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语文教改尝试

2012-12-26 01:45何崇见
黑河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

何崇见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确定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目的,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教育,使语文课堂体现职业性特点,从而实现预期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类职业学校随之迅速成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职业学校以其突出的职业培养能力吸引着众多基础知识成绩偏低而又渴求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因此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基础课现象,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课也陷入了这种尴尬境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些专业领导认为语文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如“鸡肋”,可有可无,大肆削减语文课的教学任务,直接造成了语文课承载任务的缺失。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紧密围绕市场教学,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避免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实现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工作第二次交流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定位,完成语文课程的突围。

一、以职业性定位语文课程

语文课是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它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科学素质,适应今后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高职语文课的任务是通过大信息量的读写听说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准确定位所教课程,突出语文课程的职业性。现代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为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开启心智,塑造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就是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获得融入社会且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的能力。根据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职业学校的特点,语文课必然要担负起让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为此,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应再以高中学生的能力素养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也不能再沿用普通高校专业培养的思路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要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语文课程的职业性特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继承语文传统课程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融入职业特点,使其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工作中较熟练地运用相关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让语文体现出职业性特点是准确定位语文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一个重大挑战,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给药学、制药、食品、医电和自动化等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语文教师要对药物理论、药物生产、医药流通和药品管理等专业知识进行广泛研究;而给营销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语文教师就需要懂得一些政治、外交、金融、统计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才能突出本专业语文课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又能和本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学生愿意学习,语文的人文精神及其工具性才能发挥作用,语文教学的承载任务才能完成。从语文教学历史上看,博学多才亲和力强的语文教师最能影响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格精神也最健全。因此,语文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彰显了语文教学,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

二、以职业性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是高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它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学以致用、自主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出合乎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高职语文教学应认真分析现状,积极探索,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使语文教材由单一走向开放,要把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依据《高职语文教学大纲》关于语文能力训练要求和学校高职语文教学计划,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1.口语交际训练紧扣专业。我们把“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说话有条理,有内容;用语文明得体,仪态自然大方;了解常见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本手段,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应具备的重要素养。我们着眼于现代社会高信息化、高交际化和高效率化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精选了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的情境,认真组织教学,进行口语测试,强化口语训练。教学时积极诱导,及时鼓励,解除心里障碍,使学生丢下包袱,勇于表达,积极参与评价,在不断总结与反思中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寓职业教育于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的欣赏,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在文学作品欣赏教学中,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要求,启发学科间的联系,特别是与學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完成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寓职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避免了单纯的说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优秀作品欣赏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与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不断探异求新中,拓展新的学习空间,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道德修养。《包身工》是夏衍老先生的一篇报告文学,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大好时光和学习条件,认真学习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夏衍写作前冒险调查搜集材料的艰辛,教育学生要有敬业精神,将来才能成就自己。教授《西岳群英谱》时,教育学生无论学习工作都要学习第四军医大学学员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和崇高精神,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教授《沁园春?长沙》时,针对当代高职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认为上了职业学校,将来工作不理想,结合写作背景中毛泽东同志南下广州革命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尽管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混乱不堪,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明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直至1949年革命成功,毛泽东同志已经年届56周岁了。我们高职生正年方十八、九岁,稍微经受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对未来悲观丧气,实在是不应该,应当像毛泽东同志那样,百折不挠。教授《将进酒》时,以“天生我材必有用”来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凡事执着,定能成功。针对部分高职生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现象,以“朝如青丝暮成雪”警示同学们光阴如梭,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成就自己。教授《氓》时,结合我们部分女生盲目的感情生活、虚幻的浪漫想象,警示女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保护意识,自尊自爱,不要被花言巧语冲晕了头脑,不要像《氓》中的女主人公那样落得被虐被弃的下场。

3.强化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文是用来办理事务解决问题的文章,具有直接的功用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应用文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说明书、质量分析报告、广告宣传还是职务聘用、调职申请等都离不开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我们现在的一些职教学生连最基本的请假条、寻物启事都写不完整,如何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及学生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依照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广泛交流、共同协商,慎重地从大量的应用文体中选出最具实用价值的文种,按照实用性的标准分类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基本技能的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每个应用文种的基础理论教学之后都有和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例子,对例文采用分栏加上对应点评的形式作简要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应用文体的基本程式和内容要点,供学生借鉴、模仿。在每次教学后还设计形式各异的思考和写作实践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掌握有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技能。

4.改革语文成绩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的任务已不再局限于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弹性学习制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基础知识相对扎实,而有些同学热心各种活动,组织能力相对较强,动手能力更为突出。这两类学生在理论考试时分数高低基本没有悬念,但很显然分数不能全面衡量这两类学生的素质。依据终身学习发展观要求,我校对职业教育的成绩评价方式进行了方向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采用的普通中学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劣的“选拔型 ”评价方式。因此,随着职业教育学习成绩整体评价方式的调整,语文课成绩的评价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

语文课的人文性及工具性是其众所周知的双重属性,语文成绩评价方式也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改革,由量化的百分制变为质化的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情感指数。这种评价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始时语文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档案,档案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作业考核、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汇总形成学期成绩。前三部分为平时成绩,语文平时成绩中,小部分是对教材内容的考核,大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测试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例如演讲、专题讨论和课本剧表演等;其他部分的材料,可以广泛地记录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创新发明等的具体情况。这样,档案内容就会真实记录学生一学期以来的语文学习历程和综合素质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从量化变为质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现自我能力及素质的平台。

三、搭建通向职业之路的桥梁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基本是靠自学来增长才干,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语文作为一门最易让人理解,最易让人接受的教学课程,必须要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要坚持化枯燥为有趣,化单纯的理论知识为实际运用知识的传授,化单纯的课堂教学为全面的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切实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强化其职业意识,唤醒学生“人”的自我意识。只有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才能极大地挖掘“人”的最大潜能。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认识自我,认清自身在社会中应占何种地位,应发挥何种作用。其次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他人”,认清他人的优劣长短。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人”的意识,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加强双边合作,多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利用教材,巧设疑问,调动并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同时加强双边合作,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成长。加强大语文教学观念,结合专业开展语文实践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萌发。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学语文、用语文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此为契机,积极延伸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活动让语文学习融入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接触社会,寓语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实践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积极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全面培養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树立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必须开展课内课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写作指导,密切语文科目与专业科目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教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需要出发,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最终完成职业学校培育学生的目标,服务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1]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7,第一版.

[2] 董立国.《医药应用文》[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 郭知斌.《职业意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北职教》2010.

[4] 刘元龙.《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5] 麦齐好.《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定位》[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 佟欣.《突出高职语文教学特色体现实用性原则》[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责任编辑史玉英)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