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桂荣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
荆桂荣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患者中约1/3无先兆症状突然发病,2/3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前1周内。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达10%~13%,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性。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患者转运经过急诊科的救治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转归。但无论是送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还是需要做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都会涉及患者转运的问题。由于AMI患者的特殊性,一次不当的转运就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达到AMI患者所在现场和转运途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
①接到求救电话时,120调度人员应问清病情,对有心肌梗死史或疑似心肌梗死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头高脚低位,室内空气畅通,保持室内安静,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典型患者立即给予肌内注射吗啡或度冷丁止痛,以减轻疼痛及紧张情绪、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或给予相应的药物,防止猝死。②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③搬运患者时,动作要轻稳,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减少心脏负担。转运途中由医护人员陪送,保持车辆平稳运行,避免急刹车和突然提速,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充分利用有限的仪器仪表,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安全地把患者送到救治医院。④吸氧:在转运途中一般用鼻导管吸氧的方式,氧流量在2~4L/min。以防止缺氧加重心肌损害。⑤应持续给予硝酸甘油泵点维持,扩张冠状动脉。
2.1 饮食和大小便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第1周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后给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宜低脂肪,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尽量少食盐、茶、咖啡,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便秘,禁食辛辣食物,可进食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酌情给予缓泻剂。
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AMI患者的抢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由于患者不是医务人员,会有相应程度的知识缺乏,尤其是在AMI这种急重症疾病面前会有相应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恐惧会使患者全身紧张、心率增快,从而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每一种并发症都有可能马上夺走患者的生命。所以,当急诊护士接诊的第一时间就要告诉患者您已到医院了,请放心我们会尽力帮助你。首先,这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的恐惧感,让其完全的信任你;其次,也是让自己有一份责任感为此而努力做好每件事。②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能慌乱,可以尽可能多的和患者沟通,这些都可以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暗示,减轻恐惧心理,尽量放松,让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可减少梗死心肌的坏死面积,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以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3 活动护理
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亲友探望,防止情绪激动。第2周除低血压者外,可鼓励患者在床上深呼吸及伸展四肢等轻微活动或四肢被动运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
2.4 吸氧
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应间断或持续吸氧,氧剂量2~4L/min。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2],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
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应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及早静滴硝酸甘油,滴速以10~20滴/min为宜,用药期间注意血压和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有效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烦躁不安者可口服或肌内注射安定。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注意瞳孔、大小便等情况,记录心电监护的异常波型及观察心律情况,对急性心肌梗塞要注意呼吸或心搏骤停,应立即派人通知医师,护士不得离开患者,并立即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措施,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密切观察患者心电示波的变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者,应立即注射利多卡因,以防室性心律失常加重。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并做好记录。
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在家发病时,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不要马上移动患者,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以免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氧。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口含硝酸甘油,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心率,待病情稳定后,用车急送医院治疗。在医院监护下治疗,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发病后,周围的人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出诊抢救。勿耽误时机,自作主张延误诊治。
目前,冠心病治疗技术发展较快,心血管疾病治疗护理范围日益扩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凡而紧张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业务技术,就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才能做好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让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1] 金纳新.急性心肌梗死30例的护理[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 (6):569.
[2] 岳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3(6):123.
R473.5
B
1671-8194(2013)23-02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