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洁贞 刘海霞 陈丽姗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深圳 51817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十分严重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增加,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新生儿NEC的发生与早产、感染、贫血、低体温、胎盘早剥、高渗喂养等多种因素有关[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浓缩红细胞输注(packed red blood cells,PRBC)、院内感染抗菌治疗时间、机械通气的天数等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探讨其危险因素。
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4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NEC患儿54例,NEC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2],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腹胀,呕吐,胃潴留(超过2 mL/kg或每次喂奶量1/3),肠鸣音减弱;临床上出现腹胀、呕吐、便血三联征中1项或1项以上即行腹部正侧位X线检查,X线见肠管充气异常、肠梗阻或肠壁积气则提示为NEC;确定有肠壁积气、肝内门静脉积气,则确诊为NEC;排除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患儿。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1~27 d;母乳喂养12例,非母乳喂养42例;阴道分娩者28例,剖宫产26例;其中,26例有新生儿窒息史,体重<2 500 g;35例患儿同时合并其他感染,包括17例新生儿肺炎,3例出现皮肤脓疱疮,12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脐炎。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早产儿是指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 kg的活产新生儿[2]。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NEC分为两组:NEC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和无NEC组。早产儿体重以g计量,胎龄以整周计算;输注浓缩红细胞量、院内感染抗菌治疗时间、机械通气的天数均是指首次诊断NEC前的数据。尽管输注总量不详,浓缩红细胞输注标准为10 mL/kg,常规抗生素治疗至少7 d,机械通气天数根据诊断NEC前患儿插管需要呼吸机的天数统计。
计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与NEC发病率有关的变量代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NEC组和无NEC组早产儿干预措施使用次数及天数显示:两组浓缩红细胞输注次数、抗生素治疗周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EC患儿和无NEC患儿干预措施使用次数及天数比较(±s)
表1 NEC患儿和无NEC患儿干预措施使用次数及天数比较(±s)
变量 NEC组(n=54)无NEC组(n=396) P值浓缩红细胞输注次数(次)机械通气天数(d)抗生素治疗周数(周)8.12±3.32 12.16±5.09 13.72±4.79 4.25±1.56 11.78±4.21 9.89±3.27<0.01 0.26<0.01
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及浓缩红细胞输注均是产儿NEC发病的高危因素。见表2。
表2 早产儿NEC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的为典型NEC、新生儿良性结肠型囊样积气病和换血输血后NEC,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较为少见[1]。目前认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高渗喂养等因素均可导致肠壁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继发肠内细菌感染是导致NEC的主要原因[1]。
本研究显示:浓缩红细胞输注和院内感染抗生素治疗(诊断NEC前)和NEC的发生有关,在不同胎龄组浓缩红细胞输注与NEC发生显著有关。这一结果提示:浓缩红细胞输注可能是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基于输注前后循环红细胞均减少的理论,医院应尽量在浓缩红细胞输注前后几小时避免肠道喂养。当然这种干预措施对接受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早产儿发生NEC的影响效果,值得进一步实验研究验证。
NEC早产儿在诊断前抗生素治疗时间较长,这可能与抗生素过度治疗、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洗手不规范等有关。研究显示,NEC的发生与感染有关,低胎龄与低体重患儿胃肠黏膜防御机制不完善易发生炎症,影响NEC的发生[3]。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极低体重早产儿与NEC的关系。低胎龄与低体重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可能性较大[4],因此部分解释了机械通气与NEC发生没有显著关联,然而机械通气天数与院内感染相关的NEC发生有间接的关系。本研究两组患儿机械通气与感染增加显著相关。低胎龄低体重患儿由于接触院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静脉插管、机械通气、皮肤破损等)时间较长且抗生素治疗时间较长,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是院内感染途径[4],导致其患病危险性增加。与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减少支气管肺疾病的发生[4],可减少早产儿感染几率,因此经鼻机械通气值得推荐使用。
本研究因为受回顾性研究的局限和收集临床资料的限制,因此有关院内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具体时间和输注浓缩红细胞的具体量数据不完整,有待日后实验设计完善深入研究证实这个结论。而前瞻性研究有利于确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每一个感染的疗程)以及可疑的或经过血培养确定的医院感染类型的鉴别,建议后续研究采用该种方法。本研究输注浓缩红细胞的时间和容积也不具体。
总而言之,通过改变早产儿的治疗干预而减少危险因素比较困难。浓缩红细胞输注与NEC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输注浓缩红细胞前后或过程中给予喂养对NEC发生影响的研究有待深入,而且全面的护理评价对治疗干预与NEC发生的关系有相当大的影响,在输注浓缩红细胞前后或过程中密切监测有助于发现输注相关的缺氧。同时需要研究有关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感染的危险因素,规范洗手和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灭菌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感染率[5-7]。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强化降低感染率措施十分必要,应确保医护工作人员操作前充分的洗手或使用酒精泡沫而减少感染几率,减少抗生素治疗机会,预防相关的干预是减少新生儿治疗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1]易小莲,张丙宏,严彩霞,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2):130-13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10.
[3]Hans VG,陈超,张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热点问题[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5):321-324.
[4]李爱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山西医药杂杂志,2011,40(4):336-337.
[5]郑楠,白晓玲,许波,等.尽早经口喂养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40-42.
[6]吴燕君,华子瑜.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1,23(11):1050-1053.
[7]印学蕾,陈豪,姚明珠.7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779-781.