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最佳实践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2013-01-18 06:0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葛姗姗罗辉王爱武刘菊青杨贵斌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9期
关键词:型号研究院流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葛姗姗 罗辉 王爱武 刘菊青 杨贵斌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处于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攻坚阶段,全院干部员工都在为日益繁重的高密度发射、高强度研制和大量批生产交付任务而奋力拼搏。面对新的任务形势和目标要求,研究院在科研生产管理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在管理上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依靠新理念、新方法来积极应对。事实上,研究院有关部门和单位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实践,有些已经形成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只是研究院尚未健全系统识别与总结管理经验成果的平台和推广应用的机制。

科研生产管理最佳实践既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管理创新,又是对管理创新实践成果的提炼总结,可作为企业推广管理创新经验的典型案例,并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佳实践项目的识别、总结、评选、交流与推广工作及其规范化管理是完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的必要途径。规范地指导和组织研究院有关单位、部门开展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最佳实践的总结提炼与交流推广工作,可以及时反映和巩固研究院科研生产管理成果,建立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引导和促进管理创新,从而带动全院科研生产效率、效益和整体能力的提升。

一、工作策划

围绕最佳实践工作目标,研究院系统策划了最佳实践管理工作。

一是通过制度规范最佳实践管理。制定研究院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最佳实践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和指导院属单位开展最佳实践工作,明确了最佳实践申报、评选的程序和要求,建立了研究院最佳实践管理机制。

二是通过策划明确最佳实践计划。策划全年最佳实践工作,明确厂所级科研生产管理最佳实践识别、总结与推广工作的计划安排。

三是通过标准引导最佳实践工作。在对各单位的评估手册中明确了最佳实践工作的评价标准和引导性要求,将各单位近2年入选最佳实践文集的论文数量和本年度最佳实践申报数量作为定量评价指标,指导并促进了各单位按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研究院的导向与要求主动策划全年最佳实践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最佳实践总结,积极参与最佳实践评选与交流推广,形成了最佳实践的闭环管理和评估激励机制。

四是通过反馈指导最佳实践总结。编制下发年度评估反馈报告,指导院属单位结合评估时发现的亮点总结形成最佳实践,同时通过对评估情况的综合分析找出在各评估要素上亮点最突出的单位,指导相关单位进一步总结形成最佳实践。

二、具体实施

1.明确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便于最佳实践项目评选和交流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院于2010年组建了最佳实践工作机构,明确了最佳实践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主要实施机构的组成及职责。连续3年来,研究院最佳实践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编制、修订研究院最佳实践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最佳实践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各单位提炼、总结和申报最佳实践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对最佳实践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选,聘请相关管理领域专家开展最佳实践项目评定,组织开展研究院各类最佳实践的交流与推广,配合航天科技集团开展最佳实践总结与交流等工作。同时,不断总结最佳实践工作的经验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最佳实践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流程。

2.探索研究识别范围及判定标准

按照研究院对所属厂所、型号和产品的管理评估模型,从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3个维度开展最佳实践的识别、总结与交流,并依据三类管理评估的要素范围界定各类最佳实践项目的识别范围。例如,组织管理最佳实践的识别范围包括,组织级管理评估机制建设、市场管理、规划实施、能力建设、科研生产综合策划、计划进度协调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本管理、型号风险综合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产品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通过明确识别范围促进了最佳实践的全面识别;通过分类开展识别与评选,使最佳实践项目间更具可比性,也便于后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最佳实践的学习和交流推广。

最佳实践项目的识别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航天科技集团和研究院管理要求及关注重点的变化,以及各类评估要素设置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为确保识别与评选尺度的一致性,必须及早制定各类最佳实践项目的通用识别标准。由于行业内尚无可借鉴的标准规范,研究院于2010年成立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在航天科技集团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探索、研究并制定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最佳实践项目管理办法》,分析了最佳实践项目应具备的共性特征和必要条件,创新性地提出了最佳实践项目应同时具备创新性、有效性和示范性3 个必要条件的判定原则,并明确了具体判定标准。

