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

2012-12-25 08:05纪婷婷
关键词:性别差异学业师生关系

马 静,邓 欢,纪婷婷,江 琦

(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

马 静1,2,邓 欢1,2,纪婷婷1,2,江 琦1,2

(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对某市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年级576名学生(其中流动儿童242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探讨了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学校适应在流动时间上不存在差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只有师生关系存在差异;③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建立回归模型,成就动机、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贡献显著;④自尊对学校适应起负性的预测作用,而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起积极的预测作用.

学校适应;成就动机;自尊;流动儿童;相关研究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在加快,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形式也从单身流动逐渐过渡到“家庭化”流动,造成了流动儿童的数量急速增加.流动儿童,即6~14岁随父母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1].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表明,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比例的12.45% ,约1 834万人[2].流动儿童大多由留守状态——父母外出务工后,先留在家里,然后随父母到城市,随父母在城市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农村,随后,随着父母的流动,儿童也再次流动,流动到同一城市或是不同的城市,流动儿童就这样一直在流动中成长[3],严重影响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适应[4].流动儿童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庞大特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各种知识,形成了各种角色意识,并掌握了不同角色的行为规范;参与不同的活动并掌握了其规则;学习怎样与人相处并掌握交往技巧.有研究者认为,学校适应不良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样影响其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发展[5].学校适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情绪、心理、行为,对青少年将来的发展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外关于学校适应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结论[6-10],而国内研究则主要围绕3个领域展开:①人际互动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主要考察家庭教养方式、教师行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②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如社交退缩、攻击、欺负等;③个体的心理社会变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如自我概念、自尊、社会支持等[11].

李小青发现学业行为和师生关系的流动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显著相关[12],认为学业任务与师生关系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对自尊发生作用时均会受到另一方的影响.而学业行为和师生关系属于学校适应的范畴,即可以说学校适应相关因素的内部作用会和学生的自尊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本研究把自尊作为影响学校适应的一个因素,考虑它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李炳辉探讨了成就动机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校适应存在着显著的相关[13].张爱莲[14]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发现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周兆透[15]发现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对其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康育文[16]对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的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身症状与成就动机(总分)显著负相关,与争取成功的动机部分负相关,与回避失败的动机显著正相关.这些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会对工作绩效或学习成就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17].完整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校适应.

国外丰富的研究资料已为学校适应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参考的结论.国内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国内外学者对学校适应这个专题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对学校适应的看法不尽相同.在学校适应方面,研究者探讨多个或单个因素对流动儿童的总体适应或某一方面适应的影响.周海霞探究了班级环境、师生互动风格和同伴关系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制[18],何资桥探讨了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父母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影响机制[19],有些研究则探究单个因素对流动儿童适应的影响,如研究学校环境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20],或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学习环境适应性的影响[21].还有研究对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干预,加强他们的学业求助技能,以促进学习适应[22].因此所用的测量指标也大不相同,部分研究缺乏严谨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之间缺少可比性.②缺乏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大多数研究探讨人际互动因素如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而很少从个体内部变量出发研究其对学校适应性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学校适应的特点,成就动机、自尊与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加深对学校适应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学校适应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学校适应的理论.

1 方法

1.1 被试

某市打工子弟学校小学选取四年级到初三年级学生576名,男生284名,女生292名,其中包括流动儿童242(男生133名,女生109名).

1.2 研究工具

1.2.1 成就动机测量表

该量表由挪威OSLO大学心理学家T GJESME和R NYGARD编制,并几经修订已趋完善,共30个项目,分为两个分量表,每个量表有15个问题.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被试根据题目内容回答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对问题的阐述按赞同程度,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数越高,成就动机越高.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效度为0.58.

1.2.2 自尊问卷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包括1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其中项目3、5、9和10为反向计分.总分范围为10~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1.2.3 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

采用2008年崔娜编制的初中生学校适应性问卷[23],该问卷共27个项目,分为学校态度、同学关系状况、师生关系状况、学业适应和常规适应5个维度.项目采取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逐步递增.分数越高,表明越适应学校.问卷一致性系数在0.78~0.95之间,分半信度在0.79~0.93之间,且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与内容效度.

1.3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整体学生学校适应的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为因变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同伴关系(t=2.85,p<0.01)、师生关系(t=2.54,p<0.05)、常规适应维度(t=6.87,p<0.001)上,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流动时间差异,学校态度(F=0.245)、同伴关系(F=1.406)、师生关系(F=1.090)、学业适应(F=0.833)、常规适应(F=1.206)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除师生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外(F=3.131,p<0.01),很贫困>比较贫困>一般>比较富裕>很富裕.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态度(F=1.357)、同伴关系(F=1.155)、学业适应(F= 1.052)、常规适应(F=0.985).

2.2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流动时间、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为因变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常规适应上(t=5.55,p<0.000)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流动时间差异,学校态度(F=1.053)、同伴关系(F=0.259)、师生关系(F= 1.157)、学业适应(F=0.395)、常规适应(F=0.939)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学校适应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除师生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外(F=4.098,p<0.01),很贫困>比较贫困>比较富裕>一般>很富裕.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态度(F=0.625)、同伴关系(F=0.925)、学业适应(F=1.14)、常规适应(F=0.726).

2.3 学校适应、成就动机、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对流动儿童在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方面进行性别差异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在避免失败和自尊上,还有在学校适应的学校态度、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业适应这几个维度上,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取得成功和常规适应上,男女差异显著,具体来说,在取得成功、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业适应、常规适应维度上,男生高于女生,在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上看,同样是男生高于女生;在避免失败这一维度上来看,女生高于男生.总体而言,男生的得分情况高于女生.

