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富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儿科,重庆405200
新生儿护理一直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护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工作中一般都需要进行采血操作,但是新生儿的血管细小且血管的充盈度差,在采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有关的临床资料也显示,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方法不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也常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必须要寻找出一种安全可靠的采血方式[1]。近年来,我院对新生儿使用外周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采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婴22例,女婴18例,年龄介于8~21 d之间,平均年龄为(12.2±3.1)d,出生体重为2.38到3.23 kg,平均体重为(2.68±0.16)kg,胎龄介于36~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7.1±2.0)周,其中败血症患儿10例,缺氧性脑病患儿12例,肺炎患儿18例;对照组中男婴23例,女婴17例,年龄介于11~24d之间,平均年龄为(13.2±3.5)d,出生体重为2.46~3.09 kg,平均体重为(2.79±0.14)kg,胎龄介于36~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7.9±2.4)周,其中败血症患儿8例,缺氧性脑病患儿11例,肺炎患儿21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胎龄、疾病、出生体重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1.2.1 对照组采血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40例患儿,使用常规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
1.2.2 观察组采血方法 对于观察组40例患儿,使用外周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操作方式为: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护理人员保持穿刺手平直位置,使用左手将患儿肘关节托住,并将肘关节下放5 cm位置托紧,同时,使用右手指腹触摸患儿的肱动脉走向,确定好穿刺的位置。使用常规消毒的方式消毒患儿局部皮肤,将注射器连接好5号头皮针,选择20~45°角度进行穿刺,回血后采用常规固定方法固定,抽取检测所需血量。抽取完毕后进行加压处理,处理时间维持在5 min左右,止血完成后及时松开,保持患儿血液的正常流通。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采血的成功率,使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评判患儿的疼痛度,其中7~10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0~3分为轻度疼痛。观察两组患儿有无标本凝血、标本溶血、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发生[2]。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0%(38/40),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5.0%(34/40),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1例标本凝血、2例标本溶血、无1例发生血肿和呼吸暂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中2例标本凝血、3例标本溶血、2例血肿,1例呼吸暂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8/40),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对比示意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疼痛评分详见表2,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评分情况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疼痛对比示意表
新生儿由于筛查等原因常常需要进行采血,对于一些有疾病的新生儿,采血次数更加的频繁,新生儿的血流大部分集中在内脏、躯干等部位,加上血管细、充盈度较差,采血难度就进一步的增加。传统股静脉穿刺采血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神经与动脉的损伤,一次采血成功率也较低。与传统的采血方法相比而言,外周动脉采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征,一名护理人员即可完成整个采血过程,本组研究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0%(38/40),远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
因此,外周动脉采血是一种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的采血方式,值得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1]薛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25):52-53.
[2]刘红霞,郜玉珍,栾志燕,等.国外新生儿疼痛评估常用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