治疗有一定难度。中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按照辨证论治原则,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30例痰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3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70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8年;HAMD评分为(27±3)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抑郁的诊断标准,并且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精神疾病,无失语及意识障碍,HAMD≥18分。中医证候诊断: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七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有关郁证的辨证分型,归纳辨证要点为:情绪低落,表情呆滞,郁郁寡欢,行动迟缓,思维迟钝,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等。
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陈皮12g,茯苓15g,清半夏6g,竹茹10g,炒枳实10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6g,石菖蒲10g,合欢皮10g,川芎10g。每日1剂,水煎服。方药加减:伴见悲伤欲哭、脘闷纳呆者,加浮小麦、炒麦芽、鸡内金;伴夜寐差、入睡困难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味子;伴面色萎黄、心悸乏力、便溏纳呆者,上方合归脾汤加减;伴头痛、隐隐而痛者,加鸡血藤、全蝎、升麻;大便秘结者,加大腹皮、酒大黄、桃仁。
疗效评定: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具体计算公式: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结果分为四个等级:≥70%为临床治愈,≥50%为明显好转,≥25%为显效,≤25%为无效。
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者2例,明显好转者14例,显效者9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病位在心、肝、脾,病因病机多责之于肝气郁结、忧思伤脾、心神失养。病机关键在“郁”字,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中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分为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临床以痰气郁结多见。本病的治疗遵《医方论·越鞠丸》中所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以理气化痰开郁为大法。温胆汤出自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药由半夏、茯苓、竹茹、枳实、甘草、陈皮、生姜、大枣组成。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开郁散结,辅以陈皮增强理气燥湿之力;茯苓甘淡,健脾利湿;枳实行气导滞;竹茹清胃降逆。诸药配合,使中焦痰瘀得以驱化,加上生姜、甘草、大枣,调中和胃,气血得充。全方配伍得当,组方严谨,具有理气化痰、调理中焦脾胃之功效。方证一致,恰中痰气郁结型郁证病机,故能取效。另外,从临床实践看,组方中半夏应以清半夏为佳,清半夏燥湿化痰之力胜于法半夏,具有摧枯拉朽之势,郁证日久,痰伏甚深,非峻猛之力不能祛除。枳实不宜改为枳壳,因为在本方中使用枳实体现了运用“下法(通大便)”治疗郁证的一个重要法则,同时配伍生姜温中益气,下而不伤正。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除了少数脾虚便溏的抑郁症患者外,大部分患者使用炒枳实后大便畅快,病情有明显缓解。可见古人遣方用药,严谨缜密,绝不可随意更改。总之,温胆汤在治疗痰气郁结型抑郁症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1]江开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6.
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