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3-01-23 12:41:20张俊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阻滞剂卫生院高血压病

张俊友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四平 136002)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张俊友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四平 136002)

卫生院;高血压;诊治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如果没有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成为所有死亡患者中半数以上的致死原因[1,2]。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被列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内容之一。我国高血压病有明显“三高三低”的特点,表现为“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和危害性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3]。目前,乡镇卫生院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不容乐观。为此笔者分析了102例临床资料较为完全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诊治和血压自我监测情况,为提高乡镇卫生院合理管理高血压病患者提供有益的依据,以达到做到二级预防的目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收治的102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符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校验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且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所有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9例;年龄介于26~79岁之间,平均50.24岁;1级高血压(轻度)12例,2级高血压(中度)55例,3级高血压(重度)35例。

1.2 统计方法

对患者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和血压监测情况进行绝对数和相对数统计分析。

2 结 果

102例患者中,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2.1 利尿剂使用情况分析

102例患者中,应用利尿剂者42例,使用率41.18%。利尿剂能抑制钠水双重吸收,降低循环血量,达到降压目的。该类药物具有较少的心血管并发症,基本不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4]。由于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没有认识到利尿剂作为基础降压药物的重要性,反而有时过分夸大其不良反应,所以,目前乡镇卫生院多数以静脉方式给药,且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或伴有心脑肾并发症者。

2.2 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分析

102例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30例,使用率29.41%。β受体阻滞剂的种类很多,其降压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基本相似,主要与β1受体的选择性、内在拟交感活性、生物利用度和体内清除率等有一定差异。乡镇卫生院使用较多的药物时美托洛尔,一般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物。

2.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情况分析

102例患者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32例,使用率31.3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系统和组织中血管紧张系统,降低终末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内皮系统形成内皮素的能力,使缓激肽和前列环素的形成增加,降低醛固酮的分析,减少钠潴留而达到降压目的。在乡镇卫生院,以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等中短效制剂使用最多,而长效制剂价格相对较高,依从性差,使用相对较少。

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分析

102例患者中,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者仅为10例,使用率9.80%。该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Ⅰ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作用,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能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不影响缓激肽发挥作用,降压作用与依那普利相近,通过胆汁和肾脏排出,升高血钾的作用等同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较有前途的降压药物,常用的是缬沙坦。但是,由于此类药物价格相对较高,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长期治疗的费用,在乡镇卫生院难以推广应用。

2.5 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情况分析

102例患者中,应用钙通道阻滞剂者45例,使用率最高,为44.12%。该类药物常用的有尼群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作用机制为:阻断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慢钙通道,细胞外钙内流受到抑制,降低了细胞内钙水平,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

2.6 血压监测情况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有条件者应24h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便于了解在治疗期间的血压波动情况和降压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在住院患者中,61.76%进行动态血压检测;门诊患者只有10.78%,多数仍然以不定期血压监测为主。

3 讨 论

3.1 关于药物应用的讨论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病的治疗,在药物选择、联合应用、急症处理等方面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要求。在医师处方中,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疗效不肯定的医师处方已大为减少,现在主要应用的是长效或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同时,很多患者不了解正确的服药时间,甚至部分患者在血压稍微稳定后立即停药,导致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因此,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应指导患者科学而规律地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3.2 关于健康教育问题的讨论

在诊疗活动中,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患者没有认识到高血压病的潜在危害。很多患者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40岁以上的患者不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很多患者缺乏保健意识尤其是自我保健意识,不出现症状就不用药,导致血压持续性升高,小动脉逐渐发生变化,管壁因缺氧变性、内膜增生、管腔变窄,造成缺血;加之血管内皮损伤,形成沉积,导致心脑肾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3.3 关于血压监测的讨论

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很好地监测血压,多数以不定期血压监测和随访为主,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科学而规范的管理,有条件的应进行24h血压动态监测,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

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面广、患病率高、潜在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如何合理应用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在内综合措施,积极防控高血压病,是摆在每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同问题。

[1] 金大鹏,朱宗涵.全科医师实用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余光勇.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状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5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S].2011:55-59.

R544.1

B

1671-8194(2013)23-0100-02

猜你喜欢
阻滞剂卫生院高血压病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4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50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2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01-22 08:39:05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4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