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新
(山东省宁阳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 泰安 271400)
AF内固定系统在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兆新
(山东省宁阳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 泰安 271400)
目的 探讨 AF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 月 108 例在我院采用 AF 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椎体前后缘高度和 C11b 角均有明显改善。术中无死亡病例,其中有 3例断钉,3例发生感染,经处理后均得到有效的纠正。结论 经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角,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稳定脊柱,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器械。
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是背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常合并椎管占位和脊髓损伤。因此胸腰椎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严重创伤。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施行AF系统复位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3]。
1.1 一般资料
①本组108例,其中男96例,女12例,年龄25~47岁。②受伤部位:T1116例,T1256例,L228例,L08例。骨折分类按Denis分类:爆裂性骨折72例,骨折脱位22例;压缩性骨折14例。108例中伴脊髓神经根损伤者41例。③41例脊髓神经根损伤者按Frankel分级法,A级:6例、B级:5例、C级:12例、D级:18例。④致伤原因:矿难砸伤62例,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伤8例。全部患者均行胸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定骨折部位和骨折程度,了解脊髓椎管和骨块移位情况。受伤至手术时间6h~10d。
1.2 手术方法
①本组病例全部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取俯卧位,胸部下和双髋部蛰软垫,并将腹部适当悬空。手术安全与成功的关键是定位准确。以伤椎体做标记为手术切口。②在C臂X线机透视见骨折椎体全部复位良好后,以骨折椎体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约12 cm,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按术前CT扫描所显示对预计间接椎管减压达不到有效减压者,在安装正、反螺纹角度螺栓前均需切除椎板减压。③充分暴露骨折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使椎板及上下关节突充分显露,显露椎板、小关节及横突基底部。L2以上骨折占位>30%采用次全环状减压;L2以下骨折占位>于30%采用全椎板减压;并确定好椎弓根进针点,按照Weinstein解剖定位法定位,分别钻孔,置人4枚直径2.0 mm克氏针,经C臂X线机透视位置正确后安置长度适宜的椎弓根螺钉,通过骨锥在进针点钻孔,并将定位克氏针置入,使胸椎和上腰椎与椎中心形成5°~10°夹角。下腰椎与椎中心形成10°~15°夹角。通过椎弓根定位器定位后,拔除克氏针,并旋入4枚螺钉。其中有22例术中使用钛质AF系统内固定。本组108例患者中,关节突完整者均未做植骨,不完整者行横突间置骨。②术后处理所有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一般1~2d,术后平卧硬板床,翻身时应遵循腰背部固定的原则,术后常规用抗菌素7d,脱水药和地塞米松3d;术后1周拍片,2周后拆线,卧床休息2个月,3个月内禁止弯腰持重,术后1年后取出内固定。
①本组108例均随访,时间10~36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术前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有明显恢复,本组仅有6例恢复约70%、2例螺帽脱落外无任何异常。其他病例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6例恢复至B级2例、C级1例、D级1例、2例变化;B级:5例、恢复至C级3例、D级2例;C级:12例恢复至D级7例、E级4例、1例无变化;D级:18例恢复至E级17例、1例无变化;本组脊髓损伤改善率达100%。
3.1 AF内固定系统的特点
①其优点在于AF内固定系统是一个脊柱三维固定系统。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复位作用,撑开杆有双向调节螺纹,撑开力大,复位及调节方便而简单,由正反螺纹角度螺栓,横连杆组成,套筒连接两端角度螺栓,长度可由60mm变成l00mm,用正反镙纹角度镙栓固定,撑开加压仅需转正反螺纹套筒即可。借螺杆两端6°或12°的生理前凸。同时复神经通道,避免骨块对脊髓、神经根的挤压作用。因此AF内固定系统无角度调整,螺钉可作360°旋转,有角度可选择,符合生理性,从而真正具备了三维空间内调节的灵活性;具有多重的矫正力,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正确选择AF系统的进钉点,掌握进钉方向的内倾角及矢状角,要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度的改变来确定。②不足之处:当AF内固定系统螺杆撑开后,对椎体骨折的固定仍然没有达到绝对稳定,AF内固定系统的螺杆受到牵张应力,松质骨压缩后,骨折椎体不能很好地保护内固定器,易造成断钉、断棒等术后并发症。进钉点和进钉角度不当,进钉位置不当仍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3.2 手术时机与手术适应证
①最佳手术时机在受伤后24h内。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解除其脊髓与神经根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脊髓和神经根的继发损伤。②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段骨折伴滑脱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最适用AF系统固定系统。相对手术适应证为胸腰椎骨折时间超过2周以上的陈旧性骨折合并神经受压时。
3.3 手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①术前阅片要仔细,术者必须对对术中椎弓根螺钉的大体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出现椎体的错位。②单纯利用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可能引起椎弓根骨折或日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因此术前尽可能地利用过伸位牵引是利用前后纵韧带的牵拉使骨折块复位。③AF内同定系统以正反螺纹角度螺栓、正反螺纹套筒及自锁螺丝钉的结构。正确植入椎弓根螺钉是脊柱骨折复位的基础,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操作中技术关键是掌握好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但操作中应注意如下事项:年龄较大,明显骨质疏松者;严重心血管疾患、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代谢性疾病者;脊柱两个以上节段病变者,不宜实施AF内固定术,要求螺钉钻人平面仅为伤椎上下各一椎体,定位不能误差,螺钉直径较粗,钻人时椎弓根定点必须正确,以防螺钉穿出椎弓根,术中先上好AF内固定系统后行椎管减压,减少术中出血,还有利于椎管内占位碎骨块的处理;术中复位注意用C臂机透视监测复位情况,防止过分撑开,加重神经损伤;先行克氏针探查定位,再行椎弓根钉固定,避免椎体定位错误。进钉位置不当仍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应正确选择AF系统的进钉点,掌握进钉方向的内倾角及矢状角,要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度的改变来确定。术前先行或术中配合运用手法复位,可避免椎弓根钉术中拔出。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任何坚强的内固定都只能起临时同定作用,时间一长易发生疲劳断裂,因而对不稳定性骨折应在固定节段行植骨融合。
3.4 术后处理
①取钉时间为了减少断钉的发生率,取钉一般应在12个月左右,②术后功能锻炼: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胸腰椎骨折AF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术后2~3个月带硬腰围至骨性愈合后才能负重活动,注意指导患者可早期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及双下肢主、被动功能训练。本组2例由于过早下地负重活动致螺杆断裂。
总之,AF内固定系统具有手术切口短、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椎体复位功能好固定牢固、减少椎管减压和植骨以及取出方便,不同于以往的后路长节段固定器等优点。但存在断钉和松动的缺点,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1]金大地.现代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
[2]殷渠东,郑祖根.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8):505-507.
[3]德威,海涌,马华松.AF三维椎弓根螺钉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4):219.
R683.2
:B
:1671-8194(2013)04-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