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华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人民医院,云南 华坪 674800)
CT在39例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冷 华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人民医院,云南 华坪 67480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9例高度怀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分别行CT检查。结果 39例X线平片均为阴性,经螺旋CT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骨折,骨折部位分别为足、踝部12例,胫骨平台、肩部各6例,腕骨、桡骨小头各5例,桡骨远端4例,股骨颈1例。结论 螺旋CT在基层医院诊断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辐射剂量低,价格低廉,图像显示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隐匿性骨折;螺旋CT
日常临床工作中所见的骨折大多数为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其最大特点为X线平片上可见骨折线[1]。隐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规X线平片难以发现或难以及时发现,但经过一段时间或用其他影像学方法可以发现的骨折。此类骨折一旦延误诊治,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并有可能由此引发医疗纠纷。现将我院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明确诊断的39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2~77岁,平均47.3岁,均有明确外伤史,多数患者有局部持续性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1.2 影像检查
所有病例均于伤后8h内进行X线平片检查,并于X线平片检查后4d内行螺旋CT检查。CT机型:SOMATOM欢悦螺旋CT机。
行轴位螺旋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3mm,层距2mm,电压120~140kV,电流70~100mAs,骨算法重建,卷积核60f。
1.3 影像诊断
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双盲读片,意见一致者确定为骨折,意见有分歧时讨论达成共识者作为诊断结果。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X线平片未发现明确骨折征象者;③任意一幅CT图像上显示骨皮质或骨小梁中断者。
本组病例39例X线平片均为阴性,经螺旋CT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骨折,骨折部位分别为足、踝部12例,胫骨平台、肩部各6例,腕骨、桡骨小头各5例,桡骨远端4例,股骨颈1例。
3.1 隐匿性骨折的特点
引发隐匿性骨折的外力通常相对较小,受伤部位可无畸形、无骨擦感,肿胀轻微,但疼痛和压痛明显,从病理角度解释,隐匿性骨折是骨小梁的微小断裂,故X线平片往往不易清晰显示出明显骨折线。
3.2 隐匿性骨折的好发部位
①骨盆: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常不能显示细小的骨折碎片或关节移位的程度[2]。CT扫描能在多个平面清晰显示骨盆骨骼与关节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提示X线平片所不能发现的骨折。②脊柱:常规X线平片虽然能显示脊柱骨折,但对椎体裂隙性骨折以及椎体后部骨折易漏诊,对骨折突人椎管显示不清。而CT可清楚显示骨折细节,特别是脊柱后部骨折,观察椎管形态和狭窄程度。本组病例中有腰椎横突骨折4例,X线平片因腹部肠腔气体及内容物影响不易显示,而CT能清晰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③胫骨平台:轻微的平台骨折线因相嵌而模糊不清或双边征,易漏诊[3]。CT可以清楚显示平台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同时显示X线片不能充分显示关节面塌陷程度及骨折块的空间关系,螺旋CT检查用数字化技术测量骨折分离和塌陷的程度,可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正确评估和准确分型。同时还能显示半月板损伤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的估计有着很大作用[4,5]。④肩胛骨:肩胛骨属于扁骨,骨皮质薄,X线投照时由于肺及肋骨重叠,细微骨折在平片上显示欠清,因为这类骨折患者常伴有肺挫伤及血胸,又不易配合X线投照体位,CT检查能发现骨折征象,同时了解肺损伤情况及有无肋骨骨折征象。⑤鼻骨:鼻区结构比较复杂,鼻骨孔、鼻上颌缝、鼻额缝等细小骨缝可误诊为鼻骨骨折,这些结构可根据对称性分布、周围有皮质骨等特点确定。鼻骨较薄的特点,所以骨折后多有下陷、移位等征象,鼻骨的诊断建立在骨折线显示的基础上,故影像上根据骨折线锐利、伴有移位等特点可以作出诊断。解剖学上为两块,细小薄片,轻微外伤,单纯切线位,有的是不易显示,应行薄层CT,必要时冠状位薄层检查。⑥肋骨(膈下肋骨):膈下肋骨因腹部脏器重叠,特别是肥胖患者,X线摄片很难显示,本组病例中发现1例是怀疑横突骨折行CT检查时发现右侧第十二肋骨骨折,并可见移位。在实际工作中当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建议把CT检查列入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3.3 螺旋CT的优势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X线平片是诊断骨折的首选方法,大部分病例通过常规X线平片检查可以获得满意的诊断。本组隐匿性骨折多发生于关节组成骨,关节构成骨结构复杂成为骨折线显示不清的首要因素,并因骨折轻微、影像重叠等因素,难以将骨折线显示,从而造成X线平片表现为“无异常”。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采集数据量大、密度分辨率高,横断面体层摄影消除了重叠因素,因而在显示骨折线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
3.4 螺旋CT的局限性及对策
骨折线的走行常具有多样性,单凭一个轴位像的二维影像往往会造成误诊或漏诊,但通过多个不同平面的二维影像,这种误诊或漏诊的可能性被大幅度降低。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薄层扫描、小间隔重叠重建,扫描时包括健侧对照,通过对骨组织的二维或三维重建,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线,并清楚显示骨折移位等空间结构,诊断正确率可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对于怀疑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应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依靠螺旋CT断层扫描,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从而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对怀疑有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均应常规进行螺旋CT检查。
[1] Kose KC,Kuru I,Maralean G ,et a1.Comparison ofa technique using a new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 device with conventionalopen surgeryfor displaced patella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7,21(1):77-78.
[2] 陈大威,李更田,赵涛.MRI在膝关节细微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朋价值[J].中围法医学杂志,2008,23(5):332.
[3] Cekin T,Tifkenmez M,Tezeren G.Comparison of threeifxation methods in transverse fractures of the patellainacalf model[J].Ae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06,40(3):248-251.
[4] Vipul RP,Brent GP,Ying BW.Fixation of patella fractures with braided polyestersu ture·a biomeehanical study[J].Injury,2000, 31(1):1-6.
[5] 张继民.X线与CT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3):17.
R683
B
1671-8194(2013)23-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