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云,邓北川,仇建华
(西安航空学院 车辆与医电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77)
高校和谐班级的内涵辨析与建构路径
徐翠云,邓北川,仇建华
(西安航空学院 车辆与医电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77)
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论推衍出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由于正处于以个人独立性为价值取向的第二阶段,考察学生问题亦可以采用个人主义的视角;进而基于学生个体性考察和谐班级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给出和谐班级建构的具体路径。
高校;和谐班级;学生;个体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域下,有关学者对于高校和谐班级的论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丁常文在阐述构建高校和谐班级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和谐班级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构建和谐班级应该贯彻“一个理念”、创造“两种文化”、理顺“三种关系”、建立“四种机制”的工作思路[1]。祝玉芳等认为,构建和谐班级文化能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服务[2]。翁礼成等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角度对广东八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探寻当前高校和谐班级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构建和谐班级的具体方法[3]。宋艳等提出,和谐班级建设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全员—基层、个体—个性、民主—协商、多平台—全方位,构建和谐班级的四个要素: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校园人文环境,构建和谐班级的四个途径[4]。唐雪松提出,构建高校和谐班级,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公平和民主的原则;高校可以通过树立和谐的班级理念和文化,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和措施,利用多种途径促进和谐班级的建设[5]。王春花结合高校和谐班级的特征,针对制约和谐班级建设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从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服务机制四个方面完善和谐班级构建的工作机制[6]。吴玉梅等提出,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具备几方面要素:明确的奋斗目标、密切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强烈的竞争意识、民主团结的班风、融洽的师生关系、严明的纪律、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等,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大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而且能够达到个人发展和集体进步的双赢理想状态,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7]。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对于高校和谐班级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上述文献较多地从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出发,探讨和谐班级的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个体主义的视角探寻和谐班级的建构问题。
任何科学范式的存在都有其深层的哲理基础,不同科学范式之间的差异根源于学术共同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正是由于不同的学术共同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造成了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其实,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视域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和内涵,笔者在本文中只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使用这一对范畴。
由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大学生是学校的各项工作的重心,其中的教师、学校及其各级管理部门只是服务者。这是应当是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然而,从一般意义上提及学生,并未涉及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也就是说,我们没有选择考察有关学生问题的视角,当然有人可能只是泛泛地从整体主义视角分析有关学生问题,而忽视了考察有关学生问题的个体主义的视角。
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8]。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其实,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的三阶段也可以看作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当前正处于人的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人对物的依赖性阶段。此时的人应当是独立的个体人,要突出人的独立性。因此,我们要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和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确保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确保人的主体性的张扬[9]。当下各项社会工作亦应当服务于这一判断,以个体的人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集体的人或者个人的集体不重要,只不过是要侧重于个体的人的价值取向。
基于以上推理的结论,当前在高校视域内思考和判定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或者学校、院系、班级,所以教育界才有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说法。进一步来说,作为学校、院系、班级等工作的出发点的学生,即为个体的学生。
高校的班级是由每个大学生共同组成。和谐班级应该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体现其自主性、独立性,每个学生相互之间和谐融洽,整个班级积极上进,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平等对待,学生与其班级之外的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等等。具言之,和谐班级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个人身体和谐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个人一切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前提,否则,所有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将受到影响和干扰。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承担起个人发展、班级发展、家庭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10]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持续下降的趋势[11],这不仅对大学生本人,所在班级、院系、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不利。这将影响到大学生为个人幸福、班级和谐、院系和谐、学校和谐、家庭美满、社会发展。
(二)学生个人心理和谐
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仅仅是身体和谐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个人心理的和谐。个人心理和谐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即一个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以及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的心理状况。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较多的社会问题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例如,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着学生的生活问题;个人或其他原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就业、恋爱、迷恋游戏等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将考验着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内心和谐的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或者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正确妥当地处理这些问题;而心理不和谐或者不够和谐的学生将会面临着严峻考验,甚至接受不了挫折,走向不利的境地。
(三)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
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个人之间存在各种竞争,因此,每个学生要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友谊,重视同学感情,不能因为竞争而产生各种矛盾。班级中各个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相互之间假如能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发展。另外,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问题与学生个人内心和谐问题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不过是前者考虑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问题,而后者考察的是学生个体内在的问题。
(四)学生个人与其班级的和谐
虽然学生个人是实实在在的主体,而班级作为一个一定数量学生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但是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其中必然存在一个学生个人与其班级的和谐问题。也就是说,作为每个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个体尽可能地不做有害于整个班级的事情,应当尽可能地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和谐发展。同时,作为班级的主要引导或体现者的班主任、班委会及其成员应当鼓励和帮助每位有需要的同学,而不做有害于其的事情。学生个人与其班级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互动互构的问题。
