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勤教授妙用温胆汤治疗疑难杂症经验撷萃*

2013-01-22 22:07刘晓彦刘静生
中医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合欢皮竹茹温胆汤

刘晓彦,刘静生

( 开封市中医院国家名老中医刘学勤传承工作室,河南 开封475001)

刘学勤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开封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及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导师。获国家二部一局“培养中医药人才贡献奖”“河南省中医药终身成就奖”“德医双馨”专家荣誉称号等殊荣,获省部级、地厅级科技成果进步二、三等奖9 项。刘老从事临床、科研、教学50 年余,学验俱丰,对疑难杂症多能匠心独运,自成机杼,治愈诸多顽疾。其中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方药虽简,但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今将其部分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1 温胆汤的沿革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6 味药物组成,以温养胆气为功,用于治疗大病后胆寒不眠证。宋代陈无铎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加茯苓、大枣,以治“气郁生涎(痰),变生诸症”“痰涎”和“气郁”所生诸症均可用之,拓宽了其适应范围。

2 病案举例

2.1 不 寐

例1 患者,女,55 岁,2012 年2 月20 日初诊。主诉:失眠10 年余。症见:心烦焦虑,胸闷,乏力,胃脘痞满,纳少,二便调,脉沉小滑,舌质暗红,苔黄腻。西医诊断:顽固性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胃不和,痰火扰心。治宜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给予温胆汤加味,处方:淡竹茹10 g,炒枳壳12 g,清半夏10 g,广陈皮10 g,朱茯神30 g,炒枣仁40 g,炒栀子15 g,焦远志12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水煎服,1 d 1 剂,服10 剂。3 月4 日,2 诊,已能入睡4~5 h,稍感餐后胃胀、口苦。原方加砂仁9 g、广郁金16 g、合欢皮30 g、夜交藤30 g,继服10 剂。3 月18 日,3 诊,夜眠5~6 h,心烦、痞满诸症悉减。守上方加石菖蒲10 g,继服10 剂,以固疗效。1 a 后来诊,诉按上方自制水丸又服2 个月,其后病愈未发。

按 温胆汤治疗不寐证虽属常用方,但对于顽固性失眠,在原方基础上灵活变通方能获效。本案以茯神易茯苓,增其安神定志之功;以枳壳易枳实,偏于疏肝理气,而无枳实破气耗气之虑;以竹茹、半夏、陈皮清热燥湿,化痰降逆;茯神、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安神定志。2 诊仍有胃胀、口苦等肝火犯胃之症,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故用砂仁,燥湿调中,和胃消胀;郁金,疏肝解郁,为“抑木扶土”之法;合欢皮、夜交藤,引阳入阴,使阴阳调和则寐自安。同时,本案中合欢皮与夜交藤、枣仁与远志、龙骨与牡蛎,3 个药对配伍相须为用,更加炒栀子清心除烦,使痰热得化,心神得养,夜眠自安。看似用药平淡,但每味药物均匠心独具,且主次分明,清养相济,疏化结合,终疗顽疾。

2.2 胁 痛

例2 患者,男,49 岁,2011 年5 月15 日初诊。主诉:右胁疼痛6 年余,加重3 a。症见:胁痛向右肩背部放射,肩背酸胀不适,嗳气不舒,纳差,腹胀,夜间胀甚,口干口苦,眠差,便溏,舌大质淡,苔白湿稍厚腻,脉弦滑。彩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炎。西医诊断: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郁脾虚,兼痰湿中阻证。治宜疏肝健脾,化痰行气止痛。给予温胆汤加减,处方:云茯苓15 g,淡竹茹10 g,炒枳壳12 g,清半夏10 g,广陈皮10 g,粉甘草6 g,炮川楝子12 g,太子参40 g,黄芩10 g,炒白术8 g,阳春砂仁9 g,广郁金20 g。6 剂,1 d 1 剂,水煎服。5 月26 日,2 诊,诸症悉减,唯排大便不畅。上方去甘草,加川黄连6 g、广木香6 g。继服12 剂。6 月24 日,3 诊,胁痛减,腹泻愈。上方去竹茹、木香、黄连,加金钱草30 g、鸡内金15 g,14 剂。2 个月后因感冒来诊,诸症悉愈,复查彩超,示轻度胆囊炎,未再显示有泥沙样结石。2012 年3 月,常规体检肝胆彩超均正常,诸症未复发。

