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12年高校阳光体育研究述评

2013-01-19 03:02邱海红梁朱贵蒋德龙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刊文体育运动阳光

马 勇,邱海红,梁朱贵,蒋德龙

(衡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2)

1 .研究的缘起

国家任何法规、文件的颁布都必将引起相关领域学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是推广与深化法规、文件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检验法规、文件在具体实践中突显出的实际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文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006年12月12日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从而在学术界引发了关于阳光体育研究的热潮。

《决定》中明确指出,阳光体育运动的对象是全国亿万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最后阶段的高校必然也涵盖其列。从理论上分析,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活动主体更情愿、更乐意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去,各高校也不像偏远农村中小学那样缺乏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来贯彻阳光体育的精神。可以说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但是,实践告诉我们,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实施还是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故此,本文以2007年为起界点,以2012年为止点,对这6年时间来高校阳光体育的研究成果做一次纵观式研究,并进行一次全面的、客观的分析与总结。这种总结既是对阳光体育在高校实施6年来所取得成绩的总结,也是对研究突出问题的集中披露。

2 .研究的现状分析

2.1 年限及刊文量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文献资料搜索平台,设定搜索主题为:高校阳光体育,时间限定为2007年到2012年,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搜集到相关资料173篇,剔除非阳光体育主题4篇,剩余169篇。年代分布为:2007年2篇、2008年5篇、2009年18篇、2010年32篇、2011年61篇、2012年51篇。从2007年开始逐年升高,到2011年达到研究的数量峰值。核心刊物论文数量(20篇)走势基本与整体趋势相同(见图1)。

图1 2007—2012年高校阳光体育研究数量走势图

2.2 刊文内容主题分析

本文以这169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主题归类(见表1)。现状研究主要是以具体地区高校或某一个高校实施阳光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其中涉及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陈进良的《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2],陈岩的《福建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3],马春建的《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4]等55篇论文属于此类主题研究。此类文献占研究总量的比例最大,现状研究属于基础研究,能够为其他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素材,最能直接反应高校阳光体育实施的整体概貌。在这一点上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表1 :2007年—2012年高校阳光体育研究论文内容主题统计表(n=169)

运行机制研究主要是以阳光体育运动文件精神为研究出发点,探讨如何在普通高校科学实施的理论探讨。如许文鑫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行长效机制研究》[5],王维兴的《SWOT分析法视角下构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6],杜建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7]等33篇论文属于此类研究。这一研究主题是对现状研究的延伸与拓展,高校阳光体育实施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如何在高校长期有效地实施是研究者对阳光体育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评价管理主要是对阳光体育管理以及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如姚旭霞的《“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8],李生明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张洁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10]等17篇论文。评价机制与体系的失真,是阳光体育在高校实施的尖锐问题之一。如何对高校阳光体育进行评价管理,是高校阳光体育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推广研究主要是指借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推广某具体运动项目的研究。如曾小玲的《健身气功在高校阳光体育推广中的作用与优势》[11],向磊的《论拓展训练在推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12],魏玉琴的《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研究》[13]等10篇论文。

课程教育研究主要涉及到体育课程建设、教学与大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如唐仁杰的《对“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实践与效果的调研》[14],王华的《阳光体育背景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大学体育改革研究》[15],狄彩萍的《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浅析》[16]等15篇文献。

其他主题研究是指非涉及以上主题的研究。如果把以上主题研究称为阳光体育主流研究的话,那么其他主题研究就是对主流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他们共同构建了高校阳光体育研究体系。如吴俊的《微博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作用分析》[17],党琤琤的《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研究》[18],周建辉的《试论高校阳光体育的伦理精神》[19]等17篇文献。

从项目推广、课程教育以及其他主题研究来看,研究者不仅仅满足于对高校阳光体育概念、特征、意义、具体内容、运行机制、评价等内部要素的研究,而是把阳光体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来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程改革等外部条件紧密联系起来。高校阳光体育内部要素的研究已基本趋于成熟,对阳光体育与外部条件关系虽已涉及,但深度还不够。高校阳光体育实现真正的“阳光”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以此,如何把高校阳光体育放置于整个学校教育、乃至于整个社会之中,寻求内外部机制的协调,是研究者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2.3 刊文具体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为达到研究目标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根据研究目的及写作类型的不同所选择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下面对这169篇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分析,见表2:

