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俊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2例
缪俊
肛瘘;切开引流术;挂线疗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37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3.5年。均有2次或2次以上肛周脓肿发病史,脓肿经抗生素治疗、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后形成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4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
1.2 治疗方法 选取适宜的体位,肛周局部或腰俞麻醉。指法扩肛,查明主管道内口位置,主管道及支管道的走行分布、数目、位置及瘘道与括约肌的关系等。在食指引导下,圆头银质探针自最近主内口的外口沿瘘道走向,通过主管道从齿线处主内口探出,沿探针在与内口相对应的肛旁部位另作与肛门呈放射状的引流切口。顺探针剪开内外口间皮肤、皮下组织和瘘管,搔刮清除内口感染的肛窦组织,修剪创口,使其呈内小外大“V”形。如果感染间隙至肛管直肠环之上未穿透肠壁,只要彻底扩创引流,清洁低位内口和腔内坏死组织,搔刮高位脓腔后填塞引流条予以旷置。如果检查到外括约肌浅层以上的瘘道,切开外括约肌浅层以下的肛管皮肤及括约肌,将外括约肌浅层及以上的瘘管两端间用橡皮筋引流挂线。注意多处挂线,只能一处紧线,其余皆浮线。其余瘘管均作为支管,支管外口与引流切口作对口引流,呈松驰挂线,清除其中的坏死组织,置入橡皮筋。肛外没有外口者,可在与内口相对处皮肤红肿最明显处作切口,切开炎性硬块或条索状物,直达窦道脓腔。若无明显内口,可用银质探针自外口探入,顺瘘管探至齿线可疑内口处,穿破肛隐窝作一人造内口。沿探针从外口逐层切开瘘管壁,适当修剪创面,使得创面无张力。
术后控制排便24~48 h,进高营养易消化饮食。1周左右创面肉芽生长至挂线部位,将松驰橡皮筋紧线。挂线7~10 d脱落,超过12 d未脱落,拆除对口引流的橡皮筋,切除未断残留组织。
本组52例全部治愈,肛门功能良好,治愈时间15~42 d。随诊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
肛瘘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彻底清除主内口及继发内口,是治愈肛瘘的关键。手术过程中,应用探针可以解决主内口、继发内口和主、支瘘管的问题。低位切开,尽管压力测定表明肛门括约肌受到损害,然而其功能尚能令人满意。为了避免过多损伤肛门括约肌组织和术中出血,保护抗菌能力差的疏松结缔组织,应作瘘管切开,而不是行瘘管切除,并注意垂直肌纤维切开,不同时切开两处或一段外括约肌。在保持内口引流通道畅通的前提下,运用对口引流,可减少瘢痕产生以及对括约肌的损伤,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避免肛门畸形[1]。挂线疗法具有中医特色,其有慢性切割、引流脓液、标志瘘管、刺激生长[2]。挂线应重在肌肉组织部分,并且宜少不宜多。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患者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增强愈病能力。通过局部治疗和整体调养相结合,能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因瘢痕组织引起肛管缺损而导致术后肛门失禁的可能,保护肛门功能。在本组52例中,所有病例创面均于2个月内完全愈合,且无手术并发症、后遗症。从6个月后复查的病人看,肛门愈合切口处未见流脓肿痛,未扪及皮下条索状物伸入肛内。患者痛苦少,创面愈合快,肛门功能影响小,治愈率高,无复发。
[1]姜春英,管仲安.肛肠病新论[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57-73.
[2]王业皇,李柏年,丁义江,等.肛瘘旷置切开术与切开挂线术对肛门括约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19(5):9-10.
(收稿:2013-07-20 修回:2013-08-26)
(责任编辑 司呈泉)
R657.1+6
A
1007-6948(2013)06-0703-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6.037
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海门 22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