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评价

2013-01-22 17:21金红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0期
关键词:植入术皮质晶体

金红兰

白内障(Cataract)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白内障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眼病之一,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1]。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三种主要手术方式,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因其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仅在少数大中型城市开展,相比较而言,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比较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且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现就吉林省敦化市医院近几年开展情况及效果评价进行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白内障患者312例(320眼),男174例(176眼),女138例(144眼),年龄在48~82岁,平均65岁,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最好矫正视力<0.05者98眼,0.05~0.2者222眼。术后门诊随2~4个月,平均3个月。

1.2 麻醉和眼压控制 2%利多卡因注射液,总量约2~3 ml。间断压迫眼球约5~10 min以降低眼压。

1.3 手术方法 术前3 d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术前常规内眼准备。术前充分散瞳至8 mm。采用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牵引固定、以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烧灼止血,于角巩膜缘后2 mm行类似反眉弓形的直线切口,板层进入透明角膜约2 mm形成内口大,外口小的梯形切口,外切口约6~7 mm,环形撕囊,撕囊失败后仔细做开罐术截囊,水核分离,带灌注液的晶体圈套器托出晶状体,较大、较硬核,用咬核镊咬出小部分晶状体后圈套器托出,用平衡盐液做灌注液,使用双管注/吸针头冲吸晶体皮质。前房、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或睫状沟,调整晶体前后袢角于3点、9点位置,检查术后隧道切口是否水密,大部分患者缝合1~2针,3例未缝合。1%卡米可林注入前房缩瞳,吸净前房内残留皮质及黏弹剂。术后给予对症抗炎治疗。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312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恢复0.1~0.3者4眼(1.25%),0.4~0.8者35眼(10.93%),>0.8以上者245眼(76.56%)。

2.2 术中并发症 前囊膜残留4例(1.25%),注入黏弹剂,使残留囊膜漂起至瞳孔平面或前房内,用囊膜剪剪除。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62眼(19.375%);后囊浑浊3眼(0.93%);术后暂时性高眼压1眼(0.31%)。

3 讨论

手术中显微镜的使用已使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日臻成熟,缩小白内障切口已成为眼科医师的共同愿望,目前各种形式的小切口白内障术式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其中尤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式最为推崇,其可使白内障切口减至1.6~3.2 mm,甚至更小,其已成为当今白内障术式的潮流。但是,大多数基层医院由于其配备的超声乳化设备昂贵而无条件开展。针对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以最小切口将白内障摘除,广大基层医院医师做了大量的探讨[2]。然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微创、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视力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点。现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特点汇总如下:①切口设计为巩膜隧道切口,外切口弦长为6.5 mm的反眉弓巩膜切口,其远离角膜,切口术后密闭性良好,可减少感染机会,大部分患者无需缝合,故而创伤小,有效的减少术后散光。总之次切口设计明显减少了因手术切口的长度、位置、形态等因素而导致的角膜散光。②采用撕囊镊或撕囊针头连续环形撕囊,将前囊撕开形成一个无锯齿状缘的光滑圆形切口。此法保存了囊袋完整性,在水分离、转核、劈核、娩核等过程均不易造成囊袋的撕裂[3]。③出核的过程分为转核、劈核、娩核。④皮质吸出为双手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有主切口单手注吸造成的前房不稳,而稳定前方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后囊,防止注吸过程中后囊破裂的高发生率。⑤术后随访显示患者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白内障手术的目的是复明,为了恢复患者的视力,然而术后视力的恢复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相关[4]。少数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和后囊浑浊等。其中角膜水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于术后早期,尽管术中使用了粘弹剂,但在前房这个狭小空间要进行娩核,冲吸皮质及植入人工晶体等操作,特别容易造成角膜内皮损伤。患者原来的角膜内皮功能是否健全是因素之一。因术前未全做角膜内皮检查及计数,所以即使是同一医生同样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的反映也可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精细手术,角膜水肿混浊以至于个别术眼的角膜失代偿与医生的操作熟练与否有相当关联。手术中的不当操作,手术时间过长都易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当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至难以维持正常角膜功能时,内皮泵功能失常而角膜水肿混浊。好在大多数角膜内皮能逐渐代偿,再经过对症处理水肿消退而不影响视力。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浑浊水肿,大多数患者经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后可以消退,仅少数患者需家用高渗剂配置的滴眼液点眼,效果较好。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很高,有报告术后6个月~2年可高达21.0% ~25.7%[5]。后囊混浊与手术时残留皮质冲吸充分与否及术后葡萄膜炎反应过重有关。在白内障摘除术中因创伤刺激引发修复机制,表现为上皮细胞移行、增殖和向成纤维细胞转化,从而使残留的皮质或术后存在的炎症造成纤维组织沿着后囊增生。本组术后本年内发生后囊浑浊3眼(0.93%),术中应尽量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和皮质,抛光后囊膜、及时控制术后炎症,可有效降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另外一个并发症—继发青光眼,又称术后高眼压,多数因注吸粘弹剂或皮质不彻底,使房水循环受阻,眼压升高,应及时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可控制正常。

总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超声乳化术之外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其改进了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角膜散光少,视力恢复快,取得了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几乎同样的效果。加之具有器械简单,携带方便,技术方法易掌握、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便于基层医院开展,但手术并发症不可忽视,处理不当会影响疗效。

[1]邹玉平.白内障手术实用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1.

[2]万臻.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29-1930.

[3]李自立,马雅玲,张奇.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44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1):102-104.

[4]刘永梅.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山东大学,2010.

[5]岳飞龙,齐锋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眼科杂志,2002,10(1):71.

猜你喜欢
植入术皮质晶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迎秋
暗香浮动
CT 灌注成像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变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