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杨凌示范区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科(杨凌712100)
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婴幼儿为多见。急性支气管炎中(痰湿型)所占比例较大,根据2006 年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不合理,而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1]。采取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杨凌示范区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2010年9 月至2011年9 月接诊的急性支气管炎(痰湿型)病例120例,按就诊奇偶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个月~6岁8个月,平均3.7岁,病程3~6d,平均3.5d。对照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个月~6岁5个月,平均3.5岁,病程3~7d,平均3.8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发病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室检查 ①所有病例均作血常规、CRP、支原体抗体和衣原体抗体检查,以明确病原学诊断。所有病例均作胸部正位X 线摄片检查,均呈支气管炎改变。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痰湿咳嗽诊断标准[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综合性治疗:细菌、病毒感染者,分别给予抗细菌:头孢硫脒(批号:20058159,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100mg/kg/d,分二次静滴,疗程5d。抗病毒:利巴韦林(批号:19999227,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10mg/kg/d,分2次静滴,疗程5~7d,及对症治疗:止咳化痰用口服易坦静口服液(批号:2004031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发热者给予退热药及物理降温等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方药:半夏、苍术、杏仁、前胡、紫菀、款冬花、陈皮、厚朴各5g,茯苓、白术各6g,党参10g,甘草3g,大枣3 枚,生姜3 片(此剂量为5 岁左右小儿剂量)。鼻塞、流涕加辛夷、苍耳子;有表证加藿香、苏叶;寒重加干姜、细辛;痰多加紫苏子、葶苈子、莱菔子;夹食者加焦三仙、鸡内金;腹满胀痛加木香;化热者加鱼腥草、黄芩;夹惊者加钩藤、蝉蜕、僵蚕。每日1剂水煎,两煎混合后分次服用。5~7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治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显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症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好转:咳嗽、咯痰及肺部体症好转,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无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用χ2检验和t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n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 60 4.07±1.25△5.34±1.53对照组60 5.82±1.98 7.01±1.88
讨 论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寒邪,寒犯肺卫,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小儿“脾常不足”,且临床常存在滥用苦寒泄热药物,使患儿脾胃损伤,加之家长喂养不当营养过量摄入,更易伤脾,脾失健运,水湿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故咳嗽痰多。本型咳嗽的病机是感受寒邪后脾虚湿盛,肺失宣降。治宜健脾燥湿、行气化痰止咳。方中半夏为主药,和苍术燥湿化痰健脾;陈皮行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厚朴宽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杏仁、前胡、款冬花、紫苏止咳化痰。生姜、大枣调理脾胃,甘草和中,共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行气止咳之效。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痰湿型支气管炎,效专力宏,使脾胃健,痰湿化,咳嗽止。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病程明显缩短,且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1] 钟红卫,高海燕,敖素华,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咳嗽109例[J].陕西中医,2008,29(12):1575-1576.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1-1172.
[3] 郁晓维.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87.
[4] 李 静,袁晓凤.培土生金、豁痰开闭法治疗小儿肺炎(痰湿闭肺型)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