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德旺
(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牛德旺
(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7 月至 201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4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 10 例(41.67%),好转 12 例(50.00%),无效 2 例(8.33%),总有效率达 91.67%(22/24)。结论 脑部MRI、MRV 是目前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手段,对不确定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行 DSA 检查,以明确诊断。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诊治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临床中属于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症的发病率较低,不过致使患者出现该病症的原因却非常复杂,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静脉在回流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在发病时也不会出现什么比较特异的症状,很容易出现误诊甚至漏诊的现象,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易造成不良预后[1]。现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24例,均为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6例,女18例,年龄28~59岁,平均(42.1± 3.2)岁;其中有11例患者是急性起病,6例患者属于亚急性起病,其余5例患者则为慢性起病。并且在2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属于感染性起病,在这当中分别有2例脑膜炎患者和中耳炎患者,还有1例是副鼻窦炎患者;此外13例患者属于非感染性起病,在这当中有4例患者曾口服避孕药,3例患者属于妊高征,5例患者正处于产褥期,还有1例患者患有白血病;此外,有5例患者的病因不明确。
1.2 临床表现
患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首发症状有所区别,其中18例出现了头痛症状,分别有2例是癫痫和视线模糊,分别有1例出现精神病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现象;之后伴随发热症状的患者有6例,伴随偏侧肢体活动不灵活的患者有3例。
1.3 辅助检查
①对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24例患者在进行CSF检查之后,初压在350mmH2O以上的包括13例,在220mmH2O以上的包括11例,趋于正常状态的有3例。在病发早期对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测之后,结果显示都没有发现异常现象,不过在病发中后期有20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出现了明显升高的现象。②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其中有6例患者在增强CT之后可以看出有空三角征,5例患者出现局限性的脑水肿现象,3例患者出现条索状高密度影,另外还有3例患者出现片状高密度影。对20例患者进行了头颅MRI检查之后都发现了异常改变,还有9例患者在发病早期呈现出来的血液留空逐渐消失;另外6例患者的T1、T2加权像分别为等信号和高信号;5例患者都是等信号。在进行了DSA检查之后,有4例患者出现了1处或1处以上的静脉窦狭窄病症。
1.4 治疗方法
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的颅内压如果在250mmH2O以上,需要给予一定剂量的甘露醇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如果患者的颅内压在250mmH2O以下、在220mmH2O以上,则需要给予一定剂量的甘油果糖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在确诊病症以后需要给予剂量为4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要求每日注射两次,连续使用10~14d即可,对6例患者都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在抗感染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适量的阿司匹林有效的降低患者血脂,要求有口服避孕药史的患者立即停止服用,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治疗。
1.5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双影、肢体活动障碍等不良症状;好转: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度的头痛、视力下降等不良症状,未出现肢体抽搐、活动障碍等;无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与入院时相比,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2]。
痊 愈10例 (41.67% ) , 好 转12例 ( 50.00%) , 无 效 2例(8.33%),总有效率达91.67%(22/24)。
在脑血管疾病当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病症,由于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起病过程中的形式会出现较大的变异,而且临床上也总是会出现很多的变化,很容易发生漏诊以及误诊,一些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状而导致死亡,所以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而且通常治疗过程中都会将肝素作为首要选择[3]。根据该病的成因可以将其划分为感染性CVST和非感染性CVST两种。①感染性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脑膜炎症状以及败血症等伴随病变;②非感染性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现象。在本组研究中有6例患者属于感染性,13例属于非感染性,分别占据了总人数的25%和54.17%。
目前该疾病的一个主要病因在医学界仍然被认为是感染,不过由于临床上应用了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由于该原因引起的CVST。而非感染性通常是因为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血液成分出现了改变等引起的。此外,遗传因素在最近几年来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都各不相同,乙状窦和横窦血栓通常会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而上矢状窦血栓则容易出现肢体瘫痪等严重并发症,可能会被误诊为偏头痛等其他病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颅内压的升高,很多患者的颅内压甚至会超出300mmH2O,另外CSF蛋白以及白细胞如果也出现明显的增高,就给CVST病症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依据[4]。目前在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手段就是影像学检查,而颅内CT检查一般会在病发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异性,不过会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表现出高密度三角征等,属于一种直接的征象,所以一旦确立该征象,那么CVST就能够确诊。除此之外,在诊断CVST症状的过程中首先选用的方法就是MRI,该方法不仅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该病症的胜利演变情况,还可以将颅内静脉窦内血栓状况直接显示出来,相关学者将静脉窦血栓划分为四个时期:在1~5d内属于急性期,T1、T2加权像分别表现为等信号和低信号;在15d以内属于亚急性期,T1、T2加权像都呈现高信号;患者在发病3个星期之后属于慢性期,患者的血栓信号都会逐渐下降;最后一个时期则属于晚期,患者的血管会出现再通现象,或者血栓会呈现持久状态的残留。针对这四个时期,采用MRI的方式进行诊断具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急性期患者,可以采取头颅MRV的方式进行确诊。通常头颅MRV对于CVST患者的直接征象包括脑静脉窦高血流信号出现缺失,间接征象包括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造成静脉的异常扩展。通常血栓信号时间不会对以上征象产生影响,能够更好的显示出直窦以及大脑内静脉的情况。在本组研究中,CVST患者在实行了MRI以及MRV检查之后,根据结构都能够看出二者都具有非常高的敏感程度,能够在CVST病症的早期就显示出患者的直接以及间接征象,切实的反映出患者病理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效果,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检查可以说是最理想最合适的方法。在本组资料的观察中,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该结论的正确性。如果上述检查扔无法确诊,还可以通过DSA检查进一步进行明确。
在治疗CVST病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起因的不同而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对于感染性CVST病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非感染性CVST病症的患者需要对其采取抗凝、绛纤以及溶栓等方式治疗。到目前为止,最安全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为抗凝治疗,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服用适量的抗凝药物之后能够有效的降低病症复发概率,通常对于原发性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需要持续接受抗凝治疗3个月的时间,而对于继发性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则需要持续接受6~12个月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非感染性的患者预后会好一些,而感染性患者如果出现了脑膜炎症状,那么预后会差一些[5]。不过从总体上来讲,大概会出现13%的患者临床结果不会很乐观,如果出现预后不良,那么就需要采取血管内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不过这种方式对于有可能伴随出现小脑幕疝症状的患者却不是很好,很容易造成血性静脉梗死这一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可以针对这类型的患者对其行偏侧颅骨减压术。
总而言之,脑静脉窦血栓症状的患者预后均为良好,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充分考虑了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在出现颅内高压现象时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检查,并针对性的行DSA检查,一旦出现了积极脱水现象,应该及时的降低患者颅内压,采取抗感染以及抗凝等措施,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症及其预后。
[1]王中原,李敬伟,庞伟,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转归的预测因素-26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10):758-762.
[2]Roach ES,Golomb MR,Adams R,et al.Management ofstrok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aSpecial Writing Group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troke Council and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the Young[J].Stroke,2008,39 (9):2644-2691.
[3]刘群,刘衡,朱克文,等.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6):1121-1124.
[4]劳锋华,胡宇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110.
[5]Selvi A,Diakou M,Giannopoulos S,et al.Cerebral venousthrombosis in a patient with sarcoidosis[J].Intern Med,2009,48(9):723-725.
R743.3
:B
:1671-8194(2013)04-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