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2013-01-23 12:41:20赵文梅乐季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消化性溃疡

赵文梅 李 睿 乐季暖 孙 雯 林 萍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 杨浦 200438)

心理干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赵文梅 李 睿 乐季暖 孙 雯 林 萍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 杨浦 200438)

消化性溃疡;心理干预;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应激;负性情绪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此疾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是此疾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部分患者长期受到精神因素的困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大多数学者提出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心理治疗(干预),显效快、复发率低。因此,心理治疗及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

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1 生物学因素

①胃酸分泌过多:其主要原因是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分泌增多,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屏障受损,病变累及黏膜肌层,形成溃疡。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HP在我国的感染率较高,它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机制如下:HP可黏附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使细胞绒毛断裂;HP可产生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破坏黏膜屏障结构;HP具有尿素酶活性,分解尿素为NH3,损伤上皮细胞,保护细菌生长;HP具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炎症反应;HP菌体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1.2 综合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等[2]。①饮酒对胃黏膜直接刺激,吸烟促使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减少了胃十二指肠黏膜内的血流量。刺激性食物增加对胃的机械性刺激。②精神紧张、焦虑,多愁善感等“溃疡病性格”,尤其是A型性格患者,又如失业、婚姻危机、丧失亲人等负面事件,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肠平滑肌和血管痉挛,黏膜缺血、营养障碍。③胃黏膜保护功能减弱:社会因素作为应激源,往往诱发出一定的应激反应。

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黏液层厚度降低,黏液及黏膜中氨基已糖、磷脂琉基类物质等含量降低[3],对有害成分缓冲功能削弱。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免疫、内分泌机制,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迷走神经激活,免疫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引起肌痉挛,血管收缩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应激性溃疡发生最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2 心理干预的应用

随着身心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被广泛关注,现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有传统的三联药物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转变为以四联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治疗为基础合并抗焦虑、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模式。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帮助对消化性溃疡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心理认知、饮食、用药等各方面,给予干预和指导。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溃疡愈合,降低HP的感染率,减少复发率[4,5]。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疾病的康复过程。以下介绍几种较成熟的心理干预疗法。

2.1 心理支持疗法

了解患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防御应对方式、情绪反应、性格爱好、家庭工作等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参考性格特点给予个性化心理指导。鼓励安慰患者、争取家庭及朋友支持,建议患者多与亲朋好友交流,保持乐观心态、释放心理压抑、疏散心理应激[6]。

2.2 认知行为疗法

①由于认知评价是治病的关键因素,所以针对患者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部分进行干预,对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此干预不是直接减轻患者症状,而是通过认知治疗降低了患者因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减轻了患者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7]。②在干预过程中,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治疗要点等知识,通过行为治疗,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合理膳食,消除病因,治疗疾病。如Wilhelmsen等[8]做前瞻性研究发现为期4个月短期的认知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神经质特点和焦虑情绪。

2.3 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催眠及暗示

指导患者的在情绪烦躁时,进行放松训练。进行自然端坐,闭目敛神。手掌放在两膝,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音、运动、想象等。均匀平缓地呼吸3~4min,放松肌肉、并将此感觉扩散到全身,缓慢睁开双眼[9]。

音乐疗法是通过欣赏优雅平和的音乐,改善患者精神情绪状况。其对舒缓全身肌紧张及神经紧张均有积极效果。

催眠及暗示主要用于焦虑、抑郁引起患者出现失眠,多梦或梦魇等,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和缓解负性情绪效果较好。

2.4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是采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及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的放大视觉和听觉信号反馈给受试者。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10]。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在治疗身心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倡临床常规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从而维护个体生理和心理的整体健康。

现今国内外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针对社会心理因素所采取的有效心理干预方法上。但国内外还鲜见有一套针对该疾病的规范的心理治疗方案。希望今后研究能吸取以往心理治疗的不足之处,以循征医学思想为指导,对各种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客观公正的系统评价。探索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干预的模式。

[1] 田仕奇,李燕,张耀,等.70例消化性溃疡心理因素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4):24.

[2] 项安凤,雷艳,陈咏梅.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54.

[3] 汪鸿志.消化性溃疡病因与发病机理[J].实用内科杂志,1993,13 (7):390-391.

[4] 王改琴,党飞荣.护理干预减少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94.

[5] 陈莉.护理干预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 2007,13(7):54-55.

[6] 狄亚琴,于瑞彦,田桂平.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6(1):254.

[7] 张海苗,张静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76.

[8] Wilhelmsen I,Hang TT,Ursin H.Effect of short-term cognitive psychotherapyon recurrence of duodenal ulcer: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Psychosom Med,1994,56(5):440-448.

[9] 汪晓艳,刘一鸣.负性情绪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学护理杂志,2009,25(14):1-4.

[10] 郑延平.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R573.1;R574.1

A

1671-8194(2013)23-0057-02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4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6
怎样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4
都是“溃疡”惹的祸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