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2012-12-31 13:30:18陆深泉李奕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腔镜脓肿修补术

陆深泉 刘 涛 李奕健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崇左 532200)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以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普外科医师的关注,并在临床广泛使用。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2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修补术(腔镜组),并与同期33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组均有突发中上腹部剧痛病史及明显腹膜炎体征。腔镜组穿孔时间3~31 h,中位时间10 h,X线片示膈下游离气体24例。开腹组穿孔时间2~28 h,中位时间11 h,X线片示膈下游离气体2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 l。

腔镜组病例选择标准:①全身情况较好,能耐受人工气腹;②穿孔时间不超过32 h,无休克;③溃疡穿孔较小,直径≤1.0 cm;④无合并幽门梗阻、出血,无癌变可能;⑤无上腹部手术史。开腹组病例选择标准:生命征平稳,无休克,无严重心、肺、脑等器官功能障碍。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数据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组别 年龄(岁)性别男女穿孔时间(h)*穿孔部位胃十二指肠球部腔镜组(n=29) 42.6±12.5 25 4 10(3~31)6 23开腹组(n=33) 43.2±10.7 27 6 11(2~28) 8 25 t(χ2,Z)值 t=-0.204 χ2=0.015 Z=-0.722 χ2=0.111 P值0.839 0.902 0.470 0.739

1.2 方法

腔镜组:全麻。脐下穿刺建立气腹(压力13~15 mm Hg),置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置操作孔。探查腹腔,吸净腹腔脓液、渗液和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找到穿孔处,胃溃疡穿孔常规术中活检,以排除溃疡恶变或胃癌穿孔。用可吸收线沿胃或十二指肠纵轴缝合1~3针,并用大网膜覆盖穿孔处。聚维酮碘液彻底冲洗腹腔,冲洗时应变换体位,以吸净残余脓液,避免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腹腔污染重者于温氏孔放置引流管从右侧操作孔引出体外。开腹组采用传统术式。2组患者术后均行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制酸等治疗。出院后均服用抗溃疡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2个月,胃镜随访观察溃疡愈合情况。

2 结果

腔镜组中27例在腹腔镜下成功修补,2例中转开腹完成修补: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穿孔,因缝合困难中转开腹;1例由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 cm,周围水肿明显,缝合困难中转开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开腹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2例腹腔残余脓肿,经加强抗感染后脓肿吸收;2例切口感染,经加强换药、Ⅱ期缝合切口治愈;1例有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经查体、腹部拍片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镇痛剂使用率、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见表2。术后2个月胃镜检查腔镜组22例溃疡愈合,5例为浅表溃疡;开腹组27例溃疡愈合,6例为浅表溃疡,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73)。

表2 2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2组手术情况比较(±s)

*Fisher’s检验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后镇痛剂使用 肠蠕动恢复时间(h)并发症腔镜组(n=27) 70.3±5.6 6.7±1.5 2(7.4%)27.8±8.5 0开腹组(n=33) 67.7±5.8 10.2±2.7 16(48.5%) 62.2±11.2 5(15.1%)t(χ2)值 t=1.754 t=-6.013 χ2=11.932 t =-13.152 P 值 0.085 0.000 0.001 0.000 0.043*

3 讨论

随着抗溃疡药物的进展,使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原则上只需治疗并发症而不做胃大部分切除术,以单纯穿孔修补为主[1]。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展已有20年,研究[2]表明该术式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较开腹手术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一些研究[3]认为该术式较开腹手术并无更多的好处。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优势:①腹腔镜视野广阔、清晰,可以比较彻底地吸净腹腔内积液,清洗腹腔,放置恰当引流,尽快消除腹腔污染和炎症,最大程度减少腹腔残余感染的发生。本研究腔镜组无一例发生腹腔残余脓肿,开腹组虽然进行了“彻底”的腹腔冲洗,但仍然有2例发生残余脓肿。②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术前不能确诊的病例,腹腔镜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行手术修补[4],这是开腹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急腹症被认为是集诊断、探查、治疗为一体的新的模式[5]。③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痛苦轻,能早期下床活动;术中对脏器干扰小,有利于肠功能恢复,患者术后恢复快。本研究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剂的例数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腹腔镜下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生理干扰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符合现代外科手术的原则。

我们有如下体会:①穿孔修补一定要可靠。对直径≤5 mm穿孔可全层缝合1针关闭,再用大网膜覆盖穿孔处;对直径>5 mm穿孔、周边组织水肿、较硬,估计不易愈合时,采用2~3针全层连同大网膜缝合结扎修补,但应注意进、出针部位尽可能超越溃疡边缘,至少距穿孔边缘0.5 cm,以免打结时切割组织。②Arnaud等[6]报道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约为15%,主要与溃疡大小、性质与位置有关,本研究腔镜组中转开腹率为6.9%(2/29)。必须强调的是,为及时正确处理术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手术的安全,减少并发症和再手术率,果断地中转开腹是最佳选择,而不要一味追求微创。③强调腹腔的彻底冲洗,适当放置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可用聚维酮碘液彻底冲洗腹腔,冲洗时应变换体位,吸净残余脓液,以减少术后残余脓肿的发生[7]。

由于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Hp)的应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只是解决急诊问题,而溃疡的愈合归根到底要靠内科药物治疗[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常规行单纯修补,术后再给予正规抗溃疡及抗Hp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溃疡治愈率和减少溃疡复发率[9,10]。本研究2组在术后正规抗溃疡治疗2个月后胃镜检查,腔镜组和开腹组溃疡愈合分别达到81.5%(22/27)和81.8%(27/33),无明显差异(χ2=0.001,P=0.973),说明2组溃疡愈合情况无差别。2组浅表溃疡分别占 18.5%(5/27)和 18.2%(6/33),反映术后正规抗溃疡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应继续强化抗溃疡及抗Hp药物治疗,并胃镜随访直至溃疡愈合。

1 陈道达,王国斌,卢晓明.重视消化性溃疡病因和治疗的变化.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7):481-482.

2 杨新光,温义林,陈红卫.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7):439.

3 Zittel TT,Jehle EC,Becker HD.Surgical management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today-indication, technique and outcome.Langenbecks Arch Surg,2000,385(2):84-96.

4 苏树英,费 凛.腹腔镜技术在非创伤性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1):38-40.

5 高 鹏,徐小东,柳 宏,等.腹腔镜胃急性穿孔修补术.中国普通外科志,2003,12(12):883-885.

6 Arnaud JP,Tuech JJ,Bergamaschi R,et al.Laparoscopic suture closure of perforated duodenal peptic ulcer.Surg Laparose Endosc Percutan Tech,2002,12(3):145-147.

7 吴志明,沈华强,娄建平,等.腹腔镜在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7):577-588.

8 刘 伟.急诊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35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4):1271.

9 李盛保,孙家邦,李 非.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后加用药物治疗的远期疗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3):336-338.

10 吴有军,何建苗,秦 荣,等.单纯修补配合术后抑酸抗HP治疗在胃溃疡急性穿孔中的应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10):1094-1095.

猜你喜欢
腔镜脓肿修补术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