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幸福: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基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情况分析

2012-12-31 06:34斯国新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萧山文明群众

□ 斯国新

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是萧山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奋斗的目标。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民生视角,也紧系着萧山百万民众的福祉。但是,文明幸福的内涵是什么?为何要提出文明幸福?如何来建设文明幸福?这些问题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急需回答的客观问题。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视角,阐述了建设文明幸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对策措施。

一、文明幸福的涵义和意义

1、文明幸福的涵义

文明幸福,这两个词内涵十分丰富。在《辞海》和各种文献中都有详尽的论述。归结起来,其主要涵义如下:

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综合反映。它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现象,尤其指的是人的智慧和道德的进步状态。[1]它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四种表现形态。“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①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幸福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主要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同时也是全社会积极的心理追求。

2、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

马克思曾经对幸福下过一个定义。他认为: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幸福的阐释,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文明与幸福的内在涵义,追求和创造文明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7]

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出发,我们不难得到以下几个重要论断:其一,文明是理性的,幸福是感性的。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从客观方面说,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结果和反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从主观方面说,它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其二,文明与幸福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文明的指向是幸福,幸福的根基在文明。其三,文明与幸福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实现文明幸福的唯一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把文明幸福真正落到实处。其四,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文明幸福的生活,而文明幸福是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3、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内涵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萧山提出的“文明幸福新萧山”,其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通过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生产总值和幸福指数的同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

二是更好地提升民生保障。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人有宜业、住有宜居、身有宜保、暇有宜乐、求有宜应、心有宜托,让萧山社会更加诚信公正、平安和谐,让萧山人民安居乐业、愉悦幸福。

三是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通过目标引领,规划制定,机制保障,调动各方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社会文明与个体幸福互促互进、有机统一,不断取得新成效。

4、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意义

萧山提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宏伟目标,这是萧山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是萧山人民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共同实践。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的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萧山提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实际上要求萧山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和发展,而且要更多地体现民情、民意,考虑到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这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真正体现,也是萧山区委区政府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

二是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受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在现代文明下的幸福感。萧山提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萧山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落实。

三是体现了萧山追求更好更高目标的要求。目前,萧山人均GDP已经接近15000美元①据世界银行测算及有关资料表明,人均GDP超过11000美元,将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国民对现代文明的要求将更高更迫切,自由、平等、诚信、公正和尊严等将成为衡量国民幸福感的主要内容。。富裕之后的人民群众对文明幸福的要求更高更迫切。这种要求,不仅来源于物质生活上的保障,而且来源于精神生活上的满足。事实上,当前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感受和期望比以往更为强烈。萧山提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就是要在努力实现“两个率先”②“两个率先”是指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和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达到生产总值和幸福指数的同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让萧山社会更加诚信公正、平安和谐,让萧山人民安居乐业、愉悦幸福。

二、近年来萧山坚持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萧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特别是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各种矛盾和突发灾害的冲击,萧山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一是经济发展不断提速。近年来,萧山坚持“质量为先,速度不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截止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78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1.05倍。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工业总产值达到5025.35亿元,突破了五千亿大关,在2006年基础上翻了一番。财政收入攀上新高,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17.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38亿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1.58倍和1.83倍,继续保持全省区、县(市)前列。外向型经济发展频创佳绩。近5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合同外资56.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53亿美元,连续五年居全省区、县(市)第一;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率先突破百亿美元。

二是发展方式不断转型。近年来,萧山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九大产业升级培育规划,扎实推进“十大产业”①“十大产业”是指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见郑舒铭.十大产业增加值总量达1100亿元[N].萧山日报,2011-10-17.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目前,萧山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更加优化,由2006 年的 4.8:65.8:29.4 调整优化为 3.8:61.4:34.8。骨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据资料表明,萧山有3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特别是民营企业,萧山已有1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国的3.8%、浙江省的13.2%、杭州市的33.9%。[8]萧山经济运行更加高效,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万元GDP能耗比5年前下降了21.2% 。[1]

三是城市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萧山以加快城市化为引领,积极推进区域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市的新陈代谢和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协调发展。目前,城市规划已经修编完善,“一心三区七新城”②“一心三区七新城”主要是指萧山中心城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航坞山经济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瓜沥新城、临浦新城。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06年的48平方公里增加到77平方公里。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加快,建成一大批重点工程,近5年累计投资51亿元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村庄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进展有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城市“退二进三”步伐加快,湘湖景区完成二期建设,从4.64平方公里增加到10.6平方公里,城乡环境更加秀美宜居。

四是民生保障不断改善。近年来,萧山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扎实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近5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2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0.8万人。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398元,分别为2006的170.8%和173.8%。发展社会事业利民。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体育、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趋向均等化发展,各项实事工程顺利推进,近5年来财政支出累计用于民生达263亿元。[4]精神文明展现了新的面貌,城乡文化进一步繁荣。“十大美德标兵”、“十大金色文化工程”、“湘湖大讲堂”宣教品牌等文化工程推进,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萧山的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特别是人均GDP这一衡量老百姓富裕程度,又体现地区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截止2011年,萧山人均GDP达到了14700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28倍,比全国同期高18个百分点。[5]萧山作为一个地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测算标准,已经超过11000美元,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果按照201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情况比较,萧山大约可以排在第42位③由于2011年人口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萧山人口基数扩大,造成人均GDP不升反降。2011年,在GDP同比增长11.1%的情况下,人均GDP反而比2010年低。故本文在比较的时候,还是沿用了2010年世界人均GDP的排名情况,特此说明。。参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人均GDP排在萧山前面的,分别有第41位的斯洛伐克,第40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第39位沙特阿拉伯,第38位阿曼,第37位台湾。斯洛伐克人均GDP是15906美元,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16167美元,沙特阿拉伯是16641美元,阿曼是18040美元,台湾地区是18303美元。排在萧山后面的是,第42位爱沙尼亚,第43位巴巴多斯,第44位克罗地亚,第45位匈牙利。爱沙尼亚人均GDP是14416美元,巴巴多斯是14307美元,克罗地亚是13527美元,匈牙利是12062美元。这说明萧山的人均GDP,已经超过欧洲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差不多要接近和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曼和台湾地区了①严格说来,这种类比是不科学的。这里仅仅是为了说明萧山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对较高。。

