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业统计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2012-12-28 11:44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资质报表建筑业

俞 岚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上海建筑业统计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俞 岚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本文回顾了建筑业统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上海现行建筑业统计的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指出目前建筑业统计存在着建筑业统计范围不够完整,建筑业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给全面调查带来一定难度,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数量庞大造成实施全面调查的可行性差等问题。为此,提出采用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等初步的统计改革设想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以推进建筑业统计的发展。

建筑业;统计;历程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重要物资生产部门。作为反映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状况的建筑业统计,一方面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和企业决策者分析研究建筑业行业提供具体数据。因此,建筑业统计工作对真实反映建筑业发展状况,制定行业政策规范、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速建筑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业统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

1.建筑业统计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进行了工矿企业普查,普查表中有一张“修建工程统计表”,用以反映已接管的工矿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工程”和“准备动工工程”的投资额。1950年10月,当时的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在普查的基础上正式布置了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制度,这套报表包括了建筑业统计的内容。当时正规的建筑安装企业尚未组建,统计报表只布置到少数较大的有自营施工的国营工交企业(建设单位)。

1952年,为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成立了主管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部。此后,建筑施工队伍由分散的小型单位逐渐发展为正规化的组织,一批国营建筑安装企业和勘查设计单位相继成立。中央一级的工交部门的自营施工队伍也逐渐转为独立核算的专业性承包企业(工程公司)。为了反映当时的建筑企业、工程等情况,国家统计局和建筑工程部联合制发了《承包企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内容是反映承包工程进度;同时,国家统计局在基本建设统计制度中布置了自营方式施工统计报表。由于建筑安装企业刚刚组建,在生产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布置的指标较少,只有工程量(实物量)、工作量(价值指标)、职工人数及工资、材料消耗及建筑机械拥有量等指标。至此,建筑业统计已初步建立。

2.建筑业统计的历史沿革。1953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向全国国营建筑安装企业和自营施工单位布置施工统计制度。1954年,在建筑业施工管理方面,推行了工长负责制,在基层统计方面执行了“班组长日报”,从班组开始建立竣工验收日报制度。国家统计局于1954年增加了工程竣工交工指标,1955年增加了“承包企业财务决算报告”。1956年建立了工程质量统计,并增加了工程质量、事故及发明、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指标。为了使国家掌握私营和个体建筑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基本情况,以便逐步将其纳入计划管理的范围,1956年国家统计局又对公私合营建筑企业和建筑生产合作组织进行了一次性调查。

限于当时建筑业的基础较差,技术装备落后,设计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低,国务院于1956年5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推动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设计和施工队伍不断壮大,计划管理工作也逐步加强。各方面对建筑业统计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愈来愈细,建筑业统计工作得到了相应的加强。同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勘查设计统计报表制度》,布置到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和地方所属全民所有制勘查设计单位填报。国家统一的建筑业统计制度在全国得到贯彻执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国营施工力量满足不了施工任务的需要,在城镇又相继组建了一批小型施工企业。同时,在建筑施工中,掀起了群众性改良施工工具的热潮。为适应建筑施工管理的需要,调整和充实了统计内容。1958年,建筑业统计增加了“小型建筑企业基本情况”、“建筑施工企业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情况”、“快速施工”、“建筑企业自办工厂情况”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调查表。1959年,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合并,成立统一指挥部,实行投资大包干,取消了承包关系,建筑业基本上成了单纯提供劳务的部门,加之基本建设项目大上大下,统计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建筑业统计报表被合并到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内,但整个建筑业统计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国家正处在经济调整时期,基本建设规模有较大的压缩,建筑业承担的施工任务也相应减少。建筑业统计围绕加强财务管理、劳动管理,建立了财务成本统计,将财务成本、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利用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并增加了“实物工程量完成情况”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统计系统除北京地区以外全部中断了这项工作。国务院各部门中,辖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建工、水电、冶金、铁道、交通、煤炭、石油等部门,一般在本系统内继续布置、执行了必要的统计报表制度。1972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为了施工管理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施工任务和施工力量的需要,在国家统计系统尚未恢复建筑业统计工作时,向全国国营施工企业布置了“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区建委综合上报。主要指标有:自行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房屋建筑面积及安全质量等,并编印了《施工统计主要指标解释》,这对恢复、重建统一归口的建筑业统计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980年国家正式肯定建筑业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1982年,撤销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建制,国家统计局决定重新恢复建筑业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经委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建筑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指出“根据建立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体系的要求和当前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情况,建筑业统计工作改由国家统计系统承担”;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以确保建筑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不再使用过去的“承包统计”、“建筑工程统计”,或单纯的“施工统计”,将其定名为“建筑业统计”。建筑业统计的内容不仅有施工统计,还包括属于建筑业范围内的勘查设计统计。根据建筑业是独立的物资生产部门的特点,国家统计局修订了《建筑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1983年,在原《施工统计主要指标解释》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某些重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将反映建筑产品价值量指标的“自行完成工作量”改为“建筑业产值”,以体现物资生产的特点。为了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增设了“竣工产值”指标,以便和总产值对比,计算竣工率。为了满足计算国民收入的需要,增加了“建筑业净产值”指标。