按 胆囊炎、胆结石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治疗不易,尤其容易因饮食不慎复发。该患者初诊为肝郁脾虚证,虚实夹杂。肝气不疏,气行不通则痛,故胁肋疼痛;肝木横克脾土,脾失健运,则纳差腹胀,大便溏泄;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嗳气。治疗立足于疏肝和胃,利胆排石。故治则突出体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中医学治疗特点。方中茯苓、白术、太子参,健脾益气为“扶正”之“补”;黄芩、半夏、竹茹,为“祛邪”之“泻”;炮川楝子、郁金、枳壳,疏肝解郁,行气止痛。2 诊,加木香、黄连,燥湿和中。3 诊加金钱草、鸡内金,利胆排石。整个治疗,有条不紊,错落有致,切合法度,顺利获效,且疗效稳固。

2.3 吐 酸

例3 患者,女,45 岁,2012 年2 月3 日初诊。主诉:嗳气吞酸,胃脘胀满不适3 年余。症见:形体虚满,脘腹撑胀,嗳气频作,反酸烧心,失眠,痰多、色黄白,纳差食少,二便尚调,舌暗淡可见瘀点,苔根部黄厚腻,脉弦细。胃镜检查示:胆汁反流性胃炎。钡餐透视示:胃下垂。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吐酸,证属气滞痰阻,肝火犯胃,胃气上逆。治宜降逆和胃,清热化痰。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处方:云茯苓20 g,姜半夏10 g,姜竹茹10 g,炒枳壳12 g,广陈皮10 g,川黄连6 g,阳春砂仁9 g,琥珀9 g,防风10 g,广郁金16 g,旋覆花15 g,代赭石20 g。10 剂,1 d 1 剂,水煎服。2012 年2 月17 日,2 诊,烧心、胃胀大减,晨起腹痛消失,吐痰减少,黄厚舌苔较前消退,已变为薄黄苔,但感夜眠不安,乏力身困。上方去竹茹、陈皮,加焦白术8 g、炒枣仁30 g、太子参30 g、粉甘草6 g,继服10 剂。半年后复诊,至今未发。

按 该病例从吞酸、痞满、易怒、多痰,诸症不难看出,“痰浊”与“气郁”二者悉备,兼有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气郁痰阻之实邪为主。故以黄连温胆汤化痰开郁;阳春砂仁化湿和胃;琥珀清心安神;防风祛风解表,宣肺通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肃降复常,则肠腑传导通畅,气血和调则腹痛自消。郁金疏肝解郁兼可活血;再加旋覆代赭汤消痰行水,理气降逆。2 诊时湿邪渐退,正气大虚,故加太子参、白术、枣仁益气扶正,健脾,安神助眠;甘草调和诸药。

3 小 结

刘老常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有时根据病情更换一味药或改变一下某味药的剂量,所起效果就会迥然不同。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多缠绵难愈,或因病邪峻厉,或因正气不支,或因症情复杂,宿疾而兼新病,内伤而兼外感,往往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多种因素,胶结而成。临证时要充分认识到病因病机的复杂性,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辨证,再结合不同的病情灵活加减变化。如治疗心悸、不寐、脏躁等,则用温胆汤加枣仁、远志、合欢皮、龙骨、牡蛎、琥珀等;治疗高血压、颈椎病等引起之眩晕,加天麻、粉葛根、杭白菊花、石决明、代赭石等;治疗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等属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者,加延胡索、香附、郁金、丹参等。方虽平而意深,药虽简而效奇,贵在辨证精准,遣方得当。

刘老临证用药,味少力专,所用药物亦皆普通常用之品,然何以能屡起沉疴?刘老认为,疑难杂病症情复杂,患者症状往往错综纷繁,辨证时首要抓住病机,切不可操之过急,只要辨证不误,治疗方向正确,方药能切中病机与病位,就不必轻易改弦更张,而应守法守方,缓以图之。正如前贤岳美中所说,若病情相对稳定不变,审证既确,守方勿替,是不悖于辨证论治的。临床中许多刘老的病人,由于初诊后未能如期预约挂号复诊,遂仍用原方续服1 个月乃至半年者,多年顽疾得以消除,患者喜悦之情亦使吾辈欢欣鼓舞。刘老用温胆汤一方化裁而能治数十种病症,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奇特,也正是中医药神奇魅力的绝佳体现。一方治多病,在遣用药物及其用量时需斟酌细密,既要到位,又不过位,只要配合得宜,主辅佐使结构缜密,则不难达到一药多效、以少胜多的作用。刘老临证用药细加揣度,权衡利弊,以消中有补、散中带收、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为其要旨。

猜你喜欢
合欢皮竹茹温胆汤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基于质量常数法的合欢皮饮片等级评价
合欢皮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治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