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辉 李 淼
(山东省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277500)
随着新药的广泛使用,皮肤科临床紫癜型药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20例紫癜型药疹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和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例紫癜型药疹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男13例,女7例;年龄17~61岁,平均(39.13±3.82)岁;有既往过敏史者5例。临床表现:患者潜伏期3~40d,平均7d,均为10d以内发病。皮疹先从下肢开始,后至上肢、躯干、面部。皮疹仅为紫癜者18例,伴有大疱者2例,皮疹未出现溃疡,大疱在紫癜发生后5d产生,伴疼痛,无黏膜损害。有9例先发疹后发热。致敏药物:青霉素类4例,头孢菌素类4例,氨基苷类2例,环丙沙星4例,磺胺类4例,尼美舒利分散片2例。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5例,其中4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4例;16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8~10s),14例血浆凝血酶时间缩短(11~13s)。
停用致敏药物。对18例仅为紫癜者给予泼尼松片,每天30mg口服;伴有大疱者2例,静滴氢化可的松,每天200~300mg,酌情用3~7d,渐减量后改服泼尼松。同时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20例患者皮损处均外涂紫草油,每天早晚各1次。
一般护理:积极与患者及陪护家人配合,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治愈疾病的信心。避免使用致敏药物,不食鱼虾和辛辣食物。紫癜型药疹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对其诱因及病灶认真观察,及时做出记录,并通知值班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交叉感染,室内温度适宜,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重症护理: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抬高患肢,利于下肢血液循环及皮损消退。过敏性紫癜还可能出现血性肠炎、关节炎、肾炎等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检查尿常规。由于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血糖、大便潜血及继发感染等情况,定期做心电图。对发热者按常规进行处理。对伴有大疱者,勿剪除松弛疱壁,其具有保护作用。因皮疹泛发,在局部治疗尤其寒冷季节时,要注意保温。由于患者渗液不明显,可涂紫草油后用无菌纱布保护创面。
紫草油清热凉血,解毒透疹。对患者皮损处有止痛、保护和促进痊愈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