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星 张吉光
临床手外科传统手术类型中,动力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占有一定的比例。临床治疗时损伤早期重在恢复手内在肌功能,晚期重在矫正畸形,使近指间关节伸直症状改善[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中医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42岁,平均(26.1±1.5)岁。致伤原因:单纯尺神经损伤9例,脊髓灰质炎或脑瘫后遗症3例,切割伤致多发神经、肌腱损伤6例,压砸伤、烧伤、机器伤等复合伤2例。受伤距手术时间平均(53.3±2.1)个月。肌腱移位供体: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5例,浅屈肌腱移位15例。仅重建环、小指手内在肌8例,中、环、小指手在肌12例。
1.2 方法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法:横折切口于桡侧腕长伸肌腱止点处、腕背桡侧选择,找出桡侧腕长伸肌腱,并在其止点处行切断操作;将桡侧腕长伸肌腱从近端抽出;与游离的四条异体肌腱或自体趾伸肌腱缝合;从背侧将四条肌腱分别穿至掌侧,经掌骨间横韧带掌侧,与各指侧腱束在穿蚓状肌管后分别缝合。指浅屈肌腱移位法:于小指、环指、中指、示指桡侧选择正中切口,将各指的侧腱束暴露,于环指、中指找出浅屈肌腱,自止点处切断,于远掌横纹处做横切口,从近端抽出浅屈肌腱,将每指浅屈肌腱纵形按2束划分,分别通过各指蚓状肌管,达各指桡侧,后与侧腱束缝合。调整张力并用石膏行4周固定。
1.3 效果评定 手功能评定,优:握力达到正常的75%,总主动活动度(TAM)>正常的80%,无手内在肌阳性征及爪形手;良:握力达正常50% ~75%,TAM为正常的60% ~80%,轻度手内在肌阳性征或爪形手表现;中:握力<正常的30%,TAM为正常的30% ~60%,有手内在肌阳性征或爪形手表现;差:握力试验无法测定,TAM<正常30%,重度手内在肌阳性征或爪形手无改善。优+良+中=总有效。
单纯尺神经损伤9例中,总有效率为77.8%;脊髓灰质炎或脑瘫后遗症3例中,总有效率为66.7%;切割伤致多发神经、肌腱损伤6例,总有效率为0;压砸伤、烧伤、机器伤等复合伤2例总有效率为50%。
研究显示,手内在肌肉麻痹、尺神经损伤较适宜采用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单纯尺神经损伤,无手部骨关节、肌腱、皮肤损伤,尺神经损伤时间较短,手部条件良好,指伸肌腱继发松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2]。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包括复杂的碾位伤、多发神经肌腱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烧伤及脑瘫患者,手部条件较差,有其它神经损伤和骨关节活动障碍,对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的效果造成了影响。
尺神经损伤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手术可按静力型和动力型划分,国外重在恢复术后握力,而非单纯改善爪形手畸型。国内静力型即掌板重叠缝合术的报道较多,预后均良好。单纯神经损伤条件较好且造成爪形手的患者,通常采用掌板重叠缝合术,可对爪形手畸形较好纠正,且易掌握手术操作方法,但手指屈伸力未增加,手部握力无明显改善。术前需对各关节进行矫正,特别是近指间关节伸直受限畸形。患者术前有伸直受限时,需配支具行牵引操作,对关节伸直受限畸形进行矫正。肌腱移位治疗中,腕关节掌屈畸形对其预后有较大影响,故腕关节在术前需达背伸30°。术后改善率为45%,故有伸直受限者,需与支具牵引配合治疗,以对关节伸直受限畸形进行矫正。指浅屈肌通常为首选供体,可提高握力,矫正爪形手,临床效果理想,与本次研究结果切合。
综上,动力型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注重移位动力肌的选择,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周旭东,陈洪杰,迟建光,等.掌指关节掌板紧缩术治疗尺神经损伤爪形手畸形.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2):145-145.
[2]庄永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提高手功能重建水平.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5):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