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脓肿20例Ⅰ期手术治疗体会

2013-01-24 11:58韩文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脓腔脓液下腹

韩文喜

吉林省洮南市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洮南 137100

我社区中心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阑尾脓肿20例,均行Ⅰ期手术,现将其结果及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农民,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5~58岁,平均32岁。病程4天8例,5天7例,6天3例,7~10天2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发热、右下腹痛性包块,均曾在乡村医院行B超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麦氏切口18例,右腹直径旁切口2例,进腹后用纱布保护周围脏器,钝性分离脓肿,吸净脓液,脓液量最少50ml,最多200ml,切除阑尾及包裹肿块的大网膜组织,阑尾腔内有粪石者8例,直径0.5~1.5cm,阑尾根部尚好者,常规荷包缝合包埋,根部无法结扎包埋者,用1号线在阑尾根部盲肠壁上间断缝合浆肌层,术后用甲硝唑溶液冲洗脓腔,对脓腔较大、分离渗血较多者,放置引流管引流,本组放置引流条3例。

2 结果

术后情况均尚好,20例均治愈出院,无1例切口感染及肠瘘发生。住院8天13例,10天4例,12天以上3例。

3 体会

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即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主要是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或瘀积成块,是阑尾周围受感染而发生的症状之一,是化脓性阑尾或已穿孔阑尾所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而形成脓肿的结果。

阑尾脓肿的诊断: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既往无特殊病史;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增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右下腹触及包块质中,边缘光滑,界限不清,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3~4次/min,结肠充气试验和闭孔肌试验均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胸、腹部透视未见异常;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占位可能,可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若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拟行阑尾切除术,保护切口,探查见包块,与大网膜、肠系膜粘连包裹,用手指在直视下仔细钝性分离粘连,见包块内有淡黄色粘稠脓液流出,量约10ml,吸净脓液,包块内见阑尾呈暗褐色,化脓穿孔,阑尾根部充血肿胀。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如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右下腹扪及一边界不清的触痛性包快,应首先考虑阑尾周围脓肿。B超提示右下腹混合包块对本病诊断颇有价值。

阑尾脓肿形成后,一般多采用保守治疗,待脓肿逐渐增大方可切开引流,即Ⅱ期切除阑尾。但保守治疗需时颇长,疗效并不满意,部分病人可因脓肿破溃引起泛发性腹膜炎、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组20例病人均有腹痛、发热、右下腹痛性包块,病程4~10天,均行急诊手术,Ⅰ期引流脓液、切除阑尾,使病症在短期内痊愈。术中采用甲硝唑溶液冲洗脓腔及切口,有效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及腹腔残余脓肿起到了很大作用。对阑尾根部不能结扎、包埋者,应间断缝合阑尾根部,并用盲肠的浆肌层加强缝合,以防肠瘘,必要时放置引流管引流,增加了手术的可靠性。本组应用此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Ⅰ期手术治疗固然有效,但可导致感染扩散,增加切口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的机会。所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宽大勿小,进腹不做过多的拨离,打开脓腔吸尽脓液。②尽量切除阑尾及包裹失活的大网膜组织,残端尽量包埋。根部用系膜或回盲皱襞覆盖阑尾残端后再缝合,效果可靠。③脓腔较大分离渗血多者应放置引流条引流。④切口应用甲硝唑溶液冲洗。⑤有效抗生素的联合治疗。因此,只要掌握了上述治疗原则对明确诊断的阑尾脓肿,可以Ⅰ期手术切除。

预防保健:①增强体质,讲究卫生。平日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这对于预防阑尾炎来说是必要的。②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饭后切忌暴急奔走,盛夏酷暑切忌贪凉过度,尤其不宜过饮冰啤酒,以及其他冷饮。平时注意不要过于肥腻,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③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总之,应当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过度疲劳和身体强烈动作都是阑尾炎的诱因,尤其是在饱腹时暴急奔走。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猜你喜欢
脓腔脓液下腹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养胃 “一揉二提”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