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惠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
曾建惠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目的 分析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患者具体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治疗的70例糖尿病、甲亢合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具体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治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体质量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结论 对于甲亢、糖尿病合并患者来说,对其病症进行认识以及临床诊治工作,能够直接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素
临床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糖尿病、甲亢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同时,两种疾病患者的发病人群呈现明显的年轻化[1]。甲亢患者,多数均存在糖代谢异常情况,所以甲亢激发糖尿病的病例越发常见。在临床治疗中,两种疾病合并会增加症状相互影响局面,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潜在性威胁。甲状腺素,于甲亢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分泌的异常性,最终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下会直接造成酮症酸中毒。相对于单一性临床疾病来说,以上两种疾病的合并情况有着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性。所以,行之有效的临床诊治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尤为重要。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实验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总计70例。诊断依据: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h血糖在11.1mmol/L以上);甲亢诊断依据:高代谢症候群、游离甲状腺素升高(TT4)、结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降低。其中包含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56.45±6.23)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15年,平均(6.40 ±2.08)年。甲亢病程:6个月~5.5年之间,平均(1.65±0.12)年。
1.2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均有“三多一少”[2-5](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但是其总体表现不明显,本组患者主要以体质量减轻、乏力症状表现的最为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患者为11例,并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者2例。甲亢患者临床进症表现: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腹泻、体质量相对较轻且乏力);心脏表现:仅有2例患者的外心率每分钟超过了90次,其余甲亢患者均发生了心脏病心律失常现象。甲状腺体征分析,Ⅰ度肿(2例)、Ⅱ度肿大(3例)、Ⅲ度肿大(2例)、无肿大(1l例)。
1.3 实验室检查[6]
FT3正常范围为3.60~10.2pmol/L,本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11.80~45.3pmol/L;FT4正常范围在10.5~21.0pmol/L之间,本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为27.5~72.5pmd/L;本组试验患者的TSH,均在0.01mU/L以内;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均在6.0~19.5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处于13.5~32.4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在6.5%以内,本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在7.5%~15.0%之间。
1.4 方法
本组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均行饮食控制,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进行高蛋白、多种维生素补充治疗,具体热量以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加。在对患者进行于甲亢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饮食调整,与此同时对所有治疗患者行疾病(糖尿病、甲亢)健康教育。糖尿病治疗工作,16例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包含阿卡波糖0.2/g/d、二甲双胍1.0g/d、罗格列酮0~8mg/d;39例患者进行胰岛素22~74U皮下注射处理;15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甲亢治疗工作,对患者实施甲巯咪唑10~35mg口服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5]
本组研究对象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实现良好控制效果。患者经过一定时期治疗后(1~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原本消瘦患者的体质量呈现增加直至正常指标。患者空腹血糖,达到了5.0~7.0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在7.5~11.0mmol/L之间;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标准。
3.1 甲亢、糖尿病合并发病原理分析
胰腺分泌状态呈现异常现象:患者一旦发生甲亢,将会直接降低其原本的胰岛B细胞分泌效果,甲状腺素能够直接提升胰岛细胞对于胰升血糖素的分泌情况,通过胰升血糖素,造成了血糖异常升高局面;降低了外周组织葡萄糖消化功能:相对于其他患者来说,甲亢患者存在着胰岛素不敏感情况,所以降低了对于葡萄糖的摄取、消耗;肝脏葡萄糖代谢非正常化:患者发生甲亢之后,其本身存在的调节血糖激素的水平出现了变化,所以直接造成了胰岛素浓度异常现象,发生了较高的胰高血糖素浓度以及肝糖输出情况。
3.2 疾病合并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分析
甲亢以及糖尿病均属于内分泌代谢病,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相似性,但是也各有特点。甲亢患者,其典型性临床表现[3]:高代谢症候群(怕热、多汗、紧张、失眠);手、眼睑震颤,患者于触诊时能够产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诊断医师在进行听诊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患者组织所存在的血管杂音现象。而糖尿病患者,其不但具有多饮、多食以及体质量骤降的典型症状,也存在着多尿局面,也就是俗称的“三多一少”。显然,当患者具备以上两种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即刻进行准确诊断。但是,一旦发生一种症状典型或不典型的情况,直接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性。糖尿病,是引发患者冠心病的因素之一。同时,患者还会心肌病合并情况。所以,甲亢、糖尿病并存,将会直接加注患者的临床病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3.3 治疗要点分析
治疗过程中,可以合理性放宽饮食标准。在患者饮食方案中加入粗纤维摄入,并延迟摄入食物在患者的胃内停留时间。对于存在腹泻的患者,要对其实施少食多餐,此举能够直接改善其胃肠蠕动效果。同时,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延缓病情的发展。所以,两病的治疗工作,要做到兼顾处理。甲亢的有效治疗,能够实现患者血糖的稳定效果。抗甲状腺药物,是整个甲亢临床治疗工作的基础,对于以上两种疾病的合并者来说,要进行抗甲状腺药物应用量的合理调整(增加)。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手术治疗。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要在甲亢症状以及血糖控制在常规水平的基础上开展,并做到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基础上进行。
[1] 张法忠,王海霞,赵惠卿,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颈内动脉狭窄l例[J].疑难病杂志,2011,7(5):306-308.
[2] 秦淑兰,张美英,余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5):235-236.
[3] 孙春梅,李子玲,石福彦.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6例I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1):35-36.
[4] 林豫路.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l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286-287.
[5] 贾明,李枝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治3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89-1490.
[6] 杨珏进,廖志强,黄汉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8):20-22.
R587.1
B
1671-8194(2013)23-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