表2 :高校阳光体育具体研究方法统计表(n=169)

高校阳光体育刊文所选用的研究方法集中于以上6种。为了研究目的,一篇文献大都选用了几种具体研究方法,但是还有32篇文献没有标注具体的研究方法,此类文献都归纳于文献资料法之中。

2.4 刊文第一作者身份分析

刊文第一作者中有6人来自中学,其余163人均来自高校或高职院校。高校或高职院校成为高校阳光体育研究的主力军。现对这163名作者的职称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

表3 :部分作者职称情况统计表(n=163)

从上表中发现,第一作者中讲师所占比例最多(41.17%),其 次 是 副 高(21.47%),然 后 是 助 教(19.63%),正高职称仅占14.72%。

2.5 刊文课题级别分析

在这169篇文献中,有71篇文献来自于课题,占总研究量的42.01%。根据课题来源的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市区级项目和单位科研项目。在这71篇文献中,有12篇来自国家级课题,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等。有28篇来自省部级项目,如**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有17篇来自市区级项目,如**市社科联研究项目、**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其余14篇均来自于单位科研项目(注:有些刊文同时挂有几个课题,仅以较高级别课题统计为主)。20篇核心刊文全部来自于课题项目。

特朗普政府提升美台关系的举措对于心怀“台独”梦想的蔡英文当局来说,既是风险又是诱惑。一方面,蔡英文当局怕引起大陆反制台湾,毕竟提升美台关系实质上是不断触碰“一中”红线,大陆方面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会随之增长。另一方面,蔡英文当局不得不把“台独”目标寄望于美国的某种认可,因为在大陆实力不断增长的时期,唯一有实力和可能“帮助”台湾当局的国家只能是美国。两相权衡之下,蔡英文当局做出全面倒向美国而完全拒绝修复两岸关系的决策。

从文献来源的课题级别来看,上至国家层面,下至作者工作单位,均对阳光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对阳光体育内涵及外延的解读以及阳光体育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6 刊文版面篇幅分析

针对169篇文献的版面篇幅进行统计分析(见表4)

表4 :高校阳光体育刊文版面统计表(篇)

从上表看出,一般刊文对高校阳光体育的刊文版面集中于1.5~3个版面之间,呈现出“马鞍形”分布特征。核心刊物对高校阳光体育的刊文版面集中于2.5~4个版面,占刊文总量的80%,其中有20%(4篇刊文)在4个版面之上。理论上讲,刊文版面越多对问题分析越全面、越透彻。但是个别刊物过分追求版面经济效益,致使高校阳光体育科研论文整体水平下降。

3 .研究的主要建树与启示

3.1 高校阳光体育价值认识高度统一,内容结构存在分歧

刘英杰在谈及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中谈到: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阳光体育在全国高校的推广,顺应了终身体育理念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这对于培养我国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理念都有积极的影响[20]。樊启华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本质上体现的是人对体育价值观念的升华,而娱乐是阳光体育之根,健身是阳光体育之本,而育人是阳光体育之魂[21]。

虽然作者们对阳光体育价值的认识高度统一,但是在实施层面,对阳光体育具体内容结构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陈学东以陕西省2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认为阳光体育内容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新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和组织领导等5大项[22]。陈进良对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涉及调查的内容有: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每天锻炼1小时”、百所高校阳光长跑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还有作者对高校阳光体育进行现状调查仅仅是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时间、频率等因素进行调查,把课外体育活动等同于阳光体育。

基本上每篇文献都涉及到对高校阳光体育的认识,作者们对于阳光体育在高校开展的意义认识保持高度的一致。这对于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高校阳光体育实施内容结构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个案调查研究中,调查内容失真,学术价值下降。