表1 201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GDP情况比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萧山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在产业发展上,布局不够优、层次不够高的问题仍然存在。[6]在科技创新上,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人民群众需求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高质量环境、高素质文明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法制意识不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加强依法治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任重道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文明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萧山的差距和不足表现比较明显。

三、加快科学发展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对策建议

文明幸福是萧山实现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发展既是措施,也是前提。这就告诉我们,萧山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要着重做好“四个强化”。

1、要强化发展理念创新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萧山之所以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是因为萧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当前,萧山正处于一个新起点、新平台,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萧山必须用新思想新理念来引领发展。任何因循守旧的思想,都会使人落后,不利于发展。一是要谋划新布局。要把萧山放在更高、更宽的视野去审视,继续坚持“接轨长三角,融入大杭州,构筑桥头堡,打造新基地”[3](P46)的发展战略,深化城乡统筹新格局,优化“东兴、中优、南秀”的城市发展布局。二是要提升新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提升城市发展新水平。三是要确定新主攻。在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过程中,萧山也要有着力点,明确需要重点突破的主攻方向,让全区党员干部知道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突破什么、着力点在哪里。四是要树立新标杆。要抓紧确定新一轮赶超目标,让全区党员干部明白心中的标杆,知道学什么、赶什么、超什么。比如:香港的城市建设,深圳的经济转型,南通的社会管理,江阴的民生保障,都很值得萧山学习借鉴。[9]

2、要强化实体经济发展

文明幸福要靠经济发展来支撑,而实体经济又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抓好实体经济发展,意义更加重大。因此,在今后一个阶段,萧山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引导企业搞实体经济。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主推萧山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一是要努力发挥骨干企业率先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继续关注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做优实体经济。二是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继续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先进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下大力气,发展“十大产业”,实施“五大千亿工程”,培育“三大千亿产业”“三大千亿企业”,②“五大千亿工程”是指千亿产业发展工程、千亿平台建设工程、千亿企业培育工程、千亿投资工程、千亿新产品开发工程;“三大千亿产业”是指纺织化纤、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千亿企业”是指万向集团、恒逸集团、荣盛集团。见萧山区委办公室.历次党代会报告集[D].1998 ~2011.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增值环节和高技术领域延伸,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创新资源、创新成果、高端人才融合互动,着力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走上主要依靠人才、科技创新驱动的轨道。四是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实施“开放引领、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坚持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大力开展“十大产业”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投资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收购兼并等对外投融资和跨国经营方式,培育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实现服务外包跨越式发展。

3、要强化民生保障工作

文明幸福,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民生,是老百姓的感受。因此,民生保障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抓手。萧山要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标准、全覆盖、惠民生”的目标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民生保障能力。目前,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活品质之区,让人民群众分享萧山民生事业的发展成果。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好困扰百姓的突出问题,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做到:人有宜业、住有宜居、身有宜保、暇有宜乐、求有宜应、心有宜托。三是要不断满足基层群众需求。要高度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保供应、稳物价,尤其是抓好“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心系群众、深入基层,认真做好就业援助、社会救助等工作。四是要着力打造包容和谐新环境。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继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和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深化法治平安创建活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彰显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4、要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文明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主观感受离不开思想工作的教育引导。特别是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信仰缺失、精神颓废、思想浮躁、道德滑坡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笔者建议,要着重做好“四个重视”。一是要重视思想阵地的建设。包括宣传阵地、教育阵地、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构建,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要重视形式方法的探索。结合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使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得到教育,在苦口婆心中得到引导。三是要重视群众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教育,树立群众工作理念;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重视对群众工作的考核,敢于提拔和使用群众工作比较出色的干部,从考核方向、用人导向上,引导党员干部去做群众工作。四是要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向往文明幸福、追求文明幸福、创造文明幸福的热情,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俞志宏.萧山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C].萧山区委办公室,2011-12-2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斯国新.萧山经济转型与制造业发展[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4]邱芳,施丹丹,王宽和.文明幸福新萧山 和谐发展新蓝图[OL].萧山网,2011-12-28.

[5]童伟民,方亮.萧山点燃转型升级的“文化引擎”[OL].杭州网,2010-07-20.

[6]邱芳.公共文化服务 让百姓生活有滋有味[N].萧山日报,2011-07-09.

[7]王鲁宁,孟庆仁.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幸福问题——关于幸福范畴的定义、结构及本质的哲学反思[J].理论界,2010(12).

[8]区工商联.我区19家企业入围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OL].萧山政府信息公开网,2012-02-19.

[9]斯国新.关于新时期建立新的学习标杆的建议[C].红色讲坛简报,2012(5).

猜你喜欢
萧山文明群众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漫说文明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