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征 刘晓霞
(山东寿光市孙家集卫生院内科,山东 寿光 262729)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
李连征 刘晓霞
(山东寿光市孙家集卫生院内科,山东 寿光 262729)
目的 探讨老年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2月至今,我院共收治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400例,其中胃溃疡患者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80例,总结其临床治疗及其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00例老年患者,经过临床的药物治疗,除13例巨大胃溃疡与3例复合型溃疡转为手术治疗外,其余384例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痊愈。结论 老年性溃疡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就诊时间一般较晚,发现多为中晚期,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早期发现以及及时的治疗是避免溃疡穿孔的最好方法。
老年性溃疡;诊断及其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因其形成与胃酸及其胃蛋白酶有关,因而得名[1]。其区别于糜烂在于溃疡是指黏膜损害超过黏膜肌层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情较年轻人严重,但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易于发生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挽救老年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就2008年12月至今,我院共收治老年消化性溃疡400例,搜集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现论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今,我院共收治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400例,其中男280例,女1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330例,长期饮酒的患者120例,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患者240例。周期性疼痛的患者180例,长期疼痛(其中30例患者隐痛超过5年)患者80例。
1.2 临床症状
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的疼痛患者320例,疼痛的部位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放,或在脐上方偏右处;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而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40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进食与服药后也不易缓解;60例患者腹部饱胀、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贫血、便潜血阳性。
1.3 治疗方法
除13例巨大胃溃疡与3例复合型溃疡转为手术治疗外,其余384例均为药物治疗。本组384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主要采用三联疗法:洛赛克20mg+阿莫西林750mg+甲硝唑400mg,一日服2次(上下午各1次),7~14d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要再继续单独服用洛赛克2周,剂量和服法同前。
384例患者最长的治疗疗程为8个疗程,最短的为3个疗程,平均5.5个疗程,所以384例患者基本痊愈,半年内回访,62例复发,复发率为15.5%,明显低于临床报道的70%。
3.1 发病原因
首先,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消化性溃疡是多因素引致的疾病,HP感染突出,是致病因素中最重要一环[2]。临床观察发现不论是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其周围黏膜常有HP感染;其次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非甾体消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干扰胃十二指肠黏膜内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致使黏膜细胞失去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再则胃酸分泌过多是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研究表明,溃疡只能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黏膜,抑制胃酸的分泌可使溃疡愈合,这就充分说明了胃酸的致病作用;最后还有遗传因素、应急以及心理因素、经常吸烟酗酒以及常食用辛辣食物、含亚硝酸盐较高的食物都是致病因素。
3.2 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十分的复杂,主要表现为损伤黏膜的侵袭力以及黏膜自身的防御力之间的抗衡。黏膜的侵袭力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特别是胃酸的位置尤为突出,胃蛋白酶的活性与胃酸的浓度关系密切[3];黏膜的防御力消弱是指黏液-HCO3-屏障的破坏、前列腺素水平的降低、血液循环的改变、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等。总之,胃酸-胃蛋白酶在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PCM的增大、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加、胃排空过快,则是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基础;胃黏膜屏障的破坏、胃幽门运动功能的减弱、十二指肠液的反流乃是胃溃疡形成的条件[4]。
3.3 病变部位
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愈近幽门处愈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在胃底及大弯侧十分罕见。溃疡通常只一个,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5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处黏膜下层至肌层可完全被侵蚀破坏,代之以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态与胃溃疡相似,发生部位多在十二指肠起始部(球部),以紧接幽门环的前壁或后壁最为多见。溃疡一般较胃溃疡小而浅,直径多在1cm以内。
3.4 治疗
首先是降低胃酸的药物主要有H2受体拮抗药(代表药物西咪替丁)、质子泵阻滞药(PPI)(代表药物奥美拉唑);其次胃黏膜保护药,主要有枸橼酸铋钾(胶体碱式枸橼酸铋)、前列腺素(prostaglamdin E);再则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主要有多潘立酮;最后杀灭HP感染,我们主要采用的是三联疗法。
总之,对于老年性溃疡要做到坚持规范用药,按规律服药,兼顾耐药菌,彻底根除Hp、及时追踪观察病情变化、尽量减少或消除精神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重新认识此病在老年人群中的严重危害性。对于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等几种特殊位置的溃疡,首先要加强检查,仔细发现,注意相关鉴别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其次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坚持治疗[5]。
[1] 黄德强.Hp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 (1):54-55.
[2] 何太清,耿为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60例[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3):26-27.
[3] 张弢,张莹兰.老年消化性溃疡92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6):262-263.
[4] 代慧玲,刘小奕.消化性溃疡新观念[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 (7):442-443.
[5] 王桂玲,路又可,王琳,等.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62-564.
R573.1
B
1671-8194(2013)23-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