3.上海市建筑业统计发展历程。上海的建筑业统计工作从1978年开始,就一直由上海市统计局负责。初期的建筑业统计是从基本建设统计中分离出来,逐步从不完善统计到全社会统计。之后根据建筑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筑业统计范围从1996年年报起,由原城镇及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的建筑业企业调整为凡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各种经济类型的建筑业企业。为了尽可能全面反映全社会建筑业企业概况,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统计局在原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的14-1表中将“农村建筑队”一栏中的资料调整为建筑业资质等级四级以下的乡、村建筑队数据。勘查设计机构和人员表由当时的市建设委员会提供,资质等级四级以下乡、村建筑队资料由市农委提供。资料来源是分别依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建设部制定的《勘查设计报表制度》及农业部制定的《乡镇企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收集的有关年报资料。2001年,建设部颁布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国家统计局根据这一办法,修订了《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上海根据国家新制度规定将具有建筑业资质的各种登记注册的法人建筑业企业全部纳入日常统计范围。

二、上海建筑业统计现状

目前,上海的建筑业统计工作由上海市统计局负责,对在上海登记注册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法人建筑业企业实施全面调查。

1.建筑业统计调查对象。上海建筑业统计的调查对象是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表现。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业的大量经济信息,全面地反映整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过程及成果,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人力、物力的投入和财务状况。

2.建筑业统计调查范围。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建筑业统计的调查范围是:根据建设部资质管理办法,具有建筑业资质的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建筑业企业。上海建筑业统计的调查范围包括在上海登记注册的建筑业企业和在外地登记注册,但在上海有产业活动单位或项目部的中央各部和外省市建筑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包括家庭装修)和其他专业化施工等经济活动的施工企业。

3.建筑业统计调查内容。上海的建筑业统计分为年报、定报两部分。年报调查内容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财务状况、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房屋竣工面积及价值、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信息化情况。定报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财务状况、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房屋竣工面积及价值、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建筑业能源及水消费情况。

4.建筑业统计调查方法。上海的建筑业统计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调查单位按照经营地原则,以联网直报方式上报数据。

5.建筑业统计结果。2011年建筑业统计年报显示,上海市共有资质内建筑业3586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243家,劳务分包建筑企业343家。

2011年,上海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86.28亿元,年末从业人员96.86万人,企业年末资产总计5700.66亿元,实现利润168.96亿元;劳务分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亿元,年末从业人员11.18万人,企业年末资产总计36.36亿元,实现利润0.58亿元。

三、上海建筑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建筑业统计范围不够完整。除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外,上海建筑市场上还有大量资质外建筑业企业在从事各类建筑施工活动。但目前建筑业统计范围只包括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只有在每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时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才被纳入调查范围。因此,在日常建筑业统计工作中,统计范围还不够完整,不能全面反映建筑行业的整体规模和结构情况。

2.建筑业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给全面调查造成一定难度。目前,我国建筑业统计普遍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全面调查方法。这种方法的确立与发展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它在为各级领导提供信息、决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建筑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结构、实施战略重组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同时,也有一大批小型企业不失机遇,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独具特色,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同时也有一些小型企业因经营不善、错失良机而被建筑市场淘汰。由于小型企业的不稳定性(经营内容、经营地的频繁变化),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可能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因此,给现行全面调查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数量庞大,实施全面调查的可行性差。除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外,上海还有大量的资质外建筑业企业在从事各类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生产经营活动。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上海有资质外建筑业企业1.6万家,建筑业总产值达299.4亿元,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8.4%。若要把这部分建筑业企业全部纳入建筑业统计范围,会大量增加区县统计机构的工作量(表1)。因此,对资质外建筑业企业实施全面调查的可行性较差。

四、上海建筑业统计改革的初步探索

1.建筑业统计改革初步设想。针对目前建筑业统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设想采用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予以改进。

由于资质内建筑企业,特别是一级及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规模相对较大,承接的建筑施工任务较多,因此每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相对较高(表2),对于这部分企业可采取重点调查的方法。而对于劳务分包和资质外建筑企业可采取抽查调查的方法,以市统计局普查中心的企业名录库为抽样总体,综合运用分层抽样、目录抽样、等距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开展统计调查。

表1 2008年上海市资质外建筑业企业分区县情况

表2 2011年上海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2.建筑业统计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一是在建筑业抽样调查过程中,拥有完整的企业目录是搞好抽样调查的关键,是保证数据精度的前提。但由于建筑业企业(特别是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流动性大、变化快,企业名录维护困难。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样本轮换和替换样本方法的确定。

二是考虑到分层抽样有许多分层依据,如何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分层依据,做到在对总体进行估计时在精确性方面有所收益,并且它还能从各层中的样本估计该群体的其他相关指标或参数。

三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可能不涉及经费问题,为使抽样方案更合理、更完善,必需结合目前上海的统计管理体制来设计抽样方案,达到在同样精确度的要求下使调查的费用最小,区县统计机构工作量最小。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7.017

周群艳)

猜你喜欢
资质报表建筑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资质/荣誉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镇长看报表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月度报表
月度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