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反义关系中标记模式的认知分析

2013-01-03 08:49
关键词:反义反义词范畴

张 冰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层级反义关系中标记模式的认知分析

张 冰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层级反义关系表示的是一种语义反对但语势可强可弱的反义关系,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互为此关系的词对的使用频率是不对称的,是有标记性的。以英语中层级反义词词对为语料研究其标记模式,并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凸显度优先原则以及乐观假说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初步揭示语言中标记现象的认知理据。

层级反义关系;标记性;认知

一、 层级反义关系

Antonymy (反义关系)来源于antonym, 指词与词之间具有相反、相对的关系。Lyons和Cruse的研究已证实这是最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而且在人类思维中也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运用。在英语中,由互为反义关系而形成的谚语和警句举不胜举,如 “More haste, less speed”、“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和 “f i rst and last”等,这些都是人类基于反义关系的思维活动在语言中的形象反映。我国古代诗词中的 “满招损,谦受益”和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反义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密切联系。

反义关系在人们的日常语言活动中无处不在,但却也可以堪称众聚合语义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种类别。根据是否可分层级为标准,将反义关系分为层级反义关系和互补反义关系的做法一直得到业界的认可。如果两个词的词义完全相互排斥,互相否定,没有中间状态,可以完全穷尽地将一个概念域二分为两个子域,则这两个词为互补反义关系。另一类表示语义反对但语势可强可弱的为层级反义关系,互为此关系的通常是表示程度的性质反义词,它们常表示某个属性相对参照值的离散程度。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英语中的层级反义关系,有时会涉及汉语同类情况。为行文方便,下文所说的反义词和反义关系都指此类现象。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句:

①a. It is long /short

b. It is four meters long

c.? It is four meters short

d. How long is it?

e.? How short is it?

从以上例句可见,英语习惯说It is four meters long,而很少说It is four meters short;英语问长短习惯说How long is it?一般不说How short is it?。汉语中的同类反义词情况基本和英语相同。

Long和short是一对层级反义词,为什么在表示具体长度时常用long而少用short呢?为什么询问长短时常用long少用short呢?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视角结合标记理论,分析英语层级反义关系中的语言标记性问题,进而初步揭示语言中标记现象的认知理据。

二、标记现象及理论概述

语言标记理论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N.S.Trubetzkoy和Jacobson R提出来的,当时是他们在研究语音时,对各种音位进行分类,为了强调音位的对立关系而创立的,如/t/和/d/,/k/和/g/, /s/和/z/的对立中,前者是无标记的,后者是有标记的。后来,这种强调对立关系的标记理论经过布拉格学派的推广,被应用到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如词法、词汇、语法、句法等,对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标记理论的理论假设是:在整个语言系统中,各个层面的语言单位中有一部分的成分是基本的,其表达的意义是中性的;而另一部分与之对应的成分在该中性意义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意义使其获得“标记”。英国语言学家John Lyons将标记分为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从而建立了标记判别的标准[8]:

形式标记:是根据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特征或标记来描写和分析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的。含有外部标记的词(如添加词缀或发生屈折变化)为标记项,无外部标记的词为无标记项。例如,在do和doing的对立中,doing是由do通过屈折变化而产生的,所以do是无形式标记的词项,而doing是有形式标记的词项。

分布标记:是根据分布范围而下定义的,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通常有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要比无标记项受限制。例如,在lion和lioness的对立中,lion是无分布标记,既可以指雄性,也可指雌性,而lioness则是有分布标记的,只用于指雌性的场合,因而分布范围受到限制。

语义标记:是根据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的语义特征进行定义的,一个有标记词比无标记词在词义上更加具体。例如,在father和father-in-law的对立中,father可以用来指称父亲和公公,具有泛指性,是语义无标记项,而father-in -law语义范围较窄,具有专指性,因而是语义有标记项。