表1 学校适应、成就动机、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Tab.1 Variances of the gender among campus adaption,achiev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2.4 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之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见,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各个维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取得成功同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同自尊却呈显著的正相关;避免失败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除学业适应外,同学校适应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除学业适应外,自尊同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也呈显著的负相关.

表2 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之间的相关分析Tab.2 Correlations among campus adaption,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2.5 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成功动机、自尊之间的回归分析

将人口学变量性别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R2为0.018,表明性别可以解释1.8%的变异.在先前的相关分析中,发现自尊与学校适应有最大相关系数,所以先选择自尊进入方程,从t值可知,该变量显著,对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2为0.080,表明自尊可以解释8.0%的变异;再将成就动机下的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纳入回归方程,追求成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故没有被纳入方程,避免失败达到了显著水平,对回归方程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从ΔR2可知,避免失败可以解释变异的1.9%,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成就动机、自尊对学校适应性的逐步回归分析Tab.3 Step regression of campus adaption wit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3 讨论

本研究从性别、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三方面探讨了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特点,同时也探讨了影响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因素,研究表明避免失败和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

对整个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分析其性别差异,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常规适应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崔娜的研究结果一致[23].但是单独对该类学校中的流动儿童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时候,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差异已经不显著了,在常规适应上,同样表现出了男女性别差异.从流动儿童学生和整体学生的比较结果可看出,流动儿童学生在学校适应的某些维度上面表现出了比整体学生还要好,如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上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比总体学生还要好.

在分析学校适应的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时发现,不管是对打工子弟学校做整体分析,还是单独对流动儿童进行分析,学校适应的各维度在流动时间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流动学生和全体学生表现出了一致的结果.在学校适应各维度家庭经济状况上,师生关系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其他各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上,流动儿童学生和整体学生在学校适应上表现一致.从全体学生和流动儿童学生学校适应特点可看出,由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使得流动儿童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整个学校的环境中,没有表现出学校不适应,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表现出了更好的学校适应性.说明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

自尊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显著,说明自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进行解释.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和徐凤娇[24]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价值判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的经济收入、父母的职业、重视他人的评价、和周围朋友之间的关系等.流动儿童父母的收入都不会太高,而且城市人对他们父母的职业有一定的偏见,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判断.再加上同龄儿童对他们的排挤和歧视会加大他们对自己进行否定的判断,使他们容易形成低价值感,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所以,本调查结果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流动儿童越是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忽视、越是不在意父母的情况、周围人的评价,反而会促进他们对学校的适应.

结果表明,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学校适应做出解释.除学业适应正相关不显著外,避免失败和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从回归分析中可看出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这和陈权所得出的结论一致[25].流动儿童进入城市生活学习后,常对一个新的环境没有归属感,再加上作为流动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就会比较强烈[26].作为一个还不怎么懂事的孩子,为了消除这些隐性的问题,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表现好,尽可能地得到周围人,尤其是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他们避免失败的动机就会很强烈,他们不追求有多么大的成功,只要保证不失败就可以了,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4 结论

(1)在学校适应上,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在流动儿童内部,性别差异也不显著.

(2)在流动时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上,流动儿童学生和整体学生在学校适应上表现一致.

(3)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显著.

(4)除学业适应正相关不显著外,避免失败和学校适应的各维度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1] 王为,罗静,高文斌.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自我认同的因素探析[J].心理科学,2011,34(2):447-450.

[2]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6):23-31.

[3] 甘满堂.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0-35.

[4] 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30(6):1426-1428.

[5] RC H B P.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 through eighth grade[J].Child Development,2001,72(2):625-628.

[6] LADD G W.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7,68(6):1181-1197.

[7] MOSS R H,MOSS B S.Classroom social climate and student absence and grad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8,70(2):263-269.

[8] PIANTA R C.Pattern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1994,32(1):12-31.

[9] CHEN XINYIN,RUBIN K H,LI DAN.Relation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adjustment:Evidence from Chinese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7,33(3):518-525.

[10] DORNBUSCH S M.The relation of parenting style to adolescent school performance[J].Child Development,1987,58(5):1244-1257.

[11] 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 李小青,邹泓,王瑞敏,等.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4):909-913.

[13] 李炳辉,刘天羽.初中生动机缺失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13(6):163-165.

[14] 张爱莲,朱阿丽,李秀森.53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考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42-343.

[15] 周兆透.大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5):80-85.

[16]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7] BRESLOW L.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 of health: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72,1(4):347-355.

[18] 周海霞.进城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习适应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9] 何资桥.进城农民工子女初中阶段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0] 何资桥,黄宁,曹中平.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19-521.

[21] 郑晓康,李新宇.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环境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5):499-502.

[22] 张希,刘艳,李晓巍.流动人口子女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求助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3] 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4] 徐凤娇.长沙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学校适应与自尊相关性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5] 陈权,吴先林.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心理健康教育,2010(36):100-102.

[26] 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33(3):695-697.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Adapt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MA Jing1,2,DENG Huan1,2,JI Ting-ting1,2,JIANG Qi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2.Research Centr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Investigaed on the 576(242 migrant children were included)students range from 4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to 9 grad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a city,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dap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hievement,self-esteem and school adapt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①there is distinct difference of the gender of the migrant children on the school adaptation;②no difference on the migrant time of the school adaptation,difference exists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different income condition;③regression is built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self-esteem and school adaptation,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selfesteem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chool adaptation;④self-esteem predicts the school adaptation negatively,while avoiding failure predicts school adaptation positively.

school adaptation;achievement motivation;self-esteem;migrant children;correlation research

B844.2

A

1007-0834(2012)01-0048-05

10.3969/j.issn.1007-0834.2012.01.016

2011-11-2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SKXM2009062)

马 静(1986—),男,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习与评价.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学业师生关系
艰苦的学业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