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峰,王 娟
(1.微山县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微山277606;2.微山县人民医院,山东 微山277600)
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等临床特点,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止出血一直是临床工作研究的热点。我院采用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前24h发生呕血、黑便,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上腹不适、心率加快等表现,均符合2007年美国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未成年、高龄、已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肝性脑病、肝癌、意识障碍、精神病史、药物过敏、出凝血机能障碍等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65岁,平均(48.51±8.54)岁;肝硬化病程1~6年,平均(3.28±1.12)年;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肝功能Child分级为A 级14例、B级22例、C级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48.35±8.24)岁;肝硬化病程1.5~7年,平均(3.42±1.08)年;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肝功能Child分级为A 级15例、B 级21例、C级7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肝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禁食,迅速补充血容量,常规吸氧,并给予止血、保肝、抑酸等处理,同时禁止使用其他降低门脉压的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首先给予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武汉长联来福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1mL:10U,国药准字H42022292)10U 缓慢静脉推注,之后以0.2~0.4U/min 的滴速持续静脉滴注72h[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国药准字H14020768)治疗,剂量为20mg/次,3次/d。连续治疗5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显效:治疗24h之内出血停止,胃管抽吸液清亮,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治疗72h之内出血停止,胃管抽吸液清亮,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治疗72h之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若同一患者发生几种不良反应,以症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计1次。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观察组显效22 例,有效19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眩晕乏力2例,胸闷心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4例,眩晕乏力1例,胸闷心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肝硬化患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常发生病变而出血,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肠黏膜溃疡糜烂、胃肠功能衰竭、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等。当门静脉压超过12mmHg时易导致出血的发生,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如合并大出血时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是内科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
垂体后叶素可通过减少门静脉血流量、收缩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其他内脏小动脉等途径而降低门静脉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选择性较差,全身不良反应较大。垂体后叶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收缩肝动脉,降低肝窦内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良好的止血效应[2]。
普萘洛尔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β1-受体而减少心输出量,使内脏循环血容量相对减少,从而降低门静脉高压。普萘洛尔还可阻断内脏血管β2-受体,反射性增加内脏血管α受体活性,促进内脏小动脉收缩,降低肝窦内压,从而降低门静脉高压,预防曲张静脉出血。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大大减少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显著缩短出血时间,是防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组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俊荣.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A):73-74.
[2] 宋巍,朱可玉,徐伟峰.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与单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29):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