在这三种标记中,分布标记最为引人注目。Lyons认为:“有标记的义项,适用范围总是小于常用的、无标记的义项,这是语言单位的分布规律之一。无标记单位和有标记单位的分布有优势和劣势之分。”[8]例如,要询问某物的尺寸、重量、长度、高度、宽度、深度时,除非要表达特殊的意义外,人们经常用的表达是 “How big (heavy, long, high,wide, deep…)?”,而很少用 “How small (light, short,low, narrow, shallow…)?”。前面所使用的词项是无标记项,后者与之相对的是有标记项。

本文主要以英语中层级反义词词对为语料研究其标记模式,并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进而初步揭示语言中标记现象的认知理据。

三、层级反义关系中标记模式的认知分析

(一)原型范畴效应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提出经典范畴理论的哲学家,后来又经历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心理学家罗施的大量系统的实证研究,发展成了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指,一个范畴不是由其成员共同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界定的,而是由集合了范畴成员最多特征的原型和与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的其它成员以及模糊不清的边界组成的,即范畴的三个组成要素:原型、其他成员及边界。

原型范畴理论,又称现代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1.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其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而有所变化;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性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邻近范畴属性相交叉;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4.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3]

在上文所举的long / short之类的层级反义关系中,我们认为是具有标记模式的。笔者认为这种标记对立间的对立、不对称关系可以用原型范畴的原型效应来阐释,即有标记模式的层级反义关系中存在原型效应。

由于层级反义关系中词对的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是描述事物某特征的,所以它们在语义上共同构成一个表达事物某种特性的范畴。在这一范畴中,尽管两个词项的意义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但是由于其不对称性,它们在范畴中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一方占据中心地位、使用频率较高,构成无标记项,而另一方则处于边缘地位、使用频率较低,构成有标记项。从认知层面上讲,这一现象正反映了原型范畴理论中的原型效应,体现的是人类组织语言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以上文的long/short为例,它们在语义上构成一个表达事物长度概念的范畴。其中long是无标记项,它可以得到两种词义解释,其一是作为short的反义词而存在,表示“长的,冗长的”意思,其二是作为涵盖long和short两词项意义的中性词而出现;而short只表示“短的,矮的”这一特别意义,是有标记项。由此可见,long在长度概念范畴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典型性成员;而short在长度概念范畴中处于边缘地位,是非典型性成员。它们在意义上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事物长短概念

图1中,long1表示长度范畴中的中性意义,long2作为short的反义词,表示long的特别意义。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说:How long is it?(这有多长?);It is two meters long(两米长);It is two centimeters long(两厘米长)。而不说How short is it?(这有多短?);It is two meters short(两米短);It is two centimeters short(两厘米短)。从而我们可以说正是表达事物长度概念范畴中的原型效应使得无标记项和有标记项在实际应用中有各自的特征。

经过论证,对后来任意选取的5对层级反义词都可以用原型范畴理论来分析和阐释,如下图所示:

图2 事物特性概念

(二)凸显度优先原则

1.凸显度优先原则

凸显度优先原则表明, 客体特征程度强弱大小的识解与客体特征的认知凸显度成正比。客体特征程度强或大,客体的认知凸显度就高,引起的注意力就大,就容易被感知;客体特征程度弱或小,客体的认知凸显度就低,引起的注意力就小,不容易被感知。[10]

根据此原则,我们可以把上文所举的long / short之类的层级反义关系中存有的标记现象解释为认知凸显度在语言中的投射。在我们的认知活动中,认知凸显度高的特征比较容易被注意,容易被感知;认知凸显度低的特征不太容易被注意,不容易被感知,或者说感知花费的努力要大。具体地讲,以big/small为例,它们是对事物面积或体积程度的识解。比较big house和small house, 识解为big的房子面积肯定相对大,其认知的凸显度也就高;识解为small的房子面积肯定相对小,其认知的凸显度就低。因为我们看到一所大房子比看到一所小房子花费的努力要小,所以我们可以说,big house的认知凸显度更高,引起的注意力更大,更容易被感知;small house的认知凸显度较低,引起的注意力相对较小,较不容易被感知。这也就决定了为什么我们说 ‘How big is the house?’。

