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琴,周永海,王逸扬,陈尚勤,陈晓春,林振浪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1.新生儿科;2.儿童保健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医学的发展,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亦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这一数据也不尽相同。对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护理水平,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现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近10年住院死亡的167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利用本院病案统计室2003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新生儿的住院病历首页管理系统产出的报表进行检索,此10年间共收治新生儿22078例,其中死亡167例,死亡新生儿中,男116例,女51例,最大胎龄44周,最小胎龄23+3周,平均(251±32)d,最大出生体质量4970 g,最小出生体质量500 g,平均(2485±960)g,死亡病例不包括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
1.2 分析方法 对所有死亡患儿的电子扫描版病历进行详细查阅、统计,由两位本专业领域资深专家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1]将直接或主要导致死亡的疾病中最早或最重要诱发疾病判断为主要死亡原因。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对病死率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住院病死率 近10年住院新生儿平均病死率为0.76%,总体成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近2年已稳定在0.5%以下。见图1、表1-2。
图1 2003-2012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变化趋势图
表1 2003-2012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分析
表2 前5年和近5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比较
2.2 死因分析 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等是住院新生儿死亡的前8位死因,尤其是前2位死因几乎占总数一半,相对前5年,近5年感染引起的死亡例数及所占死因构成比均明显下降(P<0.05)。见表3-5。
表3 2003-2012年住院新生儿前8位死因构成情况
生命最初的4周被认为是人的一生中最危险的4周,因此新生儿病死率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和妇幼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WHO的调查估计,1990年,全球有460万新生儿死亡,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降为330万[2],2010年则为307万,但在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仍占到40.3%[3]。超过一半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五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中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新生儿病死率已从2003年的1.80%降至2010年的0.83%,排名也从世界第2降至第4[3-4]。本院新生儿科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点学科,是浙南和闽北最大、最先进的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对本科室近10年住院死亡病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降低本地区及周边十余县区的新生儿病死率。
表4 前5年与近5年住院新生儿前5位死因
表5 前5年与近5年住院新生儿前5位死因构成比比较
本研究显示,近10年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平均病死率为0.76%,对比2003-2007年与2008-2012年两个时间段,近5年病死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近2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已稳定在不到0.5%,这种下降不仅体现在足月儿中,住院早产儿的病死率亦有明显下降,提示科室的医疗救治水平得到均衡提升。
从死因构成来看,近10年排在首位的是感染,占四分之一强,前3位死因(感染、先心、早产及相关)构成比之和达到60%以上,因此提高此三大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对于降低新生儿住院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原为重要死因的新生儿窒息仅占8.99%,位于第5位,这与我科提倡与产房“无缝连接(新生儿医师固定驻扎产科、高危儿产房就地复苏)”及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提高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意外引起的死亡近10年共有8例,位于死因第6位。这8例既包括由于家长疏忽引起的呛奶窒息、蒙被,亦包括产伤及住院期间的呛奶窒息,这提示对于家长尤其是母亲的产前、产后教育任重而道远,顺产意外的应对、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监护制度的完善亦需进一步提高。
对比2003-2007年与2008-2012年两个时间段的死因,前5位死因顺位有所不同,近5年感染已降至住院死因第2位,感染在死因中的构成比明显下降(36% vs 17.9%,P=0.011),这与医护人员对感染治疗的重视、抗生素的早期使用有关。而先心上升为第1位,除外先心的外科疾病(包括腹裂及食管闭锁等其他致死性畸形)上升为第3位,提示产前检查的普及以及外科(胸外、普外)手术水平的提高是下一步降低新生儿住院病死率的重要基础。此外,核黄疸引起死亡在2003-2007年是1例,而近5年为0例;新生儿破伤风(归纳于感染中)引起的死亡,在2003-2007年是5例,近5年亦为0例,提示对于这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已有长足进展。
由于家长放弃抢救而自动出院的病例虽然大多病情危重,但不排除积极抢救后存活的可能性(如部分超早早产儿),因此本研究剔除了所有自动出院病例,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偏倚。但总体上本研究还是能反映出本科室近10年来新生儿住院病死率的稳步下降以及在抗感染治疗、出生窒息复苏方面取得的成效,亦从另一侧面提示了对孕母健康教育以防止意外伤害发生以及加强产前检查、提高新生儿相关外科手术水平的重要性。
[1] 董景五.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 ICD-10)[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 Oestergaard MZ, Inoue M, Yoshida S, et al. Neonatal mortality levels for 193 countries in 2009 with trends since 1990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rogress, projections, and priorities[J]. PLoS Med, 2011, 8(8): e1001080.
[3] Liu L, Johnson HL, Cousens S,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 an upd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2010 with time trends since 2000[J]. Lancet, 2012,379(9832): 2151-216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3-01-16].http://www.moh.gov.cn/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1/index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