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2013-01-21 09:18牛曼兰闫井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统一学习者

牛曼兰,闫井明

(安徽新华学院 公共课程部,安徽 合肥 230088)

现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试图从四个学习领域制定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但目标的实现还是依赖于每节体育课,所以制定完备的课时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课时目标的制定从学生个体上看,必须是能促进全面发展的,从整个课堂来说,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如何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向我们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通行的课时教学计划模式中,往往是以“通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的形式表现,这种表现形式的课时目标几乎成为了现在教师使用的模板,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时不难发现,课堂的目标指向应该是所有的学生,若“大部分学生能够……”,是否意味着在整个课堂中必定会有一部分学生被排除在课时目标之外呢?这种表现形式忽视了学生整体中的部分个体差异,不能够指向全部的学生.

那么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目标制定应该是把整个对象群体作为个整体,要承认整体中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表现为:方向目标与达成目标的统一,学生目标与教师目标的统一,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本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面向全体的课堂目标的制定发表自己的浅薄看法.

1 案例分析现行教学目标的弊端

我们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保护帮助下跃起做出鱼跃前滚翻动作”的课时教学目标为例予以说明.我们知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他们所具有的运动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的条件是参差不齐的,从教学指导的顺序来说,“远撑前滚翻”技能的形成是转入“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的必经之路.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别、身体素质、年龄等,这几十名学生学习后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从概率上说是分布在从“远撑前滚翻”到“鱼跃前滚翻”之间不同难度或水平的位置上.即全体学生很可能是分布在:(1)能够完成距离较远一些的“远撑前滚翻”(极少数学生)(2)在保护帮助下完成距离较近的“鱼跃前滚翻”(较多学生).(3)在非保护帮助条件下完成距离较近或高度较低一些的“鱼跃前滚翻”(较多学生).(4)独立完成距离较远或高度较高一些的“鱼跃前滚翻”(极少数学生)等不同程度的位置上.在此我们可以注意到,上例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所能够涵盖的学生主要是指属于(2)类或(3)类的学生,属于(1)类和(4)类的学生在教学目标所处位置则是不明确的,甚至未能纳入到教学目标的范围之中.

通过以上对现场教学过程的经验性分析就会发现,目前通行的教学目标制订模式以及基于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而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实际上面向的是属于运动技能或身体条件处于中等水平的部分学生,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就已经被教师排除在教学目标范围之外了.这里所说的“一部分学生”不仅仅是指那些技能或身体方面的条件处于劣势的学生,同时也包括那些在技能和身体方面的条件处于优势的那部分学生,对于身体条件处于劣势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这节课中也许仅仅只能完成“远撑前滚翻”动作,这当然地就被排除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之外了而对于身体、技能条件处于优势的那些学生,他们在该节体育课结束前,甚至开始之前就可能已经达到了不需要保护帮助而能够独立完成动作的程度.因此,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实际上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教师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在教学目标达成的时间方面将他们与其他学生分割开.

从以上的案例中发现,现行的教学目标表述模式往往指向的还是部分学生,而非全体的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呢?我们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1)应该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而避免忽视少数学生.(2)怎样的操作模式才能在现场.教学过程中作到面向全体学生而避免忽视少数学生.

2 以山本真美的“目标跳远”为例阐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2.1 “ 目标跳远”的操作顺序及规则的简要介绍

A.测定每个学生急行跳远的最远距离,并记录.

B.以每个学生最远距离的80%或90%作为各自的“目标距离”.比如,某学生的最远距离为5米,那么该学生的目标距离则为4米或4.5米,以此类推.

C.所有学生以各自的目标距离为目标进行练习.在练习时尽可能做到准确起跳(踏在起跳板)和准确落地(落在目标距离上).

D.为了使每个学生了解自己运动技能的变化,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以小组竞赛方式进行,练习时可采用以下规则:

注1.该规则中的分值不是考核分值.注2.“目标跳远”不是对远度的挑战,而是对准确性的挑战,所以“准确起跳但超过目标距离”者不能得到高分值.

2.2 对“目标跳远”的理解

从学生方面说,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人的最远距离以及目标距离在数值方面可能是各不相同的.然而尽管学生各自的目标距离在数值上不同,但是在这不同当中有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即每一个学生都是以自己最远距离的80%或90%作为目标距离.因此他们是在对各自运动水平、身体条件差异的认同这一背景下进行学习或练习.这样便注重了每个人的个体目标达成.同时,在自我检测或者说在自我评价方面也都是采用相同的标准予以衡量,整个学生群体的目标也做到了一致性.换句话说,在“目标跳远”教学事例中,争取准确地起跳并落在各自的“目标距离”上,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体现了个体与群体目标的统一.

从教师方面来说,“目标跳远”的练习形式并非是为了测定学生的最远距离.它是通过“限定远度”的方式来控制学生的“助跑速度”,从而构成学生在非最高速度助跑的条件下“体会准确地进行助跑起跳”这一全体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

3 小结

3.1 教学目标既应该是教师指导的目标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我们既不应该将其理解为单纯的定性目标,也不应该将其理解为单纯的定量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目标与学

生目标的统一,是方向性(定性)目标与达成性(定量)目标的统一.就其关系来说,教师的目标在于其方向性,学生的目标在于其达成性.

3.2 所谓方向性目标是由教师认定或选择的目标,它是教师试图通过教学活动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它不表现为对具体动作的要求或者具体的量.比如在“目标跳远”事例中的方向性目标就是“准确地进行助跑起跳”,它并不表现为对每个学生跳远远度在数值上(量)的统一规定,但是,它却是教师在运动学习内容的“质”的方面提出的方向性目标.

3.3 所谓达成性目标是学生学习方面的目标.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过程,学习者的行为应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学习形式的体育课程中尤为突出.但是由于学习者在运动技能、身体条件等个体差异的不可消除性,如果在数值方面制订相同的衡量标准来作为统一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然而,包括体育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又要求全体学生的行为通过教学活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就需要因人而宜地制订具有个体化特征的量化目标.当然具有个体化特征的量化目标并非意味着学习者可以随意地制订目标,个体化目标应该是需要学生经过努力后有可能达成的目标.这一点在本文的“目标跳远”事例中是很明确的,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达成目标.即“目标距离”的数值,既不是由教师方面主观地提出,也不是让学生随意选定,而是在学生在自己已有水平基础上确定的,(即最远距离的80%或90%).这意味着“目标距离”对于每个学习者都具有达成的可能性,因为每个学生“自己的目标距离”是在该学生现有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被确定的.同时,在该教学事例中,每个学习者“目标距离”达成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难度几乎是相同的,因为达成的可能性并不因学习者个体的差异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实际上无论学生原有水平是高是低,“目标距离”的达成都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

如何使规定的教学目标在“量”的方面考虑到全体学生实现的可能性而做到区别对待,又能够使得规定的教学目标在“质”的方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本问题,也是理论研究者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在每一节课中所面对的现实问题.“目标跳远”事例以特定的方式较好地回答了如何解决教学目标中“量”与“质”如何统一的问题.该事例对于我们的启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目标的表达与实施应该作到三个统一:方向目标与达成目标的统一,学生目标与教师目标的统一,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具体到各类不同的课程教材中,如何做到三个统一则需要每个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方能够解决的具体操作问题.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贾齐.如何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J].体育与科学,2001(6).

〔3〕余云德.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4〕王正湖.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中存在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6(6).

〔5〕成聪聪.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J].山东体育科技,2009(1).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统一学习者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统一数量再比较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