2.语境和文化限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标记值的基础是感知凸显度,但是

同时凸显度优先原则也受到语境和文化的限制。[10]如big/small,一般说来,big的认知凸显度更高,更容易被感知,因此big趋向词义中性化,具有无标记项属性。所以去鞋店买鞋,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售货员常问 ‘How big are your feet?’。但是在一个崇尚女人小脚美的社会里,small较big相比更具突显性,别人问及一个女人的脚的大小时常用small,而不可能是big,‘How small are your feet, Madam?’,这种运用是社会语境选择的结果。再如,fat/slim, ‘ how fat?’这个句子中的fat用于询问新生儿情况,以及询问一个崇尚以女人丰满为美的社会(如中国唐朝)里的女子时,它更具凸显性,是无标记的。但如果是在谈论现代社会的一位年轻姑娘时,slim的特征则得以凸显,是无标记项,而fat的凸显度降低,是以一个有标记项的身份出现了。

由此可见,认知凸显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认知的感知方面和文化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乐观假说

层级反义词对中的两项一般不会发生对立中和现象。通常在无预设条件下,人们常常会自发选择词对中的褒扬词而非贬义词。例如:

Is she clever?

Is the book interesting?

Is the house clean?

在以上的问句中,人们在不知道某人是否聪明、书籍是否有趣、

房间是否干净时,会主动选择积极词汇。在这里,clever, interesting, clean是无标记项,而foolish,boring, dirty则成为有标记项。

对于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可以用心理学家提出的波利安娜假说(Pollyanna Hypothesis)结合人的认知来进行解释。波利安娜是美国作家Eleanorporter的同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以特别乐观著称,所以这一假说又可称为“乐观假说”或“乐观原则”。波利安娜假说认为从文化和人类的心理倾向来看,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期望和追求美好的东西,在不知道事情吉凶的时候,人总是先往好处想。中文中的“人往高处走,水朝低处流”也是这一假说的很好诠释。乐观假说在语言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层级反义词对中褒义词、正面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贬义词、反面词,从而使得前者成为无标记项,而后者为有标记项。

四、结语

层级反义词对中的标记性是一普遍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凸显度优先原则以及乐观假说对其进行了很好的阐释。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词汇系统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词汇系统内部存在的层级反义关系也只能在语言的运用中才有确定的价值。我们认为层级反义关系中存有的标记性问题与语言运用者的认知方式和状态、交际目的或意图以及社会、文化因素有关,这是在动态语言观的观照下得出的结论,它不仅更符合语言事实、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而且意味着一种更为谦逊和开放的语言姿态。

[1] 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正光. 语言非范畴化—语言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5-30.

[4] 张建理. 标记性和反义词[J].外国语,1999,(3),29-34.

[5] Cruse. Lexical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6] Croft William and Cruse D. Allan. 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 2004.

[7] Lakoff George.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 Lyons J.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56.

[9] Lehrer, A. Markedness and Antonymy[J]. Journal of Linguistics,1985.

[10] 牛保义. 凸显度优先:TALL-SHORT类相对反义词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7,(2):46-52.

Cognitive Analysis of Marking Phenomenon in Gradable Antonymy

ZHANG Bing
(Hunan Modern Logist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007, Hunan, China)

Gradable antonymy refers to the one that are counter-directional in which one term when intensif i ed denotes a higher value of the relevant property, while the other term when intensif i ed denotes a lower value. The use frequency of the pairs of gradable antonymy is asymmetry and marked. The paper is to take English gradable antonymy pairs as corpus and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ir marking phenomenon in terms of prototype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Salience and Pollyanna Hypothesi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us to prove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in linguistic markedness.

gradable antonymy; markedness; cognition

H0-08

A

1673-9272(2013)05-0161-04

2013-07-0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层级反义关系的动态认知识解研究”(编号:11WLH36)。

张 冰(1980-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反义反义词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找找反义词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这山望着那山高
使用广泛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