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网前技术比较分析

2013-01-17 09:51张智敏王志强张育存
关键词:林丹羽毛球

张智敏,张 旻,王志强,张育存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林丹在羽毛球男子单打世界排名多数年份都处于第一, 共获得世界冠军13 个,包括获06,07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冠军, 08 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等; 而鲍春来也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其中包括2000 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 09 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等。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 林丹以2:0 战胜了鲍春来, 蝉联了全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的冠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选手林丹和鲍春来的网前技术。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羽毛球技战术分析的相关文章10 余篇,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录像分析法

观看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录像,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分析获取相关的技术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Excel2003, 对林丹、鲍春来第十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并得出相关结果。

1.2.4 逻辑分析法

将整理出来的资料统计分析后, 结合羽毛球网前, 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归纳、比较, 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挑球技术应用分析

挑球是把对方击来的吊球或网前球挑高回击到对方后场去, 这是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防守性技术。

从表1 可以看出, 网前挑球技术组合有10 种。①“放球+挑球”组合, 林丹运用了35 次, 鲍春来为44 次; ②“挑球+挑球”林丹运用了2 次, 鲍春来1次; ③“推球+挑球”林、鲍各运用了1 次; ④“勾球+挑球”林丹运用了2 次, 鲍春来为6 次; ⑤“挡球+挑球”林丹运用了3 次, 鲍春来为4 次; ⑥“吊球+挑球”林丹运用了1 次, 鲍春来为4 次; ⑦“发球+挑球”林丹运用了2 次, 鲍春来为18 次; ⑧“搓球+挑球”林丹运用为1 次, 鲍春来运用了3 次; ⑨“平抽球+挑球”林丹运用了1 次, 鲍春来为0 次; ⑩“杀球+挑球”林丹运用了1 次, 鲍春来为0 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挑球的运用组合中, 运用次数最多是“放球+挑球”, 这说明本方处于被动或不能回出高质量球的情况下, 挑后场球可以调动对方后场, 也为本方调整防守做出时间、空间上的准备。从挑球运用的数据来看,“发球+挑球”的组合运用上, 鲍春来明显多于林丹, 说明鲍春来主动地做出防守的态势, 属于防守型选手。挑球技术运用当中失误情况, 林丹挑球出界2 次, 鲍春来出界4 次,从而说明林丹挑球防守质量较高, 导致了鲍春来失 误的增多。

表1 挑球技术运用情况

2.2搓球技术应用分析

搓球是用球拍搓击球的左或右侧下部与球托底部, 使球向右侧或向左侧旋转与翻滚过网。是一项主动进攻的技术。

从表2 可以看出, 网前搓球技术组合有4种。 ①“放球+搓球”组合, 林丹应用了3 次, 鲍春来为3 次; ②“搓球+搓球”林丹应用了1 次,鲍春来为0 次; ③“平抽球+搓球”林丹应用了0 次, 鲍春来为1 次; ④“发球+搓球”林丹运用了0 次, 鲍春来应用了1 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搓球的运用组合中, 运用次数最多是“放球+搓球”, 说明在比赛中, 对方放网前球时, 运动员都能提前预判, 也和放球速度慢有关。“搓球+搓球”运用上, 林丹运用了1 次, 而鲍春来没有运用, 说明林丹技术细腻, 敢于“以搓对搓”。就搓球组合失误情况来看, 鲍春来有1 次失误, 林丹没有失误, 说明林丹搓球技术应用稳定性较高。

2.3勾球技术应用分析

表2 搓球技术运用情况

勾球是把在本方右(左)边的网前球击倒对方左(右)边网前去的技术动作。

从表3 可以看出, 网前勾球技术组合有5 种。①“勾球+勾球”组合,林丹运用了2 次,鲍春来为1次;②“发球+勾球”林丹运用了1 次,鲍春来运用了1次; ③“吊球+勾球”林丹运用了2 次, 鲍春来为1 次;④“放球+勾球”林丹运用了6 次,鲍春来运用了1 次;⑤“回球+勾球”林丹运用了0 次,鲍春来为1 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勾球技术运用组合中, 运用次数最多的是“放球+勾球”, 说明在对方放球时,为了调动对方, 常常采用勾球技术, 且此组合, 林丹运用的次数要高于鲍春来。在勾球技术运用当中,双方失误情况是鲍春来失误1 次, 而林丹没有失误,这说明在比赛中林丹准确地判断到鲍春来的进攻落点, 反应到位, 达到了主动调动对方的目的, 使得鲍春来出现失误。

表3 勾球技术运用情况

2.4扑球技术应用分析

扑球是指对方发网前球或回击网前球时, 在球刚越到网顶即迅速上网向斜下方扑压。

从表4 可以看出, 网前扑球技术运用组合情况是①“发球+扑球”组合上, 林丹运用了1 次, 鲍春来为0 次; ②“放球+扑球”林丹运用了0 次, 而鲍春来运用了4 次; ③“挡球+扑球”林丹运用了0 次, 鲍春来运用了1 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扑球技术运用组合次数最多的是“放球+扑球”, 说明当对方放球时, 球速较慢,或运动员已经判断出对手意图, 从而采取的直接得分的方式, 且此次比赛中, 鲍春来运用的较多。从整个扑球技术来看, 林丹运用了1 次, 而鲍春来运用了5 次, 但同时, 鲍春来的失误也明显高于林丹。说明鲍春来在实际比赛中, 往往由于对方技术好, 防守好, 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使得运动员对球缺乏准确地判断, 或是动作过激, 导致无谓失误。