3.2 问题研究贴切到位

3.3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不仅仅满足于对阳光体育意义、特征、结构内容等阳光体育内部要素的简单重复,而是把研究主题内容进一步细化、挖掘。因此,对高校阳光体育长效机制、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渐多;借用不同的研究视角对阳光体育研究渐现;把阳光体育作为研究立足点,从而对高校体育教育、具体项目的开展等为主题的文献开始出现。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是高校阳光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能够为阳光体育在高校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4 .研究的不足

4.1 基础理论研究多,对策建议操作性不强

阳光体育提出初期,学者们都集中于对阳光体育概念、内涵、特征及价值等内部基础理论的研究。由于研究者所处研究视角不同,对阳光体育概念、内涵的理解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作者更是对阳光体育概念、内涵简单引用,从而导致部分刊文立论不实,论据松散,论证不充分。

如果理论不能被实践,理论研究将失去意义。如果阳光体育仅仅局限于对内部基础理论的初始研究,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实施定将失去活力。虽然很多作者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是所提出的对策多为政策化、教条化、理想化的,实践操作性不强。

4.2 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

重复研究主要体现在:其一,研究的主题、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重复。特别是一些现状调查的文献,内容框架与写作思路基本相同,更有甚者,数据、结论建议也大同小异,仅调查对象不同而已。其二,“跟风”研究。即某一核心刊物发表某一文献之后,同类型刊文在其他刊物中不断出现,而且观点基本相同。所以高校阳光体育创新研究少,而重复研究多。

4.3 功利性研究多,价值性研究少

所谓功利性研究,即研究者带有某种功利性目的而参与其中的研究。阳光体育自2007年实施以来,各级别课题立项不断增多,课题立项的增多,对于高校阳光体育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高校教师作为高校阳光体育研究的主力军,在职称评定的压力下,功利性地追求所谓的“热点”问题,不仅对课题研究进行想当然的简单“移植”,而且对于非课题刊文中出现重复研究的简单“复制”,而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较少。

5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高校阳光体育实施多年来,成果颇丰,但价值性成果还较为贫乏。高校教师作为高校阳光体育研究的主力军,应该摈弃功利性研究的思想,担当起高校阳光体育理论研究与实施指导的责任。立足于阳光体育的本质,多学科、多视角地不断拓展高校阳光体育研究领域,尤其是重点突破高校阳光体育应用实施层面的研究及高校阳光体育内部要素与外部机制关系的研究,让阳光体育科学研究真正回归于实践,让高校阳光体育享受真正的阳光。

[1]钟旭.论新时期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3-35.

[2]陈进良.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2):106-108.

[3]陈岩.福建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8(4):60-64.

[4]马春建.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184-186.

[5]许文鑫.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行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36):27,29.

[6]王维兴,张鹏飞.SWOT分析法视角下构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69-70.

[7]杜建军,王朝琼.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1(1):35-39.

[8]姚旭霞,赵强.“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99-102.

[9]李生明,王波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85-89.

[10]张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3):84-86.

[11]曾小玲.健身气功在高校阳光体育推广中的作用与优势[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67.

[12]向磊.论拓展训练在推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121-123.

[13]魏玉琴,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研究[J].运动,2009,10(2):72-73.

[14]唐仁杰.对“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实践与效果的调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03(5):128-131.

[15]王华.阳光体育背景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大学体育改革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4):390-394.

[16]狄彩萍.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浅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9):74-75.

[17]吴俊,潘胜.微博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作用分析[J].内江科技,2011(4):89-90.

[18]党琤琤.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11(5):565.

[19]周建辉.试论高校阳光体育的伦理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10(3):137-138.

[20]刘英杰.试论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5):98-100.

[21]樊启华.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文化内涵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0-92.

[22]陈学东,张虎等.陕西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7(6):96-97.

[23]陈丽英.福建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开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15(6):75-77.

[24]井红艳.多元视角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25-28.

猜你喜欢
刊文体育运动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中国教育部》刊文报道汕大打造奉献文化的丰硕成果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