创新性是指密切结合本单位管理实际,应用先进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在管理模式或管理方法上实施改进和创新,并且改进创新的内容在行业内、航天科技集团内或研究院内尚无实践先例,确有改进创新因素。

有效性是指针对科研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或薄弱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改进和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形成了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显著提升了科研生产管理水平。

示范性是指针对航天科技集团和研究院型号科研生产管理的关注点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了可参考借鉴的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普遍的适用性和实际的操作性,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识别范围和标准的制定既确立了最佳实践项目识别与总结阶段的目标要求,有效指导了各厂所和型号、产品队伍总结提炼管理最佳实践,又统一了最佳实践项目评选阶段的标准和尺度,为最佳实践的准确甄别和严格把关提供了重要依据。

3.制定工作流程

为了提高最佳实践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理清工作责任和接口关系,研究院对最佳实践管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将最佳实践工作划分为单位推荐、项目预选、报告编写、审查评定和交流推广5 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工作要求和责任人,并通过最佳实践管理办法予以固化。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院定期总结梳理并不断完善最佳实践管理流程,优化后的各阶段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总结。各单位结合上年度科研生产管理实践,组织本单位对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或关键通用产品管理实践项目进行总结、提炼,按最佳实践论文写作模板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编写最佳实践论文。

单位推荐。各单位按照最佳实践管理办法规定的评选范围和识别标准,组织对拟申报的最佳实践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对评审通过的项目填写最佳实践项目推荐表,并注明推荐排序,按照研究院最佳实践年度工作计划和要求进行申报。

项目预选。研究院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最佳实践申报项目进行初评,提出推荐或淘汰意见,并汇总形成初审意见和初步入选项目清单。

审查评定。聘请相关管理领域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依据最佳实践管理办法对初评入选的项目进行复评,确定最终入选的最佳实践项目,并对各入选项目的主题内容、实践效果、论文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入选的最佳实践项目论文中进一步评选出优秀最佳实践论文。

交流推广。研究院结合不同工作特点将最佳实践的推广应用分为指导性和指令性2 种形式。指导性推广是指通过举办交流会、专题培训、出版文集等形式进行交流推广,各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指令性推广是指研究院认定有必要形成规章制度或标准规范,并在研究院内加以强制推广应用的形式。研究院根据组织管理要求,每年组织各单位以适当的形式交流推广最佳实践,各单位定期组织本单位学习和借鉴其它单位的最佳实践,促进各类最佳实践项目在本单位科研生产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完善使院所间、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责任落实更加顺畅,保证了最佳实践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高效性。

4.建立量化闭环管理机制

研究院的评估手册是各单位管理评估工作的指南和工具,将最佳实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评估要素纳入年度评估手册(见表1),并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得分判定依据进行量化,可以检验和评价各单位最佳实践工作的成效及管理的成熟度。通过将评估结果与相关单位责任人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实现了对各单位最佳实践工作的闭环管理,有力促进了评估导向和各项要求的贯彻落实。

表1 最佳实践的识别与总结要素评估标准

三、实践效果

3年来,研究院通过策划和实施最佳实践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管理创新经验得到全面总结

随着最佳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院及所属各单位对科研生产管理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最佳实践项目领域不断扩展。2010年入选的最佳实践项目主要涉及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飞行试验管理等领域;2011~2012年入选的最佳实践项目除上述领域外,在科研生产综合管理、能力建设、产品化建设、精细化量化控制、物资管理等领域涌现了大量最佳实践管理经验,促进了研究院管理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再生。

例如,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针对近年来型号任务量激增与研制能力有限的矛盾,主动谋划转变科研生产模式,深入推进控制系统产品化工作,建设控制系统各层级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成熟度,形成了科学的产品开发与选用机制,有效满足了型号各类软件产品研制需求。通过系统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形成了《控制系统产品化工作深入推进实践》的管理经验,并被评为研究院2011年优秀最佳实践论文,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交流推广。2012年该研究所进一步完善了控制系统产品化制度体系,并总结形成了《控制系统产品化标准制度体系研究与实践》,再次入选研究院2012年优秀最佳实践论文。

从2012年最佳实践申报情况来看,研究院各单位对产品化工作的重视成熟度普遍提升,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等多家单位都在产品化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形成了具有交流推广价值的最佳实践论文。

2.管理创新思路得到激发

研究院充分认识到最佳实践交流与推广的重要意义,于2011年和2012年根据最佳实践管理办法和年度工作策划,邀请各领域资深专家参与了最佳实践评选。评审专家与每篇最佳实践作者一对一交流,亲自指导最佳实践论文修改工作,为最佳实践的交流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为更大范围地推广最佳实践,研究院组织各单位主管人员、相关项目实践人员和评审专家,对最佳实践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和整理,先后汇编出版了2010年和2011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最佳实践文集》,管理创新的实践成果得到巩固和推广。

为促进最佳实践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全院领导干部的管理创新思路,2011年8月,研究院召开了以“科研生产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会,通过对标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深入剖析了国际同行的最佳实践典型案例。各单位策划与实施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总结和申报的最佳实践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各厂所、各型号申报最佳实践项目36 项,入选研究院最佳实践项目为25项,其中7项被评为优秀论文;2011年,申报、入选和优秀论文分别为70项、39 项和17 项;2012年,申报92 项,目前正按计划进行评选中(经过2 轮评审后初步确定的入选和优秀论文分别为50 项和15 项)。

3.管理能力同步提升

近年来,院属各单位通过召开研讨会,撰写总结报告,在综合业务协同办公系统中建立专题、开展成果交流等形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最佳实践学习、交流与推广工作。通过借鉴和应用最佳实践项目管理成果,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各单位不仅在强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型号任务完成,推动产品化、信息化、市场化建设等方面逐步适应了型号高强密度发射形势和战略转型的要求,并在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经济效益和能力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与推广,一方面促进了组织级、项目级和产品级最佳实践的总结提炼与交流推广,树立了标杆和典范,促进了最佳实践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研究院各级组织将单个项目组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总结、推广,上升为组织的管理标准或制度,使一个单位的最佳实践成为全院共享的财富,辐射带动了全院各单位能力的同步提升,并促进了管理实践的再创新。

例如,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基于集成信息系统架构(ARIS)流程管理平台在研究院内率先开展了企业流程建设工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航天企业特点的企业流程管理工作模式,并将其探索与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最佳实践论文。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为研究院内其它单位流程建设工作树立了学习借鉴的标杆,为研究院流程体系建设工作在全院范围内的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ARIS 流程管理平台已在研究院内顺利推广,各厂所基于ARIS平台开展了典型型号流程的协同梳理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有10 个厂所完成了典型型号试样阶段的流程梳理,共建立组织模型近400 个,制度模型200多个,表单模型50 多个,程序文件模型近70 个,梳理流程上千条。

CZ-2F 型号队伍策划并实践了发射场“双想”和发射场工作规范化管理,形成了《运载火箭发射场管理手册》、《运载火箭发射场岗位及操作判读手册》、《运载火箭发射场工作日志》等一系列实践成果后,不仅作为全体型号人员学习、工作的教材和指南,同时在交会对接任务以及其它型号中得到借鉴与应用。某配套型号通过汲取CZ-2F 精细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总结和提炼了本型号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年内的发射任务和研制任务总数超过了前3年之和;某战略武器型号从CZ-2F发射场流程优化管理中挖掘了亮点、得到了启发,并应用于本型号机动运输的组织管理中,形成了此类任务组织机构、组织流程、项目分工、操作流程的范本。

最佳实践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完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院对最佳实践项目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有益尝试,建立了最佳实践学习、交流与推广的平台,引导和促进了研究院管理创新与能力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后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最佳实践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一是不断完善最佳实践管理办法和评估要素设置,进一步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加大最佳实践项目推广应用管理力度;二是多渠道开展最佳实践交流,在出版最佳实践文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系统发布最佳实践文集,促进最佳实践交流、利用;三是健全最佳实践的推广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指导性推广的基础上,加强指令性推广机制建设,促进最佳实践项目由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标准,推动全院科研生产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型号研究院流程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