表4 扑球技术运用情况

2.5推球技术应用分析

推球是把对方击来的网前球推击到对方的后场两底角处。球飞行的弧线较低平, 速度较快。

从表5 可以看出, 网前推球技术运用组合情况是: ①“发球+推球”组合上, 林丹运用了2 次, 鲍春来运用为0 次; ②“挡球+推球”林丹运用了2 次, 鲍春来运用为0 次; ③“吊球+推球”林丹运用1 次, 鲍春来运用为0 次;④“放球+推球”林丹运用了4 次,鲍春来为3 次;⑤“挑球+推球”林丹运用了0 次,鲍春来运用了1 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推球技术运用组合次数最多的是“放球+推球”组合, 说明运动员在对方放球时, 常采用的回击技术是推球, 因为推球动作幅度小, 不易被对方察觉。从双方运动员运用此技术情况来看, 林丹明显多于鲍春来。在此技术上, 双方运动员失误为0, 说明在此技术环节上都较为稳定。

表5 推球技术运用情况

2.6放球技术应用分析

在对方近网区域的一种击球技术方法。通常有接杀球、接吊球放网, 接对方发网前球时的放网, 和将对方运用搓球、勾对角线球击到网前的来球, 再放网回去等。

表6 放球技术运用情况

从表6 可以看出, 网前放球技术运用组合情况是: ①“放球+放球”组合上, 林丹运用了32 次, 鲍春来运用了23 次; ②“杀球+放球”林丹运用了14 次,鲍春来为7 次; ③“吊球+放球”林丹运用了6 次, 鲍春来运用了7 次; ④“挡球+放球”林丹运用了10 次,鲍春来为7 次; ⑤“挑球+放球”林丹运用了4 次, 而鲍春来运用了12 次; ⑥“搓球+放球”林丹运用了2次, 鲍春来为0 次; ⑦“发球+放球”林丹运用了8 次,而鲍春来运用了16 次; ⑧“推球+放球”林丹运用了1 次, 鲍春来运用了1 次; ⑨“勾球+放球”林丹、鲍春来各运用了2 次; ⑩“平抽球+放球”林丹、鲍春来各运用了4 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放球技术运用组合次数最多的是“放球+放球”技术组合, 说明放球技术常常被运动员反复使用。从双方使用放球技术情况来看,林丹使用此技术要多于鲍春来, 表现在“放球+放球”组合、“杀球+放球”组合、“挡球+放球”组合上。但是, 鲍春来在“挑球+放球”组合、“发球+放球”组合上, 运用次数明显高于林丹。从二人技术组合运用情况可以看出, 林丹运用放球技术是在对方放球、杀球及挡球时较多, 而鲍春来是在对方挑球、发球时运用较多。说明就放球的突然性上, 林丹要优于鲍春来。在此技术的失误上, 林丹没有失误, 而鲍春来为9 次, 这说明在激烈的高水平比赛中, 放网前球的精细技术上, 鲍春来表现出控制力较差,技术的稳定性较差, 从而导致多次放球的失误。

3 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就网前技术而言, 在整场比赛中, 挑球、搓球、勾球、扑球、推球、放球的技术环节方面, 林丹的失误较少, 而鲍春来表现出过多的失误; 在网前技术运用上, 林丹在搓球、勾球、推球、放球技术运用次数要高于鲍春来; 而鲍春来在扑球、挑球技术运用次数较多。

3.2建议

1)在本场比赛中, 鲍春来网前技术的发挥极不稳定, 而且在网前球的处理上失误连连。在今后的训练中, 要有针对性地对网前技术进行训练, 提高技术稳定性。

2)鲍春来在技术方面的不稳定, 也表明其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弱势, 包括临场抗压性差, 直接导致技术的精细程度。建议其在今后多进行针对性练习。来提高抗比赛压力的能力。

[1]彭美丽, 侯正庆. 跟专家练羽毛球[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2]彭美丽. 羽毛球技巧图解[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3]肖杰. 羽毛球实战技巧技战术图解[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4]王荣. 2005 年世界杯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冠亚军决赛技术分析[J]. 体育世界, 2006(9): 23 - 25.

[5]程勇民, 雷蓉蓉.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7,23(2):30-34.

[6]孙俊. 对羽毛球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21(1): 60 - 62.

[7]肖杰. 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8]田俊宁. 用普通摄像在比赛现场测量羽毛球运动参数的方法[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0,14(4): 149 - 150.

[9]祁团结. 我国男子乒乓球、羽毛球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5):648-650.

[10]张智敏. 2010 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术分析[J]. 运动, 2011(4): 5 - 6.

[11]张智敏. 2010 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郑洁技术统计与分析[J]. 搏击. 体育论坛, 2011, 3(7): 62 - 63.

[12]张智敏. 运动处方综述[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4):67-70.

猜你喜欢
林丹羽毛球
羽毛球
难说再见,林丹!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林丹 承认出轨
林丹 最后的战役
羽毛球PK赛
打羽毛球
新型“羽毛球”比赛
爱哭的奥运冠军——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