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包木仁
(1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30例临床研究
吴 敏1包木仁2
(1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分析研究胃肠手术后引起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行胃肠手术之后并发肠瘘的患者资料,其中采取保守治疗方法18例,采取手术治疗方法12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采取保守治疗的18例患者中治愈14例,治愈率为77.8%,采取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中治愈10例,治愈率83.3%,总治愈率为80%。结论 在进行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案,才有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肠胃手术后;肠瘘;临床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确诊为肠瘘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66.7%),女性10例(33.3%),年龄分布为35~69岁,平均年龄45.7岁。30例患者肠瘘均发生在接受胃肠手术后,肠瘘位置分别为: 结肠瘘6例,回肠瘘12例,空肠瘘4例,十二指肠瘘8例。其中肠内瘘为6例,肠外瘘为24例,低流量瘘为16例,高流量瘘为14例。
1.2 治疗方法
经确诊后,全组患者均采取住院治疗方式,每2d进行一次血尿素、血糖、血清电解质、血红蛋白的检查,每1周进行一次肝肾功能的检查。①保守治疗:本次入选的病例中,18例患者经明确出现肠瘘后,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实行胃肠减压、绝对禁食,瘘口附近设置引流管进行腹腔引流,对瘘口的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进行保护,增强患者抗感染的能力,注意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应保持酸碱平衡,保护器官的正常功能。为减少患者瘘口溢出的肠液量,可采用生长抑素皮下注射100g,每日3次。同时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由TPN逐渐转为TEN,或适时转为手术治疗[1,2]。②手术治疗:本次入选病例中,有12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实施肠切除及吻合术的为4例,实施肠修补术的为3例,仅实行单纯的腹腔引流术者为5例。
采取保守治疗的18例患者中治愈14例,治愈率为77.8%,自动出院者为3例,死亡病例为1例;采取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中治愈10例,自动出院者1例,死亡病例为1例,治愈率83.3%,总治愈率为80%。采用保守治疗的1例死亡病例中,系患者长期卧床,形成血栓导致肺栓塞,而手术治疗法的1例死亡病例,则因严重腹腔感染,导致败血症。
虽然目前外科手术在技巧及器械设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肠瘘仍属于一种多发的并发症,若医治不及时,往往导致患者因严重感染、全身性脓毒症、脏器功能衰竭或水电解质出现严重失调而死。
3.1 造成肠瘘的因素
通过本次研究总结,易引发肠瘘的因素,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①腹腔感染导致胃肠吻合口出现炎性水肿或感染。通常情况下,当出现腹腔感染时,肠壁易出现炎性水肿,引起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局部愈合能力下降,易出现感染,溃破形成瘘;②肠腔局部的张力过大,或压力过大。若前期胃肠手术中,未有效对远近肠腔进行减压,加之手术后,患者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相对较为缓慢,或同时出现粘连性的肠梗阻,往往容易引起吻合口位置的张力增大,导致瘘的出现,例如直结肠、十二指肠等处的缝合,容易因张力或压力的增大而形成瘘;③进行肠吻合时缝合不当。若手术中因不规范操作、不当使用吻合器械、经验不足等原因,使缝合针距过大、过小、过密,或线结过紧过松、漏针、未全层缝合等情况,引起肠瘘;④供血不足或休克。例如十二指肠手术时,由于属边缘血供,若消化性溃疡切除面积较大时,一旦切除不彻底,则愈加影响血供,影响愈合速度,导致肠瘘,或者在行肠吻合术时,过多分离肠系膜,未准确判断血供情况,导致漏口附近缺血性坏死,形成吻合口瘘等;⑤其他情况。漏诊,未及时发现局部破裂;前期手术引流管不当放置,摩擦或压迫肠管肠壁;肿瘤穿破引起肠瘘等[2]。
3.2 治愈措施
由上述因素可见,肠瘘的出现虽然存在着客观因素,但通过人为控制和注意,即可降低肠瘘的发生率。①经研究表明,肠瘘治愈的重要因素在于是降低瘘口消化酶的浓度,并减少肠液的溢出量以。因此,采取生长抑素以及生长抑素的衍生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消化酶含量,促进瘘口愈合。据统计,在24h内,生长抑素能够使肠液量从原来的2000mL降低到200mL,提高瘘口70%~80%的愈合率。②过去肠瘘患者的死亡因素,多源于营养不良,约占到肠瘘患者总病死率的48%。因此,在治疗肠瘘的过程中,营养支持至关重要的。目前,采用TPN方式是肠瘘治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TPN能够确保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充分补充各必要的营养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减少50%~70%的胃肠液量,使瘘口的肠液溢出量显著降低,利于控制合并感染,提高治愈率提高;③适时手术治疗。并非所有的保守治疗均能够治愈肠瘘,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早期出现以下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出现危险:因引流不畅导致弥漫性的腹膜炎者;小肠穿孔或梗阻;腹腔内形成脓肿并伴随出血等。若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应预防感染,保证引流顺畅,施行冲洗引流,以及肠造口粪便转流等[3]。
对于如何选择手术的时机,应因人而异,并非单纯通过肠瘘出现的时间进行判断,应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控制感染情况,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瘘口溢出量减少,才能够进行手术。对于术后早期出现的部分较小瘘口,可通过支持治疗后,进行二次手术修补瘘口修补并引流,即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此外,对于手术方式,应根据瘘出现的时间、特点灵活选择。此外,在手术前,还应检测是否存在大范围的腹膜炎及脓肿现象,通过CT检查粘连程度及分布范围,同时评估患者的耐受力及脏器功能是否允许手术。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已发现存在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全身感染,低蛋白等情况,手术成功概率较低,容易陷入反复出现肠瘘的恶性新欢之中,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肠瘘患者,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灵活制定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准确判断,相信随着肠瘘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营养学方面的长足进步,肠瘘的治愈效果会逐渐增强,帮助越来越多的肠瘘患者恢复健康。
[1] 尹新华,路艳茹.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72-573.
[2] 薛利军,尹路,林谋斌,等.腹部手术后肠瘘的诊疗体会[J].腹部外科,2010,23(4):227-229.
[3] 王昊来,王军.30例肠外瘘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2.
R656
B
1671-8194(2013)22-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