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霞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黄雪霞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着眼于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着眼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着眼于提高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理论性、系统性,教学理论较守旧,教学模式较单调等,这就要求必须加以完善,以促进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个人能力和政策体制等原因,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成为摆在高等教学机构面前不可避免的难题。[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整体水平。笔者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立论基础出发,对目前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着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自觉、自然、自发的互动,二者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内生对称,在变化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接受。[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帮助大学生顺利闯过就业关起着巨大的现实作用。
(一)着眼于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和政策
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目标和就业定位,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形势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进而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形势政策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制度改革条件下带来的新问题,认真细致地解答大学生对于当前就业形势理解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问,进而帮助大学生理性处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科学的观念指导下做出较为明智的就业选择。
(二)着眼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3]
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人为地缩小了可选择的行业和领域;由于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过于看重起步薪酬、盲目设定地域限制,期望以尽快弥补家庭对于自身接受高等教育所给予的高额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努力为实现就业目标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其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即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个人能力大小,无论工作性质差异,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三)着眼于提高良好的综合素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守旧的观念和当今社会的转型、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均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促使他们摆正就业心态,清醒地看待就业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他们深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一)系统性和连贯性较缺乏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未能将其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合理地结合起来,甚至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划归到不同的职能主管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自然就出现了两者各司其责的现象。因此,大多数高校虽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贯穿整个教学阶段,但是往往在大四阶段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这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仅在临近毕业时才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而在整个大学阶段均未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未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动态,未能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甚至部分高校把就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技能的指导,忽视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诚信意识、职业理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缺乏重视。
(二)教学理念较守旧[4]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强调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入于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但大部分高校没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课程当中,较少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较少将心理辅导运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较少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如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等,却很少涉及毕业生今后应该怎样做、如何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三)教学模式较单调
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安排在大学教育的前期进行,而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大学教育的后期进行。目前部分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手段较为单调,如仍旧采用讲座或报告会等集体化的教学形式等,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不少高校还是着重于理论教学,单纯地灌输思想理论,自然是无法解决大学生就业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此外,由于扩招,导致相当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较单调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适应目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要求,势必要求加强教学模式的开发和丰富,以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所常见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问题是大德育观的范畴,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德才兼备之才,而不是有才无德之人。所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修养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前提。
(二)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利用新形势,把就业指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通过就业指导很好地克服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通过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认识时代特点、国情和社会形势,不断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比如通过组织大学生观摩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增强其直观感受,比空泛地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更有说服力,大学生更愿意听、也更愿意去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把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带入课堂,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进而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既生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又推动了就业指导的深入开展。
(三)合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就业指导内容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为依托,整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6]
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目的开展的,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和个人、金钱、事业等关系,帮助大学生选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保障就业指导的实效性、针对性。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首先应该树立合理的就业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风险,故而大学生必须转变寻求“铁饭碗”的观念,勇敢地面对不稳定因素;其次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竞争理念。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主要是利用劳动力市场,人才的选择也是双向选择,要求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应对竞争、努力去争取工作机会。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可以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社会难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帮助大学生树立较强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道德和法制观念能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当代大学生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注重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制观念,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最为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诚信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公平竞争、诚信就业;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大学生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再次,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加强大学生对法理知识的灌输学习,注重其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培养,创造条件培养其法律实践能力,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促进大学生塑造较强的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愉快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因此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要注重贫困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恰当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认识社会,找到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中的自我的差距,正确地设计自我,调整角色期望值,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保证大学生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关键期。
(四)大胆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课堂中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通过课堂讨论、观点辩论、学习交流、主题发言等形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促进知行统一。首先,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网上调研等使学生接触社会,真实了解社会,学会独立思考,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深化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其次,把实践教学与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是深入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在就业指导中,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努力改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 陈启刚.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 咸 宁.就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9.
[3] 刘莉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4]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安:西北大学,2010.
[5] 刘桂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 (1):69-70.
[6] 欧祝平,傅晓华.论在思想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139-141.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HUANG Xue-x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Fujian, China)
The reform of employment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brought the opportunit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also brought a challeng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new employment situation, focus on the correct employment view and employment view, an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a good. However,the teaching of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lack theoretical properties and systematicness, the teaching theory is relatively conservative, and the teaching mode is monotonous, which requires to improve,to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employment guid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G420
A
1673-9272(2013)03-0137-03
2013-04-24
福建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科项目:“海峡西岸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研究”(编号:JB11553S)。
[作者简介]黄雪霞(1973-),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