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概念发展与修正

2012-12-29 03:52:38吴林
关键词:语篇语义语法

吴林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书面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概念发展与修正

吴林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词汇衔接是书面语篇组篇机制的重要方式。Halliday的衔接理论模型和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均对语篇词汇衔接的概念展开过理论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词汇研究的重点逐步由理论探讨转向实用文体的考察和进行语言对比研究。为适应该研究趋势,笔者提出了词汇衔接概念的修正框架。

词汇衔接;衔接理论模型;语篇词汇模式

一、语篇研究中的衔接

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近三四十年的兴起与发展,促使语篇研究突破了传统单词、短语、句子的约束,拓宽至整体语篇的层面。语篇有组篇机制,而语篇的组篇机制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组篇机制的内部方面和语言内部的关系有关,指有词汇和语法体现的意义模式;组篇机制的外部方面指语言与讲话者和听话者(或作者和读者)的材料、社会和意识形态环境的相关特征之间的关系。组篇机制的形成来自语域(register)构型和衔接(cohesion)构型两种语义构型的结合,语篇是在衔接和语域两个方面都连贯的一段话语。语域是一组与具体情境语境种类有着典型关系的语义构型,在广义上界定语篇的实体,包括所有意义上的成分,如社会的、表情的、交际的及表现的成分等等。衔接是一组普遍存在于所有种类语篇中的意义关系,它将语篇和非语篇区别开来,并把语篇中的实际意义相互联系起来。

实现交际是语言的首要功能。书面语篇作为语言的重要存在形式,其本质是传递交际信息的一个语义单位。Beaugrande和 Dressler(1981)在《语篇语言学入门》一书中阐释了语篇特质的7项标准,并将衔接列为首要标准。衔接是所有类型书面语篇所共有的特征,是语篇之所以为语篇的根本,衔接手段的研究是语篇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词汇衔接概念的发展与修正

(一)Halliday和Hoey的词汇衔接概念

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试图将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Function Grammar)作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于分析英语中的口头语篇或者书面语篇。期间Halliday对语篇分析的重要概念——词汇衔接业已展开了近40余年的探索和研究。Halliday于1964年首次提出衔接(cohesion)的概念,并在植根于语义学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两大类。1976年,Halliday &Hasan在其合著作品《英语的衔接》中,提出衔接理论(Cohesion Theory)模式,将词汇衔接研究升华至语篇性层次[1]。Halliday&Hasan指出衔接本质上也是一个语义概念,是形成语篇的一种意义关系。他们认为衔接这种语义关系指的是对一个语言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参照另一个成分;语篇内一个成分的出现“预设”另一个成分的存在,相互“预设”的两个语言成分间形成一个衔接纽带(cohesive tie)。衔接作为一种语义关系,和语义系统的其他成分一样需通过词汇语法系统来体现。因此,Halliday&Hasan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组成语篇的非结构性关系”,并指出非结构性衔接机制是一种把语篇的小句(clause)及以上单位联系起来的形式机制,包括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 devices)(包括词汇重述和搭配)、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 devices)(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两大类[1]。随后,Halliday在其《功能语法导论》(1985,1994,2004)著作中仍然就语篇的衔接问题展开讨论与修正。

Halliday&Hasan根据统计调查发现词汇衔接占整个语篇衔接现象的42%,是所有衔接手段中最为重要的衔接纽带[2]。Halliday标准模型中词汇衔接被划分了两大类,五小类(见表1)。

Hoey是一位致力于语篇研究的英国语言学家。他1991年的著作《语篇中的词汇模式》主要讨论重复这一词汇标记。Hoey认为重复(repetition)是标注语篇内语义关系的主要手段,重复包括简单重复、复杂重复、替代、省略、互指、指示、转释等十类[2]。在此基础上,Hoey提出将语篇衔接统归于词汇重复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认为词汇衔接是Halliday的衔接中唯一能经常形成多重复杂语义关系的手段,是组建语篇的主要形式;因此研究衔接就是在研究词汇、研究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在研究语篇中的词汇模式[2]。实际上,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和Halliday的衔接理论有许多不同。首先,Halliday &Hasan衔接理论中的语法衔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成为了Hoey语篇词汇模式中的语篇项目,属封闭类词项实现的重复手段。其次,Halliday&Hasan语法衔接类中的连接词在Hoey语篇词汇模式中被排除[1]。最后,Halliday &Hasan和Hoey的模型均认为开放类词汇在语篇层面体现出词汇衔接模式[1,2]。所不同的是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区分更加细致、词汇衔接范围更加宽泛。他将词汇重复进一步细分为简单重复、复杂重复、简单部分转释、反义复杂转释和其他复杂转释等类型。

表1 Halliday的词汇衔接模型(1964-2004)

表2 词汇衔接概念框架修正模型

(二)词汇衔接概念的修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词汇研究的重点逐步由理论探讨转向实用文体的考察和进行语言对比研究,但绝大多数仍以Halliday的模型为分析框架,很少有人尝试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但是,笔者认为尽管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在语篇衔接分析领域不是那么广泛为人所知,但它的确为词汇衔接的研究以及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了提高词汇衔接概念在实用文体考察和语言对比研究中的可操作性,本文对词汇衔接的定义充分整合Halliday&Hasan的经典衔接理论和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模型[1,2],拟提出概念框架如表2所示。

笔者试图通过这样的词汇衔接概念框架修正模型,使得语篇分析中的词汇衔接的定义更加明朗化、分类更加明晰化。

词汇衔接作为语篇重要的组篇机制,是语篇研究的重要内容。Halliday的衔接理论模型和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理论虽均对词汇衔接的概念展开过相关理论探讨,但两者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前的语篇词汇研究已转向了实用文本分析和跨语言对比研究,对清晰的语篇词汇衔接操作性定义提出了迫切要求。另外语言教学方面,词汇衔接与语篇的产出和理解息息相关,操作性词汇衔接概念也能为外语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技能培养指明方向。鉴于此,本文在充分整合Halliday的衔接理论和Hoey的语篇词汇模式模型的基础上,对词汇衔接的概念提出对应的修正框架。

[1] 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Longman,1976.

[2] 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H313

A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2012G070)

吴林(1982-),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篇语义语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KEYS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