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31例

2013-01-24 14:06王玉荣高林花姜成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5期
关键词:厌食症拇指脏腑

王玉荣 高林花 姜成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130001)

厌食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内食欲不振或者食欲减退、见食不贪,重则拒食的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除纳呆、食量减少之外,还可见到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多汗、平素易感冒等,迁延日久则可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展都有较大影响。我院多年来致力于运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疗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62例患儿均来自我院,其中男34例,女28例;2~3岁17例,4~5岁31例,6~8岁14例;病程0.5~1个月16例,1~3个月18例,4~6个月15例,6个月以上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中药贴敷疗法配合推拿。

1.推拿手法:①逆运内八卦:将患儿左手掌固定,以患儿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逆时针方向推运约3min。②揉板门约3min。③推补脾土:医者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沿患儿左拇指桡侧面,由指尖向指根推约3min。④揉足三里约3min。⑤捏脊:医者用拇指和食指将患儿尾骨尖皮肤捏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共6~7遍,捏后按揉脾俞、胃俞。⑥随症加用手法: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兼有呕吐者加推天柱骨;兼见食积发热者加清天河水。连续7d为1个疗程,每天1次,以治疗2个疗程为佳。

2.中药贴敷疗法:以枳实、白术、砂仁、神曲、陈皮各等份,共研细末备用。取适量以茶水调成丸状敷脐或贴在已按摩部位,每天约贴敷2h,连敷6d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佳。

对照组:给予健脾颗粒连续口服14d。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好转13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4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71.0%。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我们采用小儿推拿疗法,运用特定的推拿手法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柔和、有效的刺激,调整脏腑的功能,从而恢复脾胃的机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实践证明,推补脾土可促进胃蠕动,使其频率加快,使胃蠕动的收缩力加大,促进胃液分泌;逆运内八卦能开胸利膈、和胃消食导滞,调节胃肠机能;捏脊疗法可促进脏腑精气振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化滞消食宽中。捏脊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捏拿,调整阴阳,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同时捏脊配合按揉足三里疗法还可振奋小儿全身阳气,推动气血运行,疏通经脉,平衡阴阳,调畅气机,补肾健脾,消补兼施,从而达到调整脾胃功能而治愈厌食的目的;脾为后天之本,脾俞穴深部富有内脏小神经节、腹腔神经丛及肠系膜上神经丛,具有良好的动力兴奋及改善内脏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背俞穴能将命门之气输注于五脏六腑,对脏腑功能活动进行广泛调控,以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具有双向调节能力,同时又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2]。中药穴位贴敷运用外治法将药物导入体内,对治疗该病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王晓燕.推拿配合点穴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6):42-43 .

猜你喜欢
厌食症拇指脏腑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降落伞(翻绳)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拇指姑娘
论筋性脏腑病❋
有趣的拇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