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联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

2013-11-30 08:08宋书昌薄向红华王利春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12期
关键词:火针腰部腰椎间盘

宋书昌 薄向红 卢 智 陈 华王利春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省军区沧州干休所,河北 沧州 061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的以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镇痛效应,并对临床疗效进行量化、客观化评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1]分为火针联合穴位注射组(简称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简称对照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排除不愿意接受针灸治疗或不能坚持完成疗程治疗者;合并腰椎结核、肿瘤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经期妇女。纳入本项研究病例经治疗后,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剔除1例,即57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1例,即58例。治疗组57例,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21~59岁,平均(39.45±12.14)岁;病程 30 d至 6 个月,平均(3.54±1.35)个月;L4/5突出者 25例,L5/S1突出者18例,多节段突出者14例。对照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22~60岁,平均 (39.72±12.61)岁;病程 32 d 至 6 个月,平均(3.60±1.42)个月;L4/5突出者26例,L5/S1突出者19例,多节段突出者13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方法。(1)火针疗法:患者取俯卧位,若腰腿痛剧烈,可取健侧卧位。腰部十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选直径0.5 mm的火针,点燃酒精灯,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对准穴位,速刺疾出,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针孔感染。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周。(2)穴位注射:主穴选取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循经取穴,太阳经加委中,少阳经加阳陵泉,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一侧穴位治疗,双侧型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双侧穴位治疗。令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回抽无血,即可注入红花注射液,每穴1 mL。治疗期间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垫枕,避免剧烈活动。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参照《针灸学》[3]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昆仑、后溪穴。根据病情虚实,酌情应用补泻手法,或加灸法和拔罐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本项研究采用视觉模拟标尺[4](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min、治疗2周末进行检测。所有相关评估项目均由专门统计人员计算出各时段反映疼痛程度的分值,对临床观察指标的评价者实行盲法,评价者不参与临床治疗。

1.4 疗效判定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痊愈:腰部活动范围、下肢肌力、皮肤感觉等恢复正常,疼痛、压痛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腰部活动功能正常,生理反射正常,不影响工作和生活,VAS为0分。显效:腰部活动范围接近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患肢仍有轻度的麻木疼痛,直腿抬高60°以上,生理反射正常,对工作和生活稍有影响,0分<VAS≤3分。有效:症状减轻,体征较前有所改善,但患肢活动仍有障碍,足背感觉仍迟钝,阴雨天气或劳累后加重,直腿抬高40°以上,对工作和生活常有影响,3分<VAS≤6分。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与生活,VAS﹥6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后10min、2周末,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治疗组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中医 “腰痛”、“腰腿痛”、“痹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风寒湿邪、跌仆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筋脉不利,并与肾气不足等有关,其症状多为腰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所致,多浮居于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而80%~90%的患者可经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甚至痊愈[5]。笔者运用火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旨在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火针古代称之为“燔针”、“焠刺”,是将烧热、烧红的针具快速刺入皮内的一种刺法,利用其温热作用,刺激相应穴位,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而起到通经止痛的作用。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腰部夹脊穴可刺3~5 mm。本项研究选取腰部十穴,即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此十穴均位于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乃肾脏之气输注之处,可以滋补肾阴,温补肾阳,调补肾气,从而起到培元益肾,通经止痛之功。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本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脊神经根所致,由于髓核突出和压迫神经根,髓核流出的糖蛋白和蛋白质及组织胺对无神经束膜化学屏障的神经根产生强烈刺激,因而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影响了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故引起剧烈神经痛[6]。腰部十穴分布于第1~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其中三焦俞分布有第1、2腰神经后支,肾俞分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气海俞分布有第3、4腰神经后支,大肠俞分布有第4、5腰神经后支,关元俞分布有第5腰神经后支。故针刺腰部十穴可以有效的缓解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起到通经止痛的效果。研究表明,针刺腰部膀胱经穴位可以直接刺激腰骶神经根后支,有效抑制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并可以刺激脊髓释放化学传递物质,在这些化学传递物质的参与下产生镇痛作用[7]。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针灸常用方法之一,它可以增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消除瘀滞,退肿止痛,还能减轻或解除肌肉痉挛,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减轻突出髓核对坐骨神经根的压迫而起到镇痛效果。本项研究选择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的夹脊穴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因为腰部夹脊穴是位于腰部的经外奇穴,位于各个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位居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中,恰是督脉与膀胱经经气重叠之处,针刺此穴可以联络两经,起到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腰部的华佗夹脊穴下有竖脊肌,深部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8]。针刺夹脊穴可以通过放松竖脊肌为主的腰背部肌群,恢复腰椎动、静力平衡,改善腰椎功能;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神经根,通过改善神经根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促进水肿的吸收,消除疼痛症状。红花注射液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穴位注射时又能发挥药物对局部周围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叠加运用到此病的治疗上,因此总有效率达96.49%。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首次治疗后10min及2周末治疗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的即刻止痛效应和远期效应均优于对照组。本项研究具有选穴精简,重视针具针法组合运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1]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8.

[4]王悦.目测类比评分法在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0):602.

[5]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0.

[6]杨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17-18.

[7]娄必丹,黄志刚.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7):451-452.

[8]吴耀持,张彩虹,汪崇淼,等.针刺对大鼠神经根压迫模型超微结构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3):188-192.

猜你喜欢
火针腰部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浅谈火针练针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