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文,张志成,吴 涛,丁 智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CT室,江西 九江332000)
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是指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挫裂伤病灶,但短期内复查CT后发现脑挫裂伤病灶。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收集了27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男19例,女8例,年龄2-89岁,平均51.6岁,均有明确外伤史。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伤2例,打击伤5例。有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等症状25例。意识清楚20例,意识障碍7例。首次颅脑CT均未见明显脑挫裂伤病灶,数小时或数天内再次或多次复查颅脑CT均发现脑挫裂伤病灶。
应用Siemens SOMATOM欢悦螺旋CT行颅脑扫描,以OM线为基线,颅底层厚、层距均为5 mm,鞍上层厚、层距均为10mm,连续扫描,部分较小病灶3mm层厚薄层扫描。
全部病例均经2次以上颅脑CT扫描。外伤后首次CT 检查:30分钟内15例,30-60分钟9例,1-2小时内3例。
①有明确头部外伤史;②伤后首次颅脑CT扫描未见明显脑挫裂伤病灶;③短期内复查可见典型脑挫裂伤病灶。不包括首次已诊断脑挫裂伤,复查时病灶在同一部位增多或扩大者。
复查首次检出脑挫裂伤时间:6小时内2例,6-12小时4例,12-24小时16例,24-48小时4例,48-72小时1例。首次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7例,仅见头皮下血肿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颅骨骨折8例,硬膜外血肿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5例。脑沟变浅、脑室和脑池变小10例。复查CT27例均可见新出现脑挫裂伤病灶,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影内可见斑点状和结节状高密度灶,5例复查病灶增大形成脑内血肿。位于颞叶8例,额叶12例,顶叶2例,多叶5例。位于受伤着力点部位9例,对冲部位16例,着力部位不明2例。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合称。脑挫伤是指外伤引起的皮质和深层的散发小出血灶、脑水肿和脑肿胀。脑裂伤则是脑和软脑膜血管的断裂,两者多同时发生,临床和影像学不容易将其截然分开,故合称脑挫裂伤。随着院前急救的发展和CT设备的普及,脑外伤患者一般能尽早进行颅脑CT扫描,因而部分患者首次CT不能显示脑挫裂伤征象,于复查时才发现脑挫裂伤病灶。
外伤性迟发型脑挫裂伤的发病机理[1,2]:外伤后早期脑细胞充血、水肿、肿胀,小血管痉挛,因而早期CT扫描可无明显出血征象,这可能是早期CT未见脑挫裂伤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延长,脑肿胀和脑水肿减轻,血管痉挛缓解,损伤断裂的小血管开始出血,脱水剂的使用和开颅减压术等导致颅内压减低,促使已损伤的血管加速渗出和出血。
迟发性脑挫裂伤多发生于受伤着力点和对冲部位的皮层和皮层下,因颅底凹凸不平,外伤时脑组织与其撞击,故额叶和颞叶多见,其CT表现与普通脑挫裂伤一致。首次CT扫描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等可提示发生本病的可能。有作者提出[3],首次CT扫描发现界面征需提示本病的可能性。复查时,对受伤着力点和对冲部位应仔细观察,必要时对可疑部位薄层扫描。
对外伤后首次CT扫描未见明显脑挫裂伤,但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疗效不佳的患者,且所表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与颅脑CT表现不相符时,应于伤后12-24小时复查颅脑CT,以尽早明确迟发性脑挫裂伤的诊断。本组27例患者,22例于外伤后24小时内确诊,占81.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其中1例于伤后2.5小时复查明确诊断。
及早发现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CT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作用。迟发性脑挫裂伤临床表现与CT表现并不同步,CT表现多落后于临床表现,因此,当两者不相符时,应及时复查CT。CT检查快捷方便,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1]刘淑艳,唐光健,付加真,等.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早期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2):142.
[2]陈惠恩,蔡厚洪,黄继辉,等.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表现及复诊时间[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3):129.
[3]王煜晅,顾新,金宏伟.界面征—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早期征象[J].放射学实践,2003,18(7):473.
[4]黄贵生.创伤后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