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醒杭 何佳英 王 蔚 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310006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154例
沈醒杭 何佳英 王 蔚 杭州市中医院 杭州310006
孕妇 母婴ABO血型不合 中西医结合疗法
母婴ABO血型不合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同种异源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a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中重要的病因[1],在产科较为常见,高危妊娠孕妇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我国ABO母儿血型不合占总出生数的27.7%,占新生儿溶血病的96%,占新生儿黄疸的28.6%[2]。母婴AB0血型不合可引起孕妇流产、胎死宫内,可引起新生儿早发性黄疸、贫血、心力衰竭或核黄疸后遗症,严重时可造成新生儿生理缺陷或死亡,应给予积极治疗。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15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母婴ABO血型不合3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4例,年龄23~42岁,平均27.5岁;孕周27~33周,平均28.2周;孕产次1~7次,平均2.8次;抗体效价1:128~1:1 024,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68例,B型64例,AB型22例。对照组154例,年龄21~41岁,平均25.9岁;孕周28~32周,平均28.8周;孕次1~6次,平均2.3次,抗体效价1:128~1:1 024,平均1:256;配偶血型:A型65例,B型69例,AB型20例。两组年龄、孕周、孕次、抗体效价以及配偶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2],血型检查及抗体效价测定夫妇血型妻为O型,夫为非O型,IgG抗A(B)抗体滴度≥1:64,即可诊断为该病[3]。文献[4]报道,孕晚期当抗体效价>1:128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有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因此,本组入选标准:①符合ABO血型不合诊断标准;②抗体效价>1:128;③初次检查孕周28周。夫妇为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无输血史、无妊娠期服用有害药物史、无慢性腹泻及肝、脾、肾等脏器疾病;B超检查无胎盘及胎儿发育异常。
两组均于孕28、36周各给予10天的综合治疗:包括维生素C 500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1天1次;维生素E 100mg,1天1次,口服;吸氧,1天1次,每次20min。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陈汤,组方:茵陈、苎麻根各30g,桑寄生12g,黄芩、丹参、焦山栀、炒白芍、当归各10g,大黄、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4周。
两组均于28周后每隔4周监测抗体,如抗体效价均<1:128可停药,至36周复查效价,如抗体效价≥1:128,则继续服药直至分娩。
观察指标: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新生儿AB0溶血病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疗效标准[5]治愈: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64,产后新生儿未发生ABO溶血病。好转: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128,产后新生儿未发生ABO溶血病。无效:孕妇血清抗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无改变或持续上升,产后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病。
3.2 临床疗效 观察组154例中治愈105例,有效4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8%。对照组154例中治愈87例,有效38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8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两组孕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154例中顺产82例(53.2%),难产72例(46.8%);其中发生新生儿ABO溶血6例(4.0%),无ABO溶血148例(96.0%)。对照组154例中顺产77例(50.0),难产77例(50.0%);其中发生新生儿ABO溶血25例(16.2%),无ABO溶血129例(83.8%)。两组孕妇顺产与难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均未发生严重新生儿溶血症。
3.4 随访情况 30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个月。两组患儿血色素、红细胞、网织红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胆红素轻度升高4例,对照组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母婴ABO血型不合(HDF)主要表现为早期流产、死胎、新生儿溶血,严重者产生核黄疸后遗症,甚至死亡。研究认为,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特异性物质,具有免疫活性并由遗传基因所决定。该病主要发生母体血型为O型,父方为A、B、AB型,胎儿为A或B型者。O型妇女的天然抗体中有抗A、抗B的IgG,胎儿的A或B型抗原通过胎盘进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IgG),IgG可通过胎盘,发生溶血,而A或B型妇女中的抗B或抗A抗体主要为IgM,则不能通过胎盘屏障。目前西医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多采用提高胎儿抵抗力、增强出生后婴儿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能力,以减少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虽有一定疗效,但在降低抗体效价比值方面作用不明显[6-7]。
中医认为,“母有湿热,热传胎胞,化为胎毒,瘀结在血而生后即发黄疸”,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母儿气血失和,或脾肾受损,或郁而化为湿热,或湿热瘀阻,损伤冲任,胎元不固,属“胎黄”、“滑胎”、“堕胎”、“小产”等范畴。患者往往多湿多热,湿热蕴阻胞胎,冲任受损,胎元不固。笔者临床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茵陈汤,方中茵陈清肝胆之郁热;黄芩可清热利湿退黄安胎;桑寄生可滋补肝肾、安胎,三药合用可达到保胎退黄的作用;熟大黄泻水攻下,治阳黄;栀子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苎麻根具有清热、安胎之功效;甘草健脾益气利湿,清热解毒,且具调和诸药之功效;诸药合用滋肾阴利湿热,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促胚胎发育。临床观察,中药对免疫性(IgG)抗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理研究,茵陈可在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竞争抗体,与大黄、甘草对抗A(B)抗体均有抑制作用,可中和抗体,减低效价。茵陈其主要成分为素香豆精,主要药理作用是保护肝脏,促进胆汁分泌。有学者通过动物血凝抑制试验及凝集吸收抑制试验证实茵陈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减少已形成的抗体并对抗体形成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认为其含有类A(B)型物质,可在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竞争IgG抗A(B)抗体,减低A(B)抗体浓度,降低A(B)抗体对红细胞的凝集力,从而保护胎儿,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8],黄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和利胆解痉的作用;黄芩、茵陈、大黄还具有抗氧化损伤、保肝利胆与促进胆红素排泄的作用[9]。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1]李笑天.母儿血型不合的类型及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577.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9.
[3]周英,顾江红.茵陈及其制剂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应用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7):457-458.
[4]朱付凡,眭鸿颖,黄健.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治疗及母体血清抗体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6):76-78.
[5]程泾.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12-821.
[6]孙成娟,张为远.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2(12):911.
[7]Nasseri F,Mamouri GA,Babaei H.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ABO and Rh hemolytic diseases of new born[J]. Saudi Med J,2006,27(12):1827.
[8]张瑾,袁惠霞.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经验[J].山西中医,2007,6(23):7-8.
[9]孙远南,冯健.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l):12-14.
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