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巧芝
脂肪肝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肝脏内脂肪过度堆积所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1]。脂肪肝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多数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中,通过超声检查提高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健康体检的500例人员,其中男184例,女316例,年龄36.0~76.0岁,平均(48.0±5.0)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百盛MYLab 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设置为3.5~5.0MHz,检查当天,告知患者空腹,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采取由上而下、由内及外方式,探查肝脏组织,观察肝脏回声强弱、肝肾对比度等。
500例受检者中,162例被检出脂肪肝(32.4%),其中男78例、女84例。162例脂肪肝患者中,喜欢高脂饮食者82例(50.6%),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者 98例(60.5%)。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表现为肝脏体积中度增大,边缘圆钝,肝脏出现弥漫性密集细小光点,肝实质近场区回声显著增强,而远场区回声减弱,肝区透声性差,肝内管状结构明显减少,纹理不清。另外,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内局部可见脂肪肝,并呈现片状低回声区。
肝脏作为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和组织,而脂肪肝作为临床常见的可逆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代谢障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贫血、妊娠等都可能导致脂肪肝,并且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肝的发病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脂饮食、营养不良时,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分解代谢增强,分解而成的脂肪酸经血入肝;缺氧时,肝细胞乳酸大量转化为脂肪酸;氧化障碍导致脂肪酸利用率降低,导致脂肪酸相对增多,上述肝内脂肪代谢异常,都会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多。以及肝内合成游离脂肪酸增多、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减少等,都可能导致脂肪肝[3]。
超声检查作为脂肪肝诊断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够判定脂肪肝的病变程度、病变范围,还可以监测脂肪肝的病情进展。对于弥漫性脂肪肝患者,B超显示病变为均匀性分布,肝脏呈现弥漫性肿大,轮廓相对整齐,表面平滑,肝缘圆钝,肝实质点状高回声,重症肝病患者,可出现片状高回声区[4]。肝肾对比度增强,肾周环状强回声带消失。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晰,后方回声相对减弱。对于局灶性脂肪肝患者,B超显示仅有小片肝实质病变,并且呈现非均匀性分布,正常肝组织多位于肝左内叶、右前叶区域,并且靠近胆囊床,如果正常肝组织残留较少时,多表现为椭圆形,也可以呈现不规则状,多数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脂类代谢障碍疾病,脂肪肝患者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在体检中发现,或者部分患者发展至早期肝硬化阶段,还没有突出的临床症状。所以,脂肪肝病变程度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近年来,研究表明,肥胖脂肪肝患者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并且极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早期诊断脂肪肝,给予及时治疗,对于提高脂肪肝患者的预后质量,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早期脂肪肝具有可逆性,通过去除病因,调节饮食结构,合理饮食,少吃高脂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等方式,可以有效逆转脂肪肝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脂肪肝还没有特效药物,并且脂肪肝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实验室也缺乏特异性检查指标,肝穿刺活检虽然诊断率高,但该检查存在创伤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检查费用低、重复性强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脂肪肝的临床诊断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
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学特点、人体组织结构声学特点,建立的物理学检查方法,能够准确探测不同器官和组织,并且操作无创性,能够反复检查,快速得出准确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肝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中。B超检查的关键操作在于探头的定位,需要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经过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B超检查操作。并且,B超检查助手也需要掌握丰富的操作经验、图像分析经验,及时发现典型声像图,并及时进行冻结和截图处理。
总而言之,根据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血脂等检查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作出脂肪肝的准确诊断,早期治疗,并且做好跟踪随访工作,这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杨宏宇.55例脂肪肝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97.
[2] 王宏.局限性脂肪肝165例超声诊断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921.
[3] 黄盛玉.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55.
[4] 梁艳艳.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诊断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