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红
(贵州省余庆县中医医院,贵州 余庆 564400)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X线胸片无异常。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由感冒引起咳嗽的患者很多,此类咳嗽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自拟止咳方加穴位按摩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患者5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余庆县中医院急诊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75岁,平均22.40岁;病程7~15 d。
1.2 治疗方法 予自拟止咳方加穴位按摩,止咳方药物为炙麻黄 8 g,杏仁 10 g,荆芥 10 g,防风 10 g,紫苏叶 10 g,桔梗 10 g,五味子 8 g,陈皮 10 g,僵蚕 10 g,蝉蜕10g,红花 5g,地龙 5g,甘草 6g。每日 1 剂,煎汁300mL,每日3次口服,小儿根据年龄减为成人剂量的1/2~1/4。咳嗽痰黄者按摩鱼际、少商,重刺激;咳嗽痰白者按摩大椎,至皮肤发红;干咳咽痒者按摩列缺、照海,每次 3~5min,每日 5~10次。共治疗 7 d。
1.3 疗效标准 按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50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90.00%。
患者,汤某,男性,46岁,因咳嗽20 d于2012年3月5日就诊。在外院间断静滴头孢曲松钠及口服复方甘草片、肺力咳合剂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症见:咳嗽频剧,气急,刺激性干咳,时有少许黄色黏痰,喉燥咽痛,夜间咳嗽较剧,舌淡,苔薄黄,脉浮数。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性啰音,心腹无明显异常。辅查:WBC 10.1×109/L,N 85.2%,N 7.8×109/L。胸片:支气管炎。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无烟酒史。予自拟止咳方加穴位按摩治疗:炙麻黄 8 g,杏仁 10 g,荆芥 10 g,紫苏叶 10 g,防风10 g,五味子 8 g,陈皮 10 g,桔梗 10 g,僵蚕 8 g,蝉蜕 8 g,红花5 g,地龙5 g,甘草 6 g。连服7剂。并按摩鱼际、少商,每次5min,每日10次。7 d后咳嗽症状消失,随诊1周,咳嗽未再发作。
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六淫外邪侵犯肺系所致,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在外感咳嗽诸症中,不论风寒、风热及风燥,多以风为主导,夹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而咳嗽。感染后咳嗽因其发病时间较长,应注意夹瘀夹痰的情况。方中麻黄、荆芥、防风、紫苏叶疏风散寒,宣肺降气,配合五味子宣敛有致;僵蚕、蝉蜕、地龙疏风化痰,利咽止咳;红花活血化瘀止咳;陈皮、桔梗、杏仁化痰利咽,宣肺止咳;治咳重在祛风,兼化痰祛瘀,再加上穴位按摩,痰黄是肺热之征,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列缺是肺经的络穴,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两者都是八脉交会穴,两条奇经会聚于咽喉处,标本同治;大椎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焦于此,用手掌搓大椎穴,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更佳。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