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艳杰
脑出血病常见于5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高。高血压及合并小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脑血管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故脑中风的针对有关因素,在人群防治中针对危险人群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56岁~83岁,平均66岁。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在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病情发展到高峰。老人因出血、脑水肿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喷射性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1 预防措施
2.1.1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检测和治疗高血压患者是预防脑中风的重要措施[1]。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从青年时期就应着手预防。老年人则应经常测血压。如发现有高血压,当积极治疗,坚持服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并注意不能作强度大的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激动等。
2.1.2 控制体重 肥胖亦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通过节制饮食,加强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等,能起到控制体重过度增加的作用。
2.1.3 注意饮食 为了预防脑出血,饮食以素食与清淡饮食为主,低盐饮食,忌食肥肉、动物内脏、卵黄、脑髓、无磷鱼等。食植物油为主,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或含维生素C丰富,或有降压、降脂作用。提倡进食复合糖类食品,如淀粉、小米、高粱、荞麦面、豆类食品等。避免过饱,宜少食多餐。戒烟酒,吸烟可能影响血压升高和提高血小板聚集性而引起脑血栓形成。大量饮酒也会促使脑梗死发生。
2.1.4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激动 老年人神经细胞的衰老,对情绪活动的抑制作用显著减低,常常因心理改变和情绪变化而诱发脑中风,因此对情绪因素不能忽视。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紧张的刺激,控制情绪波动,保持乐观。
2.1.5 定期查血脂、血糖,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大便不畅,解大便时就会憋气用劲,这样血压就急剧升高,松劲时血压又急剧下降,特别是蹲的姿势时,更容易出现这种大幅度变化,以致大便时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因低气温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增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2.2 护理保健
2.2.1 院前急救 积极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患者发生脑出血后,不要慌张,要让患者躺在原处不动,如无意识障碍,要安慰患者,使其身心保持安静。脑出血者尽可能让头部抬高15℃ ~30℃左右,这样可能使脑血流量减少,降低颅内压,切忌去枕平卧。减少刺激,严禁摇动患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扣、领带,取下假牙防止脱落。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防止堵塞气道,影响呼吸或窒息。禁食,防止呕吐及应激性溃疡出现。观察血压,必要时使用脱水剂降颅压。头部置冰袋,降低耗氧量,提高脑细胞耐受性。取近就医,不宜长途运送,减少颠簸,搬动时同时抬头、肩部及全身。
2.2.2 一般护理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患者休息。定时给患者翻身,改换体位,每2~3小时进行一次;要注意接触床面的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或破溃,应该用软毛巾擦洗背部,轻轻按揉,以促进血液循环[2]。如病情重则需家属陪护,陪护家属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协助定时观察两侧瞳孔、呼吸、脉搏、体温、血压、意识,如发现瞳孔、生命体征和意识上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床头抬高15°,有助于降低颅内压,促进头部静脉血液回流。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2~3天应遵医嘱胃管鼻饲;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宜禁食24~48 h;恢复期给予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戒烟酒。
2.2.4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语速要慢,仔细倾听。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向医护人员或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可借助卡片、笔、本、图片、表情或手势等提供简单而有效的双向沟通方式。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讲解发病有关知识,说明情绪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有愤怒压抑时应自我疏泄或向亲人倾诉,保持稳定而乐观的情绪,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后常留有后遗症,而且恢复慢,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关心、理解患者,鼓励其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7.
[2] 董懂.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