(五)学生个人与其之外的社会之间的和谐
从宏观角度来看,个人是从属于整个社会的。个体的学生亦属于整个社会,也就是说学生个人无法外在于社会。本文论及学生与其之外的社会时,只是因为行文和表述的方便而做的一种切分,并不是说学生个体真的能够外在于社会(任何个人都无法外在于社会——笔者注)。
学生个人之外的社会应当包括学生所属班级之外其他班级,院系、学校、校园之外的大社会,甚至包括学生个人所属的家庭。总之,该学生个人之外的所有都属于其外在的社会。学生个人与其之外的社会之间亦存在着和谐问题。学生个人与其外在的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一个互动互构的问题。具言之,学生个人要为其外在的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也因此受到表扬或表彰,或者获得相应回报;反之,学生个人外在的社会则对其依据社会规范做出相应处罚。
(一)学生个人身体和谐的角度
学生个人要认识自身身体和谐的重要性,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积极提高身体素质。学生个人所属班级要根据学校及其管理部门、院系的安排,要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检工作,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让学生完成治疗;定期召开运动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课,引导学生按照科学规律进行体育锻炼;要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配备必需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要为学生的疾病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救助等等。
(二)学生个人心理和谐的角度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个人,其原因各有不同,有学生个人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甚至有班级、院系、学校或社会的原因。首先,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崇高的理想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要正确地看待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难、挫折,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所吓倒。其次,任课老师要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学生、让学生个人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要注意细节的引导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不要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当作错误来对待。最后,学校、院系、班级可以在教学任务中安排有关挫折教育的内容,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有过一定的挫折经历,锻炼其承受挫折的心理和能力;学校、院系、班级要切实重视心理有问题或者可能有问题的学生,要安排好心理辅导课和老师,真正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处理,负面心理和消极情绪及时得到排解;班委会的成员,尤其是心理委员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或可能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该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学生个人之间的和谐角度
既然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个人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竞争,那么每个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同学相互之间的竞争,要把同学的竞争看作促进自身进步的催化剂。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每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必须要培养合作精神和良好友谊;因此,学生时代就培养合作精神,重视同学感情,不因为竞争而产生各种矛盾和不愉快,这对于学生个人走向社会提供了一次“实战演习”。另外,学生个体要以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每个学生要注意与别的同学之间的限度,培养界限意识,不要干涉或者妨碍别的同学正常的生活、学习。
(四)学生个人与其班级的和谐视角
由于学生个人与其班级之间的和谐关系存在着互动互构的问题,所以学生个人作为其所在班级的组成分子,应当培养相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相反,班级也应当积极重视吸纳和包容每一个学生。当然,班级对每个学生的吸纳和包容的行为主要通过班主任和班级委员会以及班委来实现的。班级要有自身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应当是在班主任或班委会的领导下,由全体学生共同做出或决定的,反映全体学生或者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意志。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要被全班学生共同遵守。同时,班级对于学生个人所做出的成绩或贡献,或者学生个人所做出的不利于班级荣誉的行为,都要给予同等的对待,不应当有区别。例如,不因为班委会组成人员犯一个错误所受到的处理,相较于其他同学轻些或重些,应当是平等的。这也体现了学生个人与其班级的和谐。
(五)学生个人与其外在社会之间的和谐视角
由于学生个人与其外在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存在着互动互构的问题,所以学生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分子,应当培养相对于所属不同社群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不同社群也应当积极重视吸纳和包容其所有成员,包括每一个学生。当然院系、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也应该得到所属成员,包括每一个学生共同的遵守。当然,学生个人不管是做出成绩或者犯了错误,整个社会应当通过相关部门或者机构给予每个人平等的对待。此正所谓,“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笔者简要梳理了有关“高校和谐班级建设”方面的文献后发现,现有文献给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意见,但是它们绝大多数是基于整体主义的视角。本文另辟蹊径,采用个人主义的视角分析和考察高校和谐班级的内涵和建构路径;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论推衍出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当前正处于以个人独立性为价值取向的第二阶段;进而基于学生个体性考察了和谐班级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学生个人身体和谐、学生个人心理和谐、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学生个人与其班级的和谐问题、学生个人与其之外的社会之间的和谐,并给出了和谐班级建构的具体路径。
[1] 丁常文.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理论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31-132,134.
[2] 祝玉芳,黄颂.构建高校和谐班级文化,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教育与职业,2007(7):74-76.
[3] 翁礼成,高岳仑.关于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66-67.
[4] 宋艳,赵明家.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69-170.
[5] 唐雪松. 高校和谐班级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3):272-274.
[6] 王春花. 浅谈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工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8(32):43-44.
[7] 吴玉梅,陈岸涛.论高校和谐校园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7):58-59.
[8]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9] 王干才. 实践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11.
[10] 程红艳. 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4):37-41.
[11] 崔 彩. 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10):29-32.
[责任编辑、校对:王国成]
HarmoniousClassesinColleges&Universities:ConnotationAnalysisandConstructionPath
XUCui-yun,DENGBei-chuan,QIUJian-hua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and Medicine Electronics Engineering,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The article derives the three stages of human development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Marx's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because of the personal independence as the today's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the student's problems can also be sol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ism; the article further surveys the contents of the five aspects of harmonious class based on individual students; finally,it offers the specific path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lass in the light of the five asp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rmonious classes; students; individuals
2013-05-28
徐翠云(1975-),女,陕西周至人,助教,管理学硕士,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G625.5
A
1008-9233